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真热闹,又是兄弟堂,又是小S……
不论是黑恶势力还是娱乐垃圾,台湾的某些反动文化近三十年来一直在渗透进大陆,配合着红色退潮,实施着软性的“反攻”。
彼方的主动入侵加之我方的翩然洞开,几十年来荼毒着中国大陆的精神世界。
表像是诸多台湾艺人的失言,根子则是我们自己政治的失位。
1
下图,是去年一爱国网友创作的漫画。
意愿、想法、理想都是非常好的,绘画水准也极高,构图的观感冲击力也十足,当时在网络上也刷了一股屏。
但是,这幅画实际却产生了政治伦理的错乱:蔡英文向我军递交投降书?这个场景绝对是大误。
以蔡英文为匪首的台湾反动割据政权,根本就没有资格行什么“递书”之举。
递交投降书,那就是暗指这是两个平等的政治组织、甚至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在结束战争状态。
这显然不符合历史演进的内理,更是背离了我党建立、我军建军、我共和国建政的基础。
台湾蓝绿两党作为割据伪政,其最终的命运我说过很多次,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彻底的覆灭!
没有第二种选择方案,没有什么PlanB。
既然是覆灭,当然不可能还故作大气地给她搭建一个漂漂亮亮的台子、让她端庄优雅地递什么投降书。
唯一之场景,也是我展望描述过许多次的:在我军攻台解放战役胜利日、在我东部战区司令员就地于台北市中心举行胜利大阅兵时,令其伪军各师部旗帜与蓝绿两党旗帜,旗头朝下、紧随我军参与阅兵式,并在仪式最后当众丢弃焚毁——参考1945年6月24日苏联红军胜利大阅兵时,纳粹军旗在莫斯科红场的待遇!
这,才叫「覆灭」。
覆灭,就是让其彻底的消失,让其旗帜和一切政治存在,都从历史长河里被完全的抹去!
注意,我说的“覆灭”仅仅意指台湾割据势力在政治层面的被我军摧毁、在精神层面被我党彻底的征服,而不是肉体的横扫。
解放军是一支人民军队,所到之处只搞建设、不搞屠杀。
从蔡匪首到普通的台湾人民,我党都会在战后积极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接纳,可参考昔日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杜聿明的人生轨迹。
而回到现实的眼下,可以发现,长久以来大陆方面的舆论动辄“两岸”相称,这就是一种政治身位的滑坡。
一个根本没有资格与我们新中国政权平起平坐的伪军伪政势力,在舆论话术中有何道理和我们并肩而立、被称为“两岸”呢?
“两岸、两岸”的称呼得久了,这会给我们大陆自己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暗示?不需要多说吧。
本该俯视,却渐趋平身,这相对而言就是我们自己的一种下跪。
2
再谈文艺和娱乐的话题,把时间拨回到1993年。
那年年初,湖南省委发布了一则人事任命:魏文彬出任湖南广播电视厅厅长。
历史从这个人,从这一刻开始改写。
据相关报道,魏厅长也是一位具有相当“改革意志”与“改革魄力”的文化大员。
在那个年代,“改革派”是一种常被用作自我标榜的官场粉妆。
1994年,魏厅长在长沙马栏山有样学样地“画下了一个圈”,那成了他改革的开端。
坐稳位置后,魏厅长立刻着手改版湖南台的《焦点》栏目,提拔了一个叫刘惠东的记者,让刘惠东成了湖南广电历史上第一个制片人。
而刘制片人他手下的张华立和吕焕斌也跟着平步青云——这两人,一个后来成了天娱传媒的创始人,一个后来成了湖南经视台长与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
这个“湖南经视”,就是魏厅长与刘制片人拨划的“特区”。
几个月后,一个叫欧阳常林的人当上了这个湖南经视的台长——这个人,有一个关系很不错的朋友:台湾人琼瑶。
琼瑶祖籍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1949年逃台。她的名字进入大陆文化圈,这成为了里程碑式的史事。
早在1989年,湖南台就与回湘祭祖的琼瑶牵手,那是中国大陆电视台首次尝试与港台公司合作。
那也给湖南台、以及多年来以湖南台为风向标的大陆内娱,奠定了某种群体文化基础。
