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王忠新:比“屎尿屁”更骚臭的是“人民不懂诗歌”

【国画:诗经画意】

  “屎尿屁诗”已成过街老鼠。且不论到底由谁炮制,又暴露了文学界怎样的低俗不堪,也不论文学大咖如何硬杠力捧——浅浅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伟大诗人”,都毕竟还属文学界内表达个人见解的“是可忍”;而那众多文学、教育、媒体界的大腕,面对批评“屎尿屁”的舆论汹汹,众口一词地发声指责“老百姓不懂诗”,这才是在动摇“人民文学”的根本,则“孰不可忍”!

  一、“屎尿屁”挨批竟怪“百姓不懂诗”

  面对“屎尿屁”诗歌挨批,文学界一些大咖,不仅丧失了反思能力,还竟然归罪指责是“老百姓不懂诗”。

  1. 说什么“老百姓不懂诗”。一级作家,曾任《诗选刊》编辑部主任的赵丽华“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讲:关于“屎尿屁诗”的这场论争,部分原因是“大众不懂现代诗”。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荣光启到湖南名家、文学界,力挺贾浅浅“堪比屈原”,而老百姓不懂诗。“贾浅浅的诗歌比普通的中国作协会员,应该是要高一些。普通读者是无法鉴赏的!”湖南廖姓作家连发18帖支持贾浅浅,怒怼网友不懂文学,普通人根本不懂高端艺术。中国作协《诗刊》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彭敏认为:“对贾浅浅的批判和羞辱,其实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的魔法”。如此等等。

  对引爆舆论场的一场浩大的对“屎尿屁诗”的批判,这些文痞竟大言不惭地将“屎尿屁诗”引爆舆论,归结为是因大众不懂、网友不懂、普通人根本不懂、普通读者无法鉴赏。真是罕见的“奇葩”言论!老百姓不懂,那么到底谁懂?

  2. 说什么“新华社不懂诗”。在对“屎尿屁诗”的批判中,央媒难得姗姗下场了,“国是微评”怒批学术不端,点评一针见血:“到底是父辈光环加持,还是德才兼备?”“此类创作仅做个人娱乐,另当别论。若要公开发表,并以此作为‘走社会’‘抬资历’的敲门砖,就应该考虑公众情绪。接地气的文学作品那么多,为何你被批不雅?”“文学应鼓励传承,但不应该‘世袭’。”新华社发声: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还是要遵循的——图自赏,创新可以大胆尝试;为流觞,诗文不能有伤大雅。“或可自赏,莫负流觞。”

  如此这般,如此旗舰、喉舌媒体,说得如此明白,某些文学大咖理应幡然警醒。可仍有文学界大佬执迷不悟,仍跳出来硬杠,呓语:新华社不是国家一流文学期刊,新华社根本不懂诗!这就更奇葩了,只有一流文学期刊才懂诗,才可以评诗?这不是歪理邪说!

  二、人民是诗歌的伟大创作者

  说什么“老百姓不懂诗”,可自西周有诗歌记载以来,大量佚名的百姓,恰恰就是中国诗歌的伟大创作者。

  1. 采诗官制延续近2000年。中国从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设采诗官行“采诗观风”制度,到东周,至隋朝、唐朝(618年到907年),历经2000年。虽然在战乱频繁和分裂的年代,采诗制度有所间停,但凡大统一和相对统一的朝代,都实行采诗制度。诸如,汉朝设立乐府,魏晋南北朝实行“风俗使者”充当采诗官,负责到民间采集歌谣。唐代采诗制度演变为太常卿采诗和风俗使采诗,杜甫就是行走在唐朝大地上的一位采诗官。唐代的白居易还专门写了一首《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

  2. 采风民歌结集成《诗经》。西周实行“采诗观风”制度,是政治制度,亦是文化制度,即:设专门采集诗歌的采诗官,到分封的15国了解记录用民歌形式反映的民间疾苦,提供周王及诸侯了解。“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

  这个采诗制度集结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开源。《诗经》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出自各地由人民创作的民歌,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3. 提炼楚国民歌集成“楚辞”。西汉刘向在前人搜集楚国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辑录成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楚辞”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楚辞》成集后,“楚辞”亦指楚地歌辞及诗歌体裁,也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这是《楚辞》的代表作。

