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陈寅恪根本不是弘文学院留学生,也不是鲁迅的同学

  陈寅恪是最近三十几年来一直处于“现在进行时态”的文化大神。而且,对他史实给与涂脂抹粉的造假行为,至今尚未结束。在很多年轻人眼中,陈寅恪是他们崇拜的文化偶像和学术大神。陈粉,是对这群人的统称。什么陈寅恪精通22种语言啦,什么陈寅恪留学十几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却主动放弃获得任何学位啦,什么陈寅恪痛骂蒋介石、痛骂日本侵略者啦,什么陈寅恪学问高深是三百年来第一人啦。以上诸说皆可参见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和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 等书。可谓尽人皆知。几乎每一个读书人甚至街头小贩都可以对着妳大谈特谈陈寅恪的光辉事迹和所谓的“风骨”、“气节”!当然肯定还有那句十字真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虽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句话究竟是谁首先主张的,但是至今却成了陈家店铺的专利产品。

  在众多云遮雾罩的陈寅恪耀眼光环中,据说最能振奋中国人精神的就是陈寅恪一家的“抗日壮举”。看看吧,那些出现在陈粉们口中和笔下流传的陈家抗日故事:陈寅恪之父陈三立面对七·七事变忧愤不食而死!陈寅恪当面痛骂日军却引得日军对他口称“师兄”、道歉而退!陈寅恪回答了日本东洋史学祖师白鸟库吉博士至死不解的中亚史问题!鲁迅和陈寅恪是留日同窗好友还曾经同室居住!陈寅恪的弟弟陈方恪是参与抗战的军统特工!陈寅恪一家在港宁可饿死也不吃日军送来的面粉!陈寅恪拒绝了日军拉拢他组建东方文化协会和编写历史教科书!陈寅恪拒绝了日军拉拢他组建香港文化活动的企图!陈寅恪拒绝了日伪北京大学对他的聘请!陈寅恪拒绝了日伪广州政府对他的委任……

  如此等等,可歌可泣!惊天动地!这些吹鼓手从著名学府的教授到地方报纸记者和党校教师、再到乡村作家和街头小贩,上九流下九流,各个信誓旦旦,绝对不容任妳产生任何质疑。以至于有人公开发出了“劝君免谈陈寅恪”这样的霸道说辞。

  然而,陈寅恪的历史真相果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陈寅恪的上述多种涉日史实,我从最初的敬佩到怀疑,再到置疑,深思熟虑,验证源文件文献,走访事件当事人及其后代,最终加以总结如下,我决定给予揭露,以正视听。

  今天我们专门揭露陈寅恪根本不是弘文学院留学生,也不是鲁迅的同学。他两次到日本就读在东京地区弘文学院附近的一家日本小学一年级,根本不是他对外自称的弘文学院!而且二战前日本文字有很多汉字,看懂大意并不困难。而鲁迅才是弘文学院正式的留学生!

  陈寅恪本人和陈粉们的各类文章和各类已出版的陈寅恪传记中均信誓旦旦的介绍说:陈寅恪是日本弘文书院留学生,还是“官费留日”。然而,查中国的《清国留日学生名薄》和日本的《弘文书院清国留学生名薄》等诸多源文件文献和学籍记录名单,无“陈寅恪”之名。有“陈衡恪(26岁)”、“陈隆恪(17岁)”之名。面对这一睏境,陈门弟子蒋天枢、卞慧僧、胡守为等先生虽然迷惑而不知所措,但是依然继续维持此说。而陈寅恪研究专家刘梦溪则丧失了学者的基本理性和学术态度,在其著作中居然编造了一个“陈寅恪考入日本庆应大学”的故事来欺骗读者。而实际上真正考入“考入日本庆应大学”的人是“陈隆恪”。庆应大学和陈寅恪无半毛钱关系。在遇到造假的陈寅恪史实面前,学者多年的学术训练在此彻底清零!只是因为陈粉们要造神!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弘文书院规定了录取最低年限是“年满十六周岁以上之清国男子”。而众所周知陈寅恪第一次1902年春季来日本时12岁、第二次1904年冬季来日本时14岁!根本无法达到法定入学年限。查日本外务省档案馆:那里从未给予过陈寅恪“留学资格”签证。即,他根本不是留学生。

  事实上,陈寅恪两次短期来日本,都是作为其舅舅俞明震访问日本随从家属身份来日,获得的签证是“家族滞在”。第一次给予停留时间是半年。第二次依然还是半年,并且不准延期。两次加在一起,陈寅恪在日本的所谓“留学”时间没有超过12个月!而他学习的学校居然是在日居住地附近的当地小学一年级!而陈寅恪自己最后解释“被勒令离开日本”的原因是自己“患了脚气”!哈哈,这个遮羞布亏他想得出来。好一幅贵公子的派头!

  既然事实真相是如此,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鲁迅和陈寅恪是留日同窗好友还曾经同室居住”等伪造史实的那些神奇故事!在这方面最出名的伪书就是陶方宣、桂严二人所写的《鲁迅的圈子》一书。该书由东方出版社2014年出版。那里面编造了大量陈寅恪和鲁迅的私人对话。

  ——更可怕的是:这样编造的伪书居然被人当成正史使用和传播!

  陈粉造神作家岳南在书中开始解释陈寅恪和鲁迅的关系了:“晚年的陈寅恪对于与鲁迅先生曾经是同窗的经历从不提及,这也是陈寅恪孤高与自尊的证明。”造假居然被解释成孤高和自尊,这也难怪打着“纪实文学”来“伪造史实”成了文学作者们强奸史料和史学的时髦行为。他们之所谓如此造假和吹捧陈寅恪,据说就是陈寅恪敢于带头反对马列主义、敢于冷嘲热讽毛泽东思想,还有那句十字真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其实是梁启超的思想和主张!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