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刘士余落马,为什么金融领域是重灾区

刘士余落马,为什么金融领域是重灾区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

  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防范金融风险是重头戏。主席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多次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美国政府在高科技和军事科技领域对中国人严防死守,而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却对中国全面开放,并极其热心主动的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

  看看叶利钦轻信西方经济学家的休克疗法,给俄罗斯造成的巨大灾难,就知道这其中的风险在哪里。

  中国曾经在国有银行的改制过程中,提出过一些匪夷所思的要求,比如必须引入“境外合格战略投资者”,强制将股权以净资产或极低价格卖给外资。

  原因是“为了与国际金融业接轨,中国实行了金融对外开放政策,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中国的金融改革不可能在封闭的条件下进行,不能只依靠国有企业的自身机制转变来完成”,只能依靠“境外的战略投资者”。

  外资起了多少作用说不清楚,但是短短几年外资就收获巨额利益是实打实的。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就狂赚了7500亿,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保守估计,外资一年从中国的银行身上赚取的利润超过1万亿。

  中国的银行,低价卖给外资,却高价卖给中国股民;吴敬琏这样的经济学家却大声疾呼银行股绝对没有贱卖,外资入股使得国有股份升值,中国赚大了。

  另一方面,在2015年股灾之前,在股市已经大涨之后,还有人公开在权威媒体上公开鼓吹4000点只是牛市起点,这种捧杀的手法违背中央防止股市大起大落的政策,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股市大跌的时候,故意搞熔断和强力去杠杠,违背中央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否有配合国外势力做空中国的嫌疑?

  因此,金融安全必须独立自主,防止被利益集团绑架。

  金融风险往往又和腐败相辅相成。

  新华社曾发表评论指出,金融领域腐败案件“含金量”高,涉案金额大。这类腐败还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不仅打击难度大,而且令市场无法有效发挥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沦为部分资本大鳄巧取豪夺的工具,为资本“脱实向虚”推波助澜。

  从中央巡视和查处案件情况来看,金融领域腐败问题仍比较突出。

  1. 金融领域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靠金融吃金融”,利用手中掌握的金融资源、权力,大搞幕后交易,大肆侵吞国有金融资产;

  2. 金融圈子小,同学、师生、同事、亲友等裙带关系交织,廉政风险容易相互传染,利益板结化突出,

  3. 监管者与被监管对象之间亲而不清、公私不明,容易形成利益团伙等。

  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至少已有九名中管干部被查处。

  

刘士余落马,为什么金融领域是重灾区

  十九大以来,刮向金融圈子的反腐风暴仍在持续。2017年12月,中国建设银行山东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薛峰落马;2018年4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被查。2018年10月15日,赖小民被“双开”,通报指其擅权妄为、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生活奢靡,甘于被“围猎”,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群众反映特别强烈、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

  随着反腐进入深水区,更多的刘士余们会被清理出金融领域,保障中国金融的健康发展。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