2018年时有台媒盘点,在大陆捞金最多的台湾艺人不是别人,正是她小S,蔡康永则排在第三,其年收入分别高达1亿5320万和1亿1538万(新台币)。
那一年这两人在大陆合体主持了一档号称“内地版《康熙来了》”的综艺,《真相吧!花花万物》,平时也热衷去各个内地综艺“串门”,蔡康永甚至还是内地著名的“公知粪坑”节目《奇葩说》的元老级导师。
在资本的传播下,台湾艺人在内娱市场相当活跃且形象极佳,但是多年来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他们真实的品性、特别是政治立场。
就说蔡康永,金马奖五十周年时,此人曾在众目睽睽之下对黄渤说了一句:“黄渤,这是我家,不是你家。”
这样一句带有明显政治立场的言论,竟然后来被大陆轻松地忽略放过……
好在当时黄渤的情商够高、反应够快,立马以蔡康永二到没边的服饰着装作为反击点:“我刚才看了一下,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还有一匹马,一直以来只看到人骑马,还没看过马骑人。”
可以看一看这些年,一边在大陆割韭挣钱、一边数典忘祖地抱着毒派立场的台湾艺人,周子瑜、九把刀、宋芸桦、戴立忍、瞿友宁、吴子云、陈玉勋………
一抓一大把吧?
在解放台岛的时代大业即将被提上日程的历史关口,奉劝那些宵小之徒:回正价值观,重上历史课,现在还来得及。
否则,被驱逐往日本爹、美国爹的政治避难之所,那些地方终归不是家;那些“爹”,终归不是家人。
蔡康永参加民进党的政治作秀运动
3
从历史中找答案。
1978年3月,五届人大一会通过《宪法》,其中明确“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然而两个月后,随着卡特对华政策转变以及从7月开始中美就建交进行谈判,在此过程中,我们做出了调整对台方针的决策:把“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调整为了“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统一大业”。
“解放”变成了“统一”,阶级性质不再,阶级高度也就不复存在。
同时,“台湾归回祖国”,主体和主角变成了台湾,而不是大陆的中央政府。
这也就把主动权从我们自己手中让渡了出去。
8月1日我在建军节的文章里提了一嘴电视剧《亮剑》的反动性质,这里不妨继续说两句。
推荐阅读:人民军队万岁!
一部电影《让子弹飞》培养出无数毛粉,一部电视剧《亮剑》则培养出无数果粉。
前者是阶级叙事,后者是民族叙事。
《亮剑》的作者借楚云飞之口,说出的那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便旗帜鲜明地代表了民族主义的立场。
这部电视剧在回避了这样一个绝对不可以回避的问题——“国家是谁的国家?利益是谁的利益?”——的同时,还巧妙地把抗战后的解放战争,阴乎乎地暗指为一场“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所谓“内战”。
如果解放战争真的是民族主义角度的“内战”,那么新中国建政的合法性也就不存在了。
不仅如此,还会严重影响、动摇我们在今天对台湾省之解放行动的正当性,这是政治和历史的红线问题。
解放战争当然有民族解放的成分,因为蒋府是美国人的爪牙;但是根本的战争性质,依然是工农阶级占大多数的中国人民,对蒋府买办反动政权的推翻战事。
即,这是一场阶级战争。
不明辨这个问题,就无法解释土改,无法解释淮海战役的小推车,无法解释大大小小城市和平解放时的百姓簇拥。
推荐阅读:伟大的淮海战役
所以,今天谈及台湾问题,我认同使用“统一”一词,它更多是体现民族性,但我更推崇的还是“解放”一词,“解放台湾”,这才是我们的政治高度、阶级高度的行为化身。
遥想抗战时,蒋介石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乍一听很热血,其实恰恰反应了自身在阶级反动的根本处境下,只能谋求民族鸡血的颓弱。
这也就注定了其对敌人(日本军国主义)的软弱,和对阶级主人(美国帝国主义)的无限谄媚、无限依赖。
从民族主义来看,日本和族并非先天便与中华民族(汉民族为主体)有仇,哪怕他因为地域狭窄与资源短缺等问题易产生扩张倾向,但最终促使之走上不归路的,仍然是源于明治维新后其国体变化的政路抉择,即阶级性的变化。
