导航菜单

魏洪超|学党史守初心:红旗渠工程账本的故事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县(现林州市),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它始建于1960年2月,历时近十年、投资数千万元,这一浩大工程未发生一起贪污和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连账单都有零有整、清晰可查。在红旗渠纪念馆,有一口20世纪60年代修渠时的黑色炸药箱,外观平淡无奇,盖子内壁却贴着一张字条,泛黄斑驳的纸页上,“收据”二字隐约可辨。这张收条,只是红旗渠账目清晰、制度严密的一个缩影。自1960年2月至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建设总投资6865.64万元,累计消耗钢材123.5吨,水泥6705吨,炸药2740吨,可以想象,这组有零有整的数字背后,是多么缜密的管理制度。
 
靠制度管理权、钱、物的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了腐败。小小收据,透露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机制的信号。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干部对制度心存敬畏,既是约束,更是爱护。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推进,离不开严格制度的保障。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牛栏关猫是不行的!要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牢笼,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
 
作者:魏洪超  单位:鲍官屯镇人民政府   来源:昆仑策网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