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轻松笑: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现在很多人鼓吹农业现代化,所提方案无非是走“大机械、化工生产”的道路。如果从人类发展的整体性出发,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条路不仅在中国行不通,在任何国家实行起来都是一种灾难。别看现在全世界大机械农业搞得风生水起,个中苦涩,只有真正从事一线工作的农民,或者农场主才能体会到。

  现代大机械农业所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

  首先是人与自然自相矛盾,农业成了人为安排的,所有一切产出只能依靠人工,就好像自然界只是提供了一块土地而已,其余农业生产过程跟大自然没太多关系。这几乎等于是人类闭门造车,自创了一套所谓的农业生产道路了!可是,人力真的能取代自然力吗?如果不能,最后结果就免不了劳民伤财,产率低下。

  其次是化工农业所带来的高昂生产成本,不说各家各户机械生产制造成本了,我们就当这部分可以共享。单说化工品在农业中的利用成本,化肥、农药、地膜、大棚等,不管是落到谁头上,每年生产成本几乎都可占到农业收入的大半。这对于一个以农业为生的家庭或者农场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

  再次是农业种子研发成本极其高昂,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依靠人工操作,精细到连农作物受花传粉都要依赖人工,以至于农业种子从研究到生产,处处要钱。转基因种子如此,普通杂交种子也是如此!近年来,那些杂交种子卖得越来越贵,美其名曰“物价上涨”,实则是这些所谓“专利种子”定价权掌握在大资本手中,“为利奔走”本就是他们的本质,种地者只能沦为弱势群体。

  所谓的现代化农业可以解放生产力,投入较少人力,产出较大成果,那就是异想天开!农业生产成本就不是投入吗?就像号称“零排放”的电动车没有污染一样,所有污染都转嫁到提供电力资源的农村了,城市当然感觉不到。大机械解放了人力,却必须投入比人力更多的物力去搞生产,这不是在忽悠人吗?

  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应该这样走:在依赖自然力生产的情况下,走合作化,但不大规模的精耕细作道路,所有生产资料以廉价为主,所有生产过程讲究整体化配套实施。只有这样,农民才有盼头!

  第一、农业不能脱离自然环境

  农业说到底是自然的产物,《自然农法》的作者福冈正信说过类似的话:现代农业不能促进粮食增产,只能避免粮食不减产,只有大自然才能促进粮食增产,因为它所提供给粮食生长的环境是经过无数岁月优选出来的,最符合农作物生长需要,人力根本不可能与之相比。

  我认为这话非常有道理,不要总想着“人定胜天”,有些东西是我们根本就做不到的,大自然是一个生命系统,土壤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人为过多干预,使其变成死土,粮食自然不可能有好收成。在大自然这个庞大的生命系统面前,我们人类的智慧显得非常狭隘、渺小,那些化工品的应用是盲目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木桶原理”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认为,最缺的微量元素决定着农业产量,换言之,哪种元素缺乏,农业产量就只能达到该元素生产水品。可事实并非如此,土壤里一种元素都不缺,反而是因为人为的过多干预,导致土壤被破坏,农作物吸收元素的能力下降了,农业收成才不好的。数百万年的选择,农作物已经在适宜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如果真有什么元素土壤提供不了的,它早就在该地区灭绝了,哪还轮得到人类来这里指手画脚。多么简单的道理啊,结果应用在现代农业中却如此蹩脚,我也是醉了。

  所以说,农业生产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我们所能做的是尽量发挥自然力优势,比如:修缮水利设施,注意防洪防灾,确保旱涝保收,利用自然力为我们创造出最大化的农业收成。像那些受花传粉之类的事情,完全是自然环境中的风力和一些小动物干的事情,我们何必劳什子去过多投入呢?

  相信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农业发展的首要原则。

  第二、农业应该走向合作化

  农业是个复杂活,不仅要求种地者懂得基本的自然气候规律,还要求人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庄稼作物的耕种方法,甚至各种农耕工具的制造、使用方法。这一切在初次了解农业的人身上,无疑是个大难题,但对于农民来说,那就相对要轻车熟路一些。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貌似这又开始成问题了,很多机械的使用是个问题,类似大棚的管理应用,如果不深入学习,一来就上手,几乎都要失败,颗粒无收是常有的事情。

  不管是以上什么情况,我们都会发现,个人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要想种好地,单干越来越行不通了,种地效率低下不说,小面积种植所带来的市场运输成本也是极其巨大的。我们也看到了,一卡车蔬菜运到城里是运输,三斤蔬菜运到城里也是运输,但其运输成本就是天壤之别。数量越多,运输成本平摊后越少,肯定是这样的。这就逼迫着我们不得不考虑走合作化道路。