但是当今,“鬼子”的称谓充斥舆论,而“帝国主义”则鲜有提及,这很不应该。
推荐阅读:社会主义中国绝不可与帝国主义为伍
这或许也是某种程度上不断催生着各类抗日神剧的原因之一。
不谈阶级只谈民族,自然无法解决方向和力度的困惑,稍有不慎就会无法自拔。
如果只知一味地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去控诉日本侵略者,必然误入歧途,将无辜的日本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混为一谈,也会将国内正常的喜好日本文化的朋友与精日分子混为一谈。
毛主席早就就此发表过论述:“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民族败类。”
4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告台湾同胞书》,表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国家和统的愿望,并提出了相关方针政策。
随即,我军也停止了自1958年开始的对大金门、小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释放出“结束两岸军事对峙、扩大两岸交流和实行两岸三通”的意愿。
推荐阅读:追忆毛主席炮击金马的智慧
这本是没有问题的,其中很多条例精神也是遵照毛主席生命晚期的两岸构想。
但是我们向来很熟悉的一幕就是:政策明文都是好的,可是所衍生的某种氛围以及由氛围导致的软性指导,往往一落地就会跑偏。
80年代初,根据“一国两制”方针,我们开始就解决香港问题与英府谈判,并意图为解决澳门和台湾问题提供参照。
这就打开了一扇大门:重新评议与解构两岸关系,尤其涉及到国共两党历史话题讨论方向的重新设定。
这其中重中之重的历史核心,就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因而,消解长期以来两党间深郁的政治隔阂和历史恩怨,同时还谋求给予对方体面的政治名分,以换来台商和台商所能带动的日资美资企业对大陆的投资,这成了一份执念。
如此方针落实到文化领域,就自然而然地包括了对国民党历史地位的赎回。
1979年,电影《吉鸿昌》正式首秀;一年后,《西安事变》登上大荧幕;四年后,《喋血黑谷》宣告献映。
这些打头阵的影视片里,国民党军队的形象不再是还原真实历史的骄横野淫,而是被美化了的“民族大义之师”,连国民党的党旗、军旗都第一次以正面元素飘飘然呈现在大陆观众面前。
但是严格来说,80年代初期这样伴随统战思维初现而登台的作品,尽管对国民党产生了一定的解冻和放生,不过原则仍未丢弃:那就是坚持中共对抗战的领导展现。
不论是反蒋抗日的吉鸿昌,还是《喋血黑谷》中受到中共教育而改弦易帜、投身抗日的国军,影片的祭奠尚能接受、仍未过分偏离历史。
但是当时间来到1985年,味道发生了变化。
抗日胜利40周年,一个特殊阶段的特殊节点,秉持着那段时期特殊的家国观、两岸观、历史观、政治观,广西电影制片厂适时地打造了一部《血战台儿庄》。
影片结尾处,大陆的艺术家们特别加入了一段意味深长的镜头语言:在王铭章师长的追悼会现场,蒋介石风采夺目亲自主持,且面对日本战机的空袭,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地继续发表悼文,以示激励全国军民……
蒋光头被强行刻画的领袖风范,较之事实上反动派、投降派的丑陋定型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部堪称开天辟地的《血战台儿庄》,也为后来那些具有颠覆性的如《雄魂》(1990)、《兵临绝境》(1990)、《血誓》(1990)、《铁血昆仑关》(1994)、《七七事变》(1995)、《大捷》(1995);电视连续剧《张自忠将军》(6集,1991)、《血战雪峰山》(6集,1994)等抗日神剧的出炉,开了个“好头”。
在这些新时期的抗日神剧里,国军每每在画面中祭出如“人梯渡桥”“运河鏖战”等宏大场景,更不乏感人的“士兵填完了,你就填进去,你填过了,老子就来填!”——这样的实为堆砌壮丁送人头的“尬吹”。
