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文学创作要有劳动人民立场

文学创作要有劳动人民立场
——从某征稿获奖作品谈开去

 

  近日,查阅了某地关于僧格林沁人物的“亲王杯”全国诗词联赋大赛获奖作品,发现一有悖于正确创作观的现象:大部分获奖作品都出于讨好主办方,把僧格林沁这个人物写成了民族大英雄,把农民起义军写成了贼和匪。我个人觉得,写这样的人物,绝不能立足当时、站在朝廷立场上,肯定他对农民起义军残酷的镇压,得用阶级分析法去剖析、评价他。无论怎么说,一个镇压农民起义、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被看作是平乱、剿匪,功高盖世的大英雄,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他应该有别于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以下言及的获奖作品,已经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背离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思想,丑化了有史以来推动历史发展的农民起义军,已经严重偏离了劳动人民的立场。

  一、征稿方和参赛者的主观性

  该大赛征稿启事所言明的“宗旨”是:“纪念缅怀清代著名蒙古族爱国将领僧格林沁亲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搞好僧格林沁王府陈列和专题展示”等。

  本来这样的宗旨是无可厚非的,主办方打造地域性“名片”,并力图与当地历史人物及其文物遗存挂钩,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仅如此,该启事提供的资料还有“由于疯狂的镇压和大量的屠杀使捻军受到严重的打击”字样,足见主办方提供资料的客观性。

  下面我们看看获奖作品中的很主观的字句吧(不完全抄录,作者皆不具名):

  1.诗词类一等奖作品《贺新郎•咏僧格林沁》中,有“彪躯殒命,忠魂悲慨”句,一个镇压农民起义被杀的刽子手,怎么可以说“彪躯”与“忠魂”?

  2.诗词类二等奖作品《僧格林沁亲王》中,有“九斿齐轨归銮苦,七萃连镳瘗骨香”句,评语说此处指僧格林沁率军讨伐捻军,全军覆没,最终力尽阵亡。但是镇压农民起义被杀能是“瘗骨香”吗?

  3.诗词类三等奖作品《贺新郎•咏僧格林沁亲王》中,有“总对黎民亲切”“只因忠,未问谁流血”句,农民起义军多为无法生计的黎民,“亲切”何在?“未问谁流血”,到底“忠”于的是谁?

  4.诗词类优秀奖作品《鹧鸪天•题僧王》中,有“熬干碧血献精魂”句,试问:僧格林沁是因为抵御外侮而死的吗?何来“碧血”与“精魂”?

  5.诗词类纪念奖作品《咏僧格林沁》中,有“马革犹裹丹心暖”等句,马革裹尸,常常指抵御外辱而死的英雄,这里为他的死鸣不平,那么那些惨死在他屠刀下的无数农民起义军呢?

  6.诗词类另一纪念奖作品:《满江红•纪念蒙古族爱国将领僧格林沁亲王》中,有“宇清尘灭”、“驱烟半世旌旗烈”、“忠魂在”等字句,把农民起义军看作“尘”、看作“烟”,而把镇压农民起义被诛杀的刽子手看作是“忠魂”,其立场显而易见。

  7.楹联类三等奖作品上比中,有“梦里犹敲杀贼鼓”句,把起义军写作了“贼”。

  8.辞赋类二等奖作品《僧格林沁赋》中,有“至其驱孽逐亡”、“擒渠剿捻”等句,通篇都在赞扬僧格林沁镇压、屠杀农民起义军的神勇。

  9.辞赋类三等奖作品《感僧王赋》中,有“杀多少贼寇”、“忠骨尚得埋青山”、“热血犹能化碧涛”等句,显然也是把一个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当做盖世英雄去写。

  10.辞赋类优秀奖作品《僧格林沁赋》中,有“讨伐义军”、“菏泽陷伏,玉坠泥尘”等句,且不说“讨伐义军”是否笔误,既然是“义军”还要讨伐吗?把一个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被诛杀,写成了“玉坠泥尘”。