  中国地形复杂,要说搞农场,那么多农业人口怎么办?打工吗?这跟古代农奴制有何分别?即便不打工,复杂的地理环境也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搞农场的,而且,种地行家还是当地农民,别人空降下去,光磨合都要花几年时间,农业周期长,不经历几个完整周期,你根本积累不了多少经验。所以,像美国一样搞农场、农庄实际上行不通。

  合作化的好处是:农民没有改变,但种地模式以及经营模式改变了,既能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又能很快适应新技术;既便于推广传播,又便于集中收购运输。而所有的劳动成果都归农民,也就是农民直接参与分红。这是农民致富的根本,如果你把他的土地买断了,只给他每年固定地租,他就很难致富。

  事实证明,从农业的性质,到农业发展,再到农民经济诉求,各个环节都显示,只有组织农民搞合作化,才能很好地满足条件。所以,农业应该走向合作化。

  第三、农业应该走向精耕细作

  随着全世界人口不断增多,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闹粮荒,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越来越多:全世界耕地能否养活这么多地球人?而即便能养活,如果单纯停留在“养活”的基础上,是否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欲”?如果不能满足,那么人类将会走向哪里?细思极恐啊!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缺乏的并不是人力资源,而是耕地!毫无疑问,全世界的耕地面积是有限的,相应的粮食自然也就有限,一旦人增多了,所面临的难题就是“僧多粥少”。如果不能把人力资源的优势发挥在耕地上,转化为农业收成,迟早有一天,全世界要坐吃山空。

  怎样把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到耕地上呢?大机械吗?化工农业吗?对不起,这一切并不能促进农作物增产,反而会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大面积种植的平均收成基本都不如小面积种植,这是几千年来的农业经验了。由此可见,集中农田搞大机械耕作反而于事无补;换一种思路,利用人力优势,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更高产量,这才是解决之道。如果这样都满足不了全世界人口基本生活,那就不是人力所能阻止的了。

  因此不难想到,真正符合农业生产的模式反而是精耕细作,就像中国古代农业一样,利用自然腐殖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最大限度保证土地不退化,然后根据相应条件种植农作物,虽然累人,但却可以保证每年收成平稳,土地常用不息,却没有什么问题。所谓的休耕、轮作等等,说到底还是浪费了,明明能种两季的,最后只能种一季了,这样一来,年亩产依旧很低。

  中国古代农民发明的精耕细作传承千年不衰,土地竟然没有退化,依旧保持肥力,这难道不是奇迹吗,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西方国家使用化工肥料几十年的土地便出现板结、沙化等严重退化问题,这也就说明了所谓现代化农业模式实际上是不可长久的。因此,农业只能走精耕细作的模式,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高产的农作物,只能这样。

  第四、农业生产应该廉价化

  我们深入现代化农业模式已经很多年了,在这些年里,我们见证了种子价格、化工肥料价格、农药价格的飞速增长,或者说是火箭式增长!也见证了土地板结、沙化,牛耕已经吃不消,不得不购买旋耕机、播种机等来种地。我们吃惊地发现,很多贫困地区贫困家庭,慢慢连种地的资格都没有了,因为没钱,根本承担不起农业生产的高昂费用!如此一来,他们连最后翻身致富的希望也成了奢望。

  记得我6岁那年,家庭失火,全部烧得干干净净,父亲还把右臂也给烧残疾了,全家人的生活落到了最低点,吃了上顿没下顿,有点钱就赶快拿去买米。为了买化肥、农药搞生产,父亲向农经站(原来的一个农村贷款机构,后来合并到农村信用社去了)借了250块钱,结果一年产出粮食交完公余粮后,连全家吃的都不够,哪能还得上?这样,第二年依旧要为生产发愁,整整10年一直喘不过气来,这笔贷款利滚利竟然滚到六七百块,直到我上了高中才终于还清。从那一刻开始,我深深明白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是一个多么可怕的问题!

  如果农业生产需要高昂的成本才能进行下去,古代农民将会怎样?不难想象,饿死的人一定又要翻上两番。在我的认识中,正是因为农业生产不需要什么特别大的成本投入,所以才能维持贫苦人民的生存需要,如果农业生产成本很大,那基本上就是在变相杀死农民啊!可现在呢?全部颠倒过来了。这显然不是一条能够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的发展道路,这是在吃农民的“人血馒头”!

  农业必须是廉价的,不仅如此,而且农民的付出与收入必须是成正比的!化工肥料不应该存在,自然腐殖质、农家肥可以代替;化工农药不应该存在,生物土农药可以代替;那些动辄数万元的农业生产大机械不应该存在,牲口和人可以代替,最多再加一点小型机械,人民能够承受得起。最不应该存在的是农业种子商业化,每年都必须换种!农民自己留不了,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阴谋!农业不能留种,我们就不知道农民种出来的究竟是什么玩意了。择优留种,世代耕作,这本来已经成为农民轻车熟路的操作,没想到某些阴谋家为了一己私欲,通过人为手段改变种子性状,导致其不能繁育,必须每年都换,从而每年都要花钱买种,种子价格一路飙升,农民苦不堪言。可耻啊!