我有理由认为,今天的《八佰》、《金刚川》等强调煽情殒命的自杀式战争片,其源头恐怕正是来源于此。
蒋经国在看完《血战台儿庄》后就更是喜出望外:“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
不久之后,台伪当局就欣然决定同意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不但开启了海峡两岸公开交往的序幕,还为台伪政权在国际上、尤其在西方世界的媒体上搏得了一丝印象分(或许我方某些人士也沾沾自喜吧)。
至80年代后期,周梅森创作的《国shang》和《大捷》、以及以这两部作品翻拍的《兵临绝境》和《大捷》,其叙述主体就已然不是抗日本身了,而是明晃晃的、反向的政治讽刺。
内涵“政治官场黑暗”、甚至包含了一些“拼死抗战是否有必要”的汪精卫式卫国观的味道,是从80年代后期许多抗战影视剧的侧面。
其真正的艺术矛头指向,不言自明。
我依然有理由认为,21世纪的诸如《集结号》、《芳华》等作品,其思想源头或许是来源于此。
5
2005年4月26日,举世瞩目的“胡连会”震撼上演。
不到半年后的9月3日,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日,大会演讲如此说道: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提并论,且在排序上把正面战场放在了前面……
2006年12月,《蒋介石日记》在大陆高调上架出版,以南方系为首的新闻集团大肆鼓吹站台。
一时间,关于蒋某人的书籍再次成为大陆热门,一股“蒋热”的风气席卷全国。
2011年10月,北京隆重地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
同一阶段,包括《亮剑》在内的一大批“肯定国民党抗战贡献”的“民族主义新史观作品”,作为新时期抗战题材剧粉墨登场。
包括2003年的《新四军》,竟然大篇幅描述两党共建新四军的同时,却对震惊中外、蒋府洗刷不清罪责的皖南事变,做了淡化得不能再淡化的处理。
弃阶级而抬民族,这样的思维,事实上同蒋某人欺骗壮丁为他当炮灰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已是别无二致。
在抗日神剧里,还有一个因放弃阶级战争立论而导致的现象:众多豪绅、乡贤、地主、买办,都被导演打造成了抗日主力军。
而真正的抗日主力、也是建国前三十年影视剧中的主角——工农子弟兵,逐渐地被主创团队排挤得靠边站。
推荐阅读:到底谁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这不仅抹杀了真实的战争史实,也对今天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塑、劳资关系重建、阶层矛盾梳理,提供了极为反动的舆论杀器。
以上,还只是抗日战争题材剧的变种历史,至于更加让海峡对岸的KMT痛哭流涕的解放战争,在80年代之后中国大陆就更是讳莫如深。
一度,让年轻一辈恍觉历史上不存在伟大的三年剿蒋战争一般。
6
由上述这些历史所引发的,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在以一种低三下气、小心翼翼的姿态去谈论“统一台湾”。
这样的恶果,事实上早已在作为“一国两制示范区”的香港,得到了验证。
到今天,以英国皇室成员、港督、殖民地官员、英军军官命名的街道,香港足有800余条。
连日本人在1941年占领香港后,日督矶谷廉介都知道发布“公示”将香港所有英式地名改为日式名称,而我们1997年后对于香港的去殖民化工作却从未做到位。
港英时期,从未给过香港任何“民主自由”,手握立法/行政/军队三大权的港督,突然在回归前夕由末代港督彭定康把自己手上的权力分到各大部门:行政权分给政务司,“立法局”变为独立于政府的“立法会”……
我们竟然任由其动。
埋雷,一直埋到暴动的2019年春夏之交,这让一直以来都摇摆不定、始终处在“我是谁,我的妈妈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困惑之中的香港,一步步堕入歧途。
700万人口的香港已酿成时代性的教训,直到2020年的国安法被实施才得以事实统一;那么2300万人口的台湾,难道还要来一遍走过的弯路吗?
