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钱学森逝世10周年,人们终于明白他的三次“激动时刻”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军网”(ID:zgjw_81 整理:胡尔根) 、中国军网、人民网、B站up主@珂seeker

 

 

今天

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

钱学森逝世10周年纪念日

 

 

想起钱老

我们脑海中总会想起

一连串数不完的成就

讲不完的爱国奋斗故事

 

他如何冲破重重阻力

毅然返回祖国

他如何克服千难万险

牵头研制出“两弹一星”

他如何呕心沥血

为国家培养年轻的科学人才

……

 

未标题-1.jpg

 
近日
B站up主@珂seeker 从资料片里发现了

钱学森分享的

他的三次“激动时刻
↓↓↓
 

 

他说

我这一辈子有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

 

未标题-1.jpg

 

 

第一次的激动时刻

是在1955年

我被允许回国了

我要向我的恩师告别

他很有感慨的跟我说

“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我一听他这句话我激动极了

 

未标题-1.jpg

 

第二次心情激动

(是)在建国十年的时候

(被)接受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我心情是非常激动的

 

未标题-1.jpg

 

第三次心情激动

(是)读了《史来贺传》的序

雷锋 焦裕禄 王进喜 史来贺

跟钱学森作为四十年来在群众中

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我简直心情激动极了

 

未标题-1.jpg

 

短短一分多钟的视频
我们看到了这位老人对学术的赤诚
对党的赤诚
对国家的赤诚
对民族的赤诚

 

未标题-1.jpg

 

中国在由大向强的发展道路上

需要加强对外交流

开拓领域、拓宽视野

但是无论到了什么时候

老一辈科技工作者

老一辈科学家们

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不能忘记

 

今天

钱老身上那一个个令人仰望的事迹

依旧值得我们回味并思索

 

未标题-1.jpg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早在中学时代,钱学森就树立了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信念。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府腐败、外敌入侵,这一切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心,励志要好好学习,改变国家任人欺凌的面貌。
 
1935年8月,钱学森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曾担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杰出人才。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然而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歇斯底里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这使他非常气愤。钱学森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然而,钱学森万万没想到,他的回国之路那么漫长!1950年,钱学森来到当地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他才被释放。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他们硬说里面有机密材料。其实,在打包之前,钱学森已叫他们检查过。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证明他是光明磊落的。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55年8月4日,钱学森终于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人们都说,由于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科学家回国效力,中国的导弹、原子弹发射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未标题-1.jpg

 

 

 

“我要尽最大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钱学森说到,也做到了。

 

在新华社对外公布的《钱学森同志生平》中,概括了他的11项“第一”——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发射,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中国第一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

 

这些“第一”,划时代地改变了中国,也划时代地改变了世界!上面那张照片,是钱学森戎马生涯中留下的唯一一张敬军礼的照片。

 

这张照片,向我们定格了一个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也向人们展露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另一个本色身份——共和国军人。

 

那一天,是1980年6月5日,钱学森登上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看望刚刚从南太平洋执行中国首枚洲际导弹发射测量任务凯旋的船员们。

 

一个军礼,一个瞬间,转眼间过去36年。

 

就在钱学森敬这个军礼那年,美国记者罗伯特·克莱伯这样写到:“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他负责研究的火箭,正在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

 

其实,对于钱学森的价值,早在1950年,美国时任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就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无论在哪里,一个钱学森都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对此,毛主席则说:“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钱老的价值是非同寻常的,是全世界瞩目的。

 

未标题-1.jpg
  
这些老一辈的科学家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带着新中国艰辛成长的民族记忆,也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民族百年苦难辉煌的亲历者、见证人。
  
这些老一辈大师已逝,而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更重。
  
今天,各行各业都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大师”“大家”的称谓也不绝于耳,但何谓“大师”?取得巨大成绩就是大师吗?大师又该起到怎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从钱老身上引发的思考,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反而历久弥新,思绪绵长。
未标题-1.jpg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