  11.辞赋类另一优秀奖作品《僧忠王赋》中,有“捻军为祸乱”、“匪首当囚”、“穷寇诱深入”句,已明显道出了作者的错误立场。

  12.辞赋类纪念奖作品《僧格林沁亲王赋》中,有“馀孽遂为流寇”句,也有贬低农民起义军和粉饰刽子手之立场。

  13.辞赋类纪念奖作品《僧王赋》中,有“征讨太平北伐叛”等句,也与上面所言同出一辙。

  以上获奖13人作品以外,还有7篇没提及的获奖作品,对待僧格林沁这个人物的评价,可就没有主办方提供资料那么客观了。当然,主办方的这样的评奖结果也显得不那么客观了。

  实际上,有史以来的农民起义,都是走投无路的劳动人民正义的战争!作为创作者,站在当时朝廷角度看待僧格林沁,看待农民起义军,显然是极端错误的。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阶级立场,不允许我们这样写!这样写流露的舆论导向,已经走向了劳动人民的反面,已经背离了创作的初衷,是极其危险的!

  对此,我们都应该拷问心灵:我们的文学到底是为什么人服务的?因为想迎合主办方,就可以违心地颠覆创作理念、改变立场吗?如此,文学何用?如此,创作何用?

  二、僧格林沁其人

  僧格林沁(1811年7月24日—1865年6月12日),蒙古族晚清名将,贵族出身,善骑射。

  我们先看看他抗击外敌的年表和战绩:

  咸丰九年(1859年),大沽口保卫战,击毁英军战舰3艘,使英军死伤464人,英海军司令贺布受重伤,是自1840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以来,中国军队抵抗外敌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天津,僧格林沁兵败退驻通州。继而再战,又败于张家湾、八里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被毁。

  我们再看看他几乎一生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年表:

  咸丰元年(1851年),曾请旨出兵镇压科尔沁左翼后旗佃农抗租斗争。

  咸丰二年(1852年),上书捕佃农抗租领头人吴宝泰等下狱。

  咸丰三年(1853年),受命率军进剿、重创太平天国北伐军。

  咸丰四年(1854年),又在连镇大败太平天国北伐军。

  咸丰五年(1855年),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俘林凤祥、李开芳。

  咸丰十年(1860年),率一万余清军赴山东与捻军作战。

  同治元年(1862年),率蒙古骑兵和五省提供的兵力多次打败捻军。

  同治四年(1865年),入山东清剿捻军,在菏泽中伏被歼,遭斩杀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镇压佃农和农民起义,并且很是血腥;而抵御外侮的战争则是一胜多败,并导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被毁。

  我们还可以在网上搜索到:这个被20位获奖作者称赞为大英雄的僧格林沁,实则是个丧失人性的、最残忍的刽子手。现列举他用各种极刑对待起义军俘虏的丑闻:

  1.凌迟太平军战俘,僧格林沁最狠。1855年,对于出降的91人,僧格林沁传令,除年老和15岁以下孩子外,首领凌迟,其余斩首。同年,僧格林沁还用30余名太平军战俘祭飨阵亡将士,刑场上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2.对起义军战俘使用摘心活祭极刑,最狠的还是僧格林沁。他曾将80多名太平军战俘摘心,供案祭奠阵亡官兵,还作祭文高声朗诵:“渠魁既歼,贼党悉擒。剖其心肝,慰尔忠魂。”

  3.僧格林沁还把剥皮剖腹之刑用在了太平军战俘身上。围困连镇时,太平军有被俘者,僧格林沁传令全部“剖视肠腹”。1855年1月17日,僧格林沁将两名太平军战俘还活扒皮处死。