可以看看,一个破岛养活了多少个大陆机构: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http://t.cn/RzMZk6V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http://t.cn/Ec6XJqL
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http://t.cn/Rf3RKHm
福建社科院现代台湾研究所:http://t.cn/AirfuGjC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http://t.cn/AirfuGj6
安徽大学台湾研究中心:http://t.cn/AirfuGjH
全国台湾研究会:http://t.cn/AirfuGjX
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http://t.cn/AiTPhrDc
汕头大学台湾研究所:http://t.cn/AirfuGjN
上海市台湾研究会:http://t.cn/AirfuGjo
中国政法大学台湾研究中心:http://t.cn/AirfuGjO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http://t.cn/AirfuGjK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http://t.cn/AirfuGjJ
尤记今年4月21日时,台岛毒派实力的主子——美国,将对台旅游警告等级上调为3级。
而当时,岛内新增病例“仅”4例。
这非常吊诡…
两天后,台湾中华航空公司1名印尼籍男性工作人员被确诊新冠肺炎。经检验,他是于4月20日执勤至澳大利亚时被感染。
五天后,金门出现一例感染者…
再一天后,福建省开始搞事情,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5月10日起部分台胞入闽无需隔离”政策。
其中,尤其对金门/马祖门户洞开:
一周后,福建省被网友骂得撤回了这条对台免隔离政策。
而再一周后,台岛疫情大爆发!
我忍不住试问:如果福建省没有修正政策,那么省内会是什么状态?整个大陆地区又会是什么状态?
另外再忍不住阴谋一下:美国佬实时洞悉台岛岛内卫生状态、进而保护美国游客不去台湾,这倒也不奇怪——但为什么大陆(福建)也在观感上形成了某种“配合”之态?
假想,如果福建省没有修正政策、进而导致眼下两岸疫情双爆发,那么包括台岛舆论势力在内的西方新闻界会怎么带节奏呢?
恐怕,又会扯“阿共祸害台湾”云云吧?
需要看到的是,台岛的毒派势力那一阶段正在谋求“加入世卫组织”,一旦成行,就可以与大陆互通有无。
届时,“投毒”和“甩锅”一石二鸟,大陆方面想撇都撇不开。
所以,我一直在怀疑「有内鬼」……
跋
扭正某些主流认知,是全体中国人民、是所有爱国群众的责任。解放台湾,是我们所有人的大业。
去年夏天时,东部战区官方曾有过“连续三天对台发文”,我们的某些媒体随即鼓吹“趁着美国大选、美国陷入疫情,统一祖国!”……
殊不知,东部战区那是日常喊话,2019年的八一还曾发过《战争的冲锋号,吹响了》,与主席当年炮击金门一样,政治目的大于军事目的。
解放台湾原则上属于解放战争的收尾(解放战争从未结束),不存在“趁着疫情”或者“趁着美国秋季大选”,然后如何如何。
解放台湾注定会成为一出史诗雄剧,就像斯大林当年勒令苏军在攻入柏林之前一定要“梳洗干净、军装整洁”。
对台湾,这是政治伦理高度的征服,不但不可“趁着”某种世界乱局而出拳,反而一定要在全世界各列强与兄弟国家们的安然注目下,雄赳赳地跨过台湾海峡,完成毛主席与全体华夏儿女、英雄先烈们的共同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