  4. 采集保存民歌汇成“乐府”。公元前112年,西汉汉武帝成立乐府,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文人诗咏与民间乐曲,再整理改编,以备宫廷演奏之用。这种原本在民间流传的诗歌,经由乐府搜集整理加工,就出现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汉代当时叫做“歌诗”,后世则叫“乐府诗”。那合称“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就是“乐府诗”和世界诗坛的不朽之作。正因大量优秀的民间诗歌,被汉代采诗官采集,以乐府形式保存下来,《乐府》则成为继《诗经》之后,中国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耸起的又一个大峰巅。

  5. 当代的百姓艺术家数不胜数。在武汉防疫处于艰困的时刻,浙医二院消化内科的护士长吕敏芳创作的《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看这样的诗篇,让人就像在圣洁和神圣面前,你只能被对照,只能被洗礼。你不敢站在局外,也不敢居高临下的指指点点。而就在防疫的第一线,又有多少白衣天使,创造出多少感人的诗篇。对于这样诗篇,中国作协是不感兴趣的?

  山东一位摊煎饼的大嫂,煎饼做材料,再现了各种世界名画的“可食用版本”。山东农村一位大娘,用烧火棍画画,棍下有乾坤,堪称当代“神笔马良”,等等。事实雄辩地证明,艺术绝非是艺术工作者的垄断,当今的百姓正是文学艺术的主要创造者!

  历史反反复复证明:人民是伟大的诗歌创造者,也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文学艺术“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三、欣赏水平大于创作水平是文艺铁律

  当然,并非每个百姓都创造艺术,特色文学界的大咖,或许,欺有些百姓没写过诗,就说“老百姓不懂诗”。可没写过诗的百姓不懂诗?就不能评诗吗?文学创作有一条铁律,叫欣赏水平大于创作水平,其应该包含三重含义:

  其一,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会说不如会听,会演不如会看”。有很多老百姓不会写电视剧本,但他能看出电视剧的优劣,并能评论电视剧的好孬,这就是“欣赏水平大于创作水平”。文学评论绝非是写诗的人评诗,绝非写电视剧的人评电视剧,如果欣赏水平低于创作水平,创作就没有成长的空间。况且,现在老百姓的文化素质和文学艺术素质普遍提高,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就超过2.18亿,欣赏水平更大于创作水平。

  领导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所以,若把文学评论看成引领文学艺术发展的旗帜,那人民就是高举文学评论旗帜的旗手。人民的文艺审美鉴赏和评判,就是牵引文学艺术向上成长的阳光雨露。

  其二,人民的文艺审美鉴赏核心就是批判。“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或者说,文学艺术创作的另一条铁律,就是政治立场大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文艺创作中的人民立场大于天,若“最根本的”政治立场站偏了,创作出的作品说破天,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绝不会得到人民的赞同。自改开以来,中国的文学界乱象横生,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作者的立场出了问题,文学评论更是弱化和丧失评论的功能,正变成一张甜的令人发腻的大嘴。而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的本质就是批判的,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其核心也是批判的,丧失了批判,就丧失了文艺评论的灵魂。老百姓对“屎尿屁诗”进行辛辣的批判,人民用脚顽强抵制给劣质文学和庸俗文化“桂冠”,正是涤荡文学界的污泥浊流!

  其三,人民需要“老百姓听得懂的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能拥有大量读者。若一首诗作,只有“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谁编谁看”,这仅“3个人看”的作品,如何能有生命力?而现在中国文学界的尴尬,恰恰就是很多的文学作品,也真的只有“3个人看”。中国文学界大咖无数,却不见不大作;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多如牛毛,却见不到著名评论。出现这种尴尬和狼狈,恰恰就是文艺离基层百姓太远,文艺创作缺乏“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充满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顺应人民意愿”的人民情怀。

  要创作“老百姓听得懂的作品”,这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作的优良传统(如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有井水处皆唱柳词”等),这更是人民文艺的本色。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发表后,它引领了中国一场深刻的文艺革命,也开创了人民文艺为人民的优良传统。著名作家赵树理1943年底读到《讲话》后,他坚持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成为一个真正农民化的知识分子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有“六字真经”,那就是让老百姓“听得懂,感兴趣”。而这“六字真经”,正是人民作家、人民诗人、人民作曲家、人民曲艺家等的一个共同的追求。

  人民文艺应该最怕的是“老百姓没看懂”,而绝非是指责“老百姓不懂诗”。面对老百姓对“屎尿屁诗”的批评,妄言什么“老百姓不懂诗”,为什么不去创作几首老百姓听得懂、感兴趣,还能记住、能传唱的诗?