  4.太平天国高级将领几乎全遭极刑。洪大全在北京被凌迟,还瞪着眼睛看着刽子手割他肉;林凤祥也在北京菜市口被凌迟,行刑的刽子手有16人,到死他都没呼一声;李开芳在北京被凌迟……祜王蓝成春被僧格林沁极刑处死,“寸磔其身,血尽而黄水出。”

  现在到了我们用阶级分析法来评价僧格林沁这个人物的时候了。

  阶级分析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观点,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按照这个方法,我们不难得出:僧格林沁是封建王朝的殉道者;是个对平民阶层反抗暴政的积极镇压者、刽子手;他与农民起义军的矛盾是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矛盾。抵御外侮虽然胜少败多,也应该是有功的。不过,封建的忠君思想不同于爱国主义,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待他、批判他:看清他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本质;批判他丧失人性地对待战俘的丑恶一面。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看完以上列举内容的诸位获奖作者,请你们读一读这个活摘战俘心脏的僧格林沁高颂的祭文,对自己作品中的字句又作何感想?也许你们还会站在僧格林沁所处的臣子地位说话,说他是难违圣命。但是,你们是什么时代的人?你们在做什么?你们为了迎合地方性征稿,为求得获奖和发表在做什么?你们的文学初衷是什么?

  三、马克思唯物历史观、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与今天的创作

  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919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第6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特有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毛泽东对中国农民起义的看法是:“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他还对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称赞有加:“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从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到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历史记载的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其领导者结局多数是很悲惨的,只有三位笑到了最后,并在历史上开创了新的朝代。这三位就是汉朝刘邦、明朝朱元璋和新中国的缔造者、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而其中,毛主席尤为成功,其鲜明特征是工农阶级真正获得了领导权,成了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否定、丑化农民起义,就是偏离了劳动人民的立场、就等于是对中国革命的否定与丑化,也等于否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可惜可叹可悲的是,在共和国成立还不到70周年的时候,竟然在诗联赋大赛获奖作品中,出现了那么多不雅的语句描述农民起义军,出现了那么“悲壮”的言语,赞扬嗜杀成性的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这与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让秦桧下跪塑像站起来的构思,何其相像?

  综上所述,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文学创作,必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光辉旗帜。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文艺观的发展和继承,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解决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等问题。

  关于立场问题他说:“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70多年后,重读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感到它仍然是我们每个文学创作者的指路明灯,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四、文学创作也要正本清源不忘初心

  文学是人学,文学目的就是引领人向上的、为正义的事业服务的!我幻想为建国前牺牲的那一百个英烈撰联,讴歌他们为新中国喋血的悲壮事迹。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在我还没有动笔之时,竟然发现某地竟为反差如此大的历史人物征稿,而且还评选出几乎立场、观点都不正确的作品!

  我无意于全盘否定僧格林沁这个人物,但只要中国姓“社”,社会主义文学就不能站错立场。我们文学创作的初心,主要就是要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始终如一地站在劳动人民立场去创作。

  文学作品的创作要有社会意义,这是亘古以来的文学精英们总结的,只是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既然方向已定,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我们就要分得清;既然方向已定,所谓的“正能量”也变得相对起来,那就要看文学所传递的是什么样的正能量?是人民公认的?还是代表少数人利益的?不一定都是可取的。但只要是“反人民”的、不正确的,我们就不能容忍!

  诚然,我们每个人所处时代有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有不同,所确立的世界观也有不同,但是在文学阵营几乎全面失守的今天,我真是很恐惧。恐惧同一个阵营的人偏离了“为人民服务”的中心。那样,如同以上获奖者一样的创作者,就将成为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炮灰和工具。

  说到“意识形态”,又回到本文原点。我们每个人的创作水平高低不同,但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创作初衷——文学创作绝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绝不能背离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思想!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的创作已经背离了这个文学初衷,为了防止这共同的初衷发生偏差和走向反面,我把平时与网友聊天的内容进行了整理,意在呼吁更多人站在劳动人民立场进行创作,因成此文。

  (2018年2月23日)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