  农业生产应该是廉价的,应该是只要有力气都能干好的,不会因为没有资本便寸步难行,我们的畸形发展必须扭转过来。

  第五、农业是一个整体性工程

  很多人瞧不起农业,认为它没前途、没希望,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事实上,这些都仅仅只是农业的表象,或者说是农业为人所熟知的一面,可在农业体系里,这只是个开始,它的内容要比这些丰富得多!农业不为人所熟知的一面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可以让农业大丰收的。

  举个例子:河南南街村,它也是农村啊,但所谓的“没前途、没希望,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似乎一条都不符合它的实际情况!整个南街村现在有26个生产加工企业,方便面、啤酒、调料、小吃等等,几乎占到临颍县该类企业的一半,你说它是农村还是城市?它的确是农村,但它的生产重心已经转移到农产品加工上来了,而并非局限于种地。所谓的种地,就是得到初级农产品,可是,如果要把农村发展好,单纯靠销售初级农产品显然是不行的,技术含量低,价格毕竟上不去。换一种思路,把这些初级农产品经过加工变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成品,情况会怎么样呢?情况可能就是城市人要羡慕农村发展了!

  这就是农业,我们不能局限于种地这么简单,懂得种地,还要懂得怎么将初级农产品经过加工卖个好价钱,这是农村人可以做到的,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农业应该是包含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系列行业在内的一个整体性工程,而并非只是单纯的种地,获取初级农产品。

  所以说,发展农业不是没有希望,而是思路不对。很多合作社办起来后,只是简单把人拉到一起,搞一个专业性合作社,这没用。比如:水果生产合作社,什么苹果合作社、梨合作社、橙子合作社等等,单纯卖水果,即便你能在行业中占据垄断地位,又能怎么样呢?水果终究还是水果,撑死你能把价格翻两番了不起了吧?但能够细水长流吗?过了那个水果上市时节后,你还能干啥?没有后劲,合作社必然散架,谁都不会一年四季指望着一种农作物过活的。换种思路,如果能把这些水果加工成饮料,或者小吃,什么酵素、果醋、果脯、糖果等等,它的价值可就不是水果的一两倍了,很可能翻上十几倍都没问题,而且便于保存,常年四季都能销售,你根本闲不下来。

  农产品都有这个特点,不加工都是初级农产品,价格低廉;一加工,价格就会暴涨,而且几乎都能长期保存,随时占据市场份额。

  第六、农业具有较高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农业不是没有希望,而是大有希望,甚至可以说,农业还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命脉。有人说:“谁掌握了粮食生产,谁就掌握了全世界。”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从最近几年我们粮食进口的情况就能看出问题来了。

  中美贸易战打响后,我们死死摁住美国大豆出口,它也不得不认真对待。可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我们可以用农产品进口与美国对抗,我们自身也同样出现巨大亏空——国内农产品供应量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必须从其他国家进口,从2018年的情况来看,为了缓解这个危机,我们甚至想了各种办法,与俄罗斯合作,与非洲国家合作,与拉美其他国家合作,就是为了填补农产品国内市场的不足。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农业本身具有滞后性,而贸易战说来就来,万一找不到替代品,我们岂不是要被美国永远牵着鼻子走?

  从这个层面来说,农业还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一旦操起农业不放,至少国内市场民生需求不会出太大问题,后面从容面对外国金融财团各种挑衅就会游刃有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粮食这种东西,放在哪里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管是战争、谈判,还是建设,它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农业不可荒废,只能想尽办法使其发展得更好!

  我们所说这一切,并非刻意拔高农业的地位,事实上,自古以来,粮食的重要地位从来没有降低过,甚至在古代,这东西都是作为国家物资储备的,市场流通几乎都要经过国家调拨,比现在还严格。小觑农业无疑是愚蠢的!

  第七、结语

  零零总总说了很多关于农业发展的事情,也批判一些现代农业的弊端,我们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农业是有希望的,也是必须有希望的,现代农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代表农业从此可以退出社会舞台,而专心搞工业、服务业等。坦白讲,一个国家可以没有服务业,但却不能没有农业——哪怕现在服务业成为国家最大支柱产业,这一条定理也不过时。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现在农业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三农”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农村一片凋敝,良田荒废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农民纷纷往城里跑,对于农村,似乎唯恐避之不及,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啊!我记得,这种现象只有在国家处于战乱年代才会出现,我们现在呢?

  解决这个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对现在形势进行一番分析把握之后,我们有理由提出自己观点,阐明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理论活力,但愿能够引起某些有识之士的注意,为我们的农业发展再创辉煌。

  2019年7月4日星期四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