  四、人民文艺的人民中心地位不能动摇

  细究:全世界著名的大文人、大诗人,没有一位敢公开放言,且极端蔑视地说“百姓不懂诗歌”?只有为维护“屎尿屁诗”死抗硬拗的,这群有中国“T色”的作家、诗人、评论家、编辑、文学院的大咖,才敢纷纷发声,才敢居高临下,才敢站在老百姓的对立面,不知轻重地,指天划日地,振振有词地,大言不惭地,敢发出“百姓不懂诗歌”的“豪言壮语”。

  1. “北京文谈会”讲话全面阐述了“人民文艺”。2014年10月15日,领导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文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作用。仅在阐述第三个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不算用农民群众、劳动群众、底层民众等用词,直接用“人民”一词就达80个之多。全面阐述了人民文艺的本质、人民文艺的方向、人民文艺的主角、人民文艺的评判者、人民文艺的标准、人民文艺的源头活水、人民文艺的人民情怀、人民文艺的国际化、人民文艺的优良传统、人民文艺的历史使命等,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所需把握的原则和内在关系,讲得鞭辟入里,老百姓都能看懂。中国作协可曾组织会员认真进行了学习?若学习了,心中可否装进点“人民”的观念?

  2. “八大弊端”的核心是丢掉人民。领导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还尖锐指出文艺创作存在8大突出问题:有数量缺质量;有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有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是非不分、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搜奇猎艳、一味媚俗,把作品当“摇钱树”、“摇头丸”;有胡编乱写,制造文化“垃圾”;有过度包装,形式大于内容;有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脱离大众、脱离现实。这“八大弊端”的核心,就是艺术丢掉和背叛了人民。

  面对深刻指出的“八大弊端”,那些自命高深,自命不凡,自以为自己高于百姓,胡言乱语什么“老百姓不懂诗”的文学界大咖,可曾有过对照检讨?可否还有自我净化能力?

  3. 让人民看懂艺术是神圣责任。让艺术走进人民,是文学艺术家的神圣责任。主体画虾,是白石老人一大发明。白石老人近60岁到京城开始画虾,特别虚心征求多方意见。后来画的虾,是把河虾和大虾“杂交”成一种世界没有的虾,白石老人的画,那幅百姓看不懂?“京剧样板戏”是世界艺术史的巅峰之作,百姓哪个看不懂?“京剧样板戏”走进了人民,走进了人心,就走进了永恒的经典。梵高的永恒,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就是他绘画的题材,都是取自人民,特别是取自底层百姓,并突出表现底层百姓,百姓都能看懂,他是世界油画史上,第一个以底层人民为题材的油画家”。

  4. 艺术没有了人民就是颠覆。可以说,凡是没有了人民的艺术,都是对人民艺术的颠覆;凡是被颠覆的艺术,都是对人民的漠视和歪曲。而且,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看看中国历史上的,从最早的管仲变法,到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统统是打击豪强、削弱权贵、发展经济、充实财政、增强军力,而发展经济均以改善底层百姓的民生、压缩贫富差距为本。举凡世界历史的改革,凡看不到百姓疾苦,凡不利百姓并加大贫富差距的“改革”,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复辟倒退。文学艺术亦不例外。

  结束语:连清康熙年的内乡知县高以永,尚知“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毛主席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些文坛大咖为维护“屎尿屁诗”,如何竟敢蔑视“百姓不懂诗歌”,竟敢拿百姓指指点点?!要知道,即使诗歌跳出了“屎尿屁”,可诗歌若没有了人民,仅仅是风花雪月、无病呻吟、一味媚俗、是非不分,那样的诗,连“阿尔法狗”都能批量产出,还遑论什么“百姓不懂诗歌”?呸!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