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家谱名启睿,字玉衡,号琥璜,学名瞻岵。清末秀才。1876年5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小的何叔衡最大的愿望就是像牛吃草那般吃顿饱饭,父亲就对他说:“你长大了像牛一样地做事,一定会吃得饱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入了他的脑海,在以后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时刻体现出了牛的品格与特性。
何叔衡(图片来自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官网)
1918年4月,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组建了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他参加了领导驱逐皖系军阀张敬尧运动。1920年8月,何叔衡任湖南全省通俗教育馆馆长并主办《湖南通俗报》。与此同时,他又和毛泽东一起创办文化书社,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当时湖南的许多革命青年就是通过文化书社的媒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研究会的推荐下赴俄学习,并在以后成为了党的优秀干部。
1921年6月,毛泽东接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来函,要求派两名代表前往上海参加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9日,他和何叔衡两人悄悄地离开长沙,来到上海,出席党的一大。谢觉哉在当日的日记中留下了珍贵的记录:“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他们到达上海后,以“北大师生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借宿在博文女校。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参加大会的共有13人,何叔衡是其中最年长的代表。会议正式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通过了党纲,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他们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与湘江中学,由何叔衡亲任校长
大会闭幕后,何叔衡和毛泽东一起回到长沙开展工作。为了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培养党、团干部,加强党的建设。学校侧重于培养适合学生个性的自动自发的学习,且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独立思想与革命精神,
何叔衡虽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办学上,但也从没有停止过其它的革命活动。1921年10月,他和毛泽东建立了中共湖南支部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1921年冬至1922年间,除长沙外,他们在平江、安源、衡阳、岳州等地都发展了党员。同时,他们深入基层,创办工人夜校,组织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9月,党领导了粤汉铁路长(沙)武(汉)段工人罢工,何叔衡前往武汉,加强同湖北党组织的联系,领导湖南、湖北工人的协同作战,使罢工获得了胜利。
党的三大后,何叔衡竭尽全力,积极从事统一战线的工作。他遵照党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指示,在湖南加入了国民党组织。1925年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成立。何叔衡相继当选为第一届执监委员、第二届监察委员,并先后担任湖南省法院控诉院的陪审员、特别法庭成员等职务,为全省的工农革命运动走向高潮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了牛的秉性,认真负责,无私无畏,也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1928年6月,何叔衡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参加了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1930年7月,他回到上海主持中国互济会的工作,负责营救被捕的同志和输送革命者到苏区。1931年秋,何叔衡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瑞金,历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工农检察部长、内务部代理部长、最高临时法庭主席等职务。在审判工作时,他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抵制了“左”的错误,避免和纠正了许多冤假错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年近六旬的何叔衡被留在根据地继续斗争。1935年2月,何叔衡、瞿秋白等从江西瑞金转移到福建长汀四都区琉璃乡小金村,准备由此出发去上海。24日凌晨,不幸被敌匪“义勇队”发现,陷入重围。为了不落敌手,何叔衡跳崖遭到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壮烈牺牲,实践了他生前“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