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9岁的新兵,从来没有打过仗,开局就是上甘岭。
一天,孤身一人,往来奔走,死守两个阵地,打退敌军40余次,独力杀死敌人283人,创造了单人杀敌最高纪录。
刚刚参军的小战士,一上来就遭遇了号称“蓝星第一”的美军和铺天盖地的炮火,美国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弗利特正在发疯,搞了个“摊牌行动”,9天就往志愿军阵地上砸了36万发炮弹,史称“范弗利特弹药量”。
在上甘岭战役中,在志愿军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美军倾泻了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炸弹,这样的炮火密度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第2次世界大战时的最高水平。
这个19岁的新兵,刚刚上战场就面对人类历史上有史以来最猛烈的炮火,面对人类历史上有史以来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敌人。
因为阵地实在太过于狭窄及战术的安排,这个新兵所坚守的3号阵地只有三个人,分别是他自己、班长李峰、以及另外一名战士滕土生。
一开始,他在班长带领和指挥下战斗,用“包饺子”的打法,先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两边打,迫使敌人往中间挤,再向敌群投手榴弹,这招杀伤力特别大,三个人就能对敌方进行“围歼”。
两轮打完,他就成了经验丰富的“老兵”了。
因为战事紧张,班长被调到了9号阵地,3号阵地就只剩下两个人了,19岁的新兵成了“主攻手”,滕土生则负责为他提供武器弹药,二人配合,打退了敌人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期间滕土生的手臂受伤,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用头顶着弹药箱,为战友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弹药……战神的身边,一定还有战神!
不知道打退3号阵地敌人多少次进攻,连喘息之机都没有,连队传令兵跑了过来,对他们说:“10号阵地没人了,你俩抓紧过去支援。”
这个新兵和滕土生一连突破敌人的数道火力封锁后,成功杀到了10号阵地。此时10号阵地上只剩下了一个受伤的战士,其他人都已经阵亡了……他们再次死守10号阵地,又击溃了敌人的多次疯狂反扑。
连队中的郭排长匍匐着爬过来支援,但是刚到阵地,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身边。临死之前,郭排长留下了一句话:“死,也得守住阵地。”
排长牺牲了,而一直与自己并肩战斗的滕土生也因身负重伤,被连队调走执行其它任务了,整个10号阵地只剩下了一个人。
他要一个人同时守住3号阵地和10阵地。
这个新兵身边的战友牺牲的牺牲,重伤的重伤,他一个人在两个阵地间奔走,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救助战友……从拂晓杀到黄昏,杀红了眼,浑身浴血。
打到最后,他弹尽粮绝,此时的阵地安静无比,静得让人有些发慌,他将阵地上仅有的手榴、手雷、爆破筒收集到一起。
他准备像杨根思那样,对敌人发起最后一次冲锋。
“为战友报仇!为祖国争光!冲啊!”
这一次,他背后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无数战友从他身旁冲锋而去……援军来了。
当战友抵达的时候,他的胳膊已经抡手榴弹抡肿了,导致无法抬手敬礼。战场也是惨不忍睹,一面战旗上竟有381个焦糊的弹孔,一截焦黑的树干上,密密麻麻插着100多枚弹片……
“一个入伍不久的新兵,孤身坚守两个阵地,打退敌人40多次的冲锋,歼灭敌军283人!”
当时战场上的观察员统计出了这个惊世骇俗的单兵战绩,曾冒着炮火在上甘岭上到处找烟盒,就为记下这个数字。
报上去之后……上级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离谱的战报,打回重审三次,再三确认,战果属实,要知道,志愿军战报,是全世界最严苛的战报,需要经过严密的观察、统计和审核。
战后团里去阵地清点尸体、拿回缴获的武器,确认了他的战绩。然而,这份骇人的战绩还是引起了师里的“怀疑”,他们又一次派人清点、确认,有了底之后才报到军里,一直报到志愿军政治部。为了一个新兵的杀敌记录,志愿军政治部、司令部相关人员来到了第12军31师91团5连,进行了联合调查。
政治部和司令部联合调查之后,他们意识到,我军有史以来在一场战斗中单兵击毙敌人的记录就此诞生了……
总部经过多方核实,确认无误后,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之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这个新兵,名叫胡修道。
“这个19岁的青年,活生生地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碰得头破血流,敌人攻不动上甘岭,更攻不动朝鲜,因为在上甘岭每一条战线上,到处都有像胡修道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