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黄埔军校为什么能人才辈出?去的原本就是有理想的革命青年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里,有几个人是师范生毕业。粟裕上过师范,但是没有能够毕业。徐向前上了师范,而且真正的当过小学老师,算是文化人。当然那个时候他的名字还叫徐象谦,而不是徐向前。

  徐向前上中学和师范的时候,刚好赶上新文化运动,在全国闹得如火如荼。山西离北京不算太远,所以徐向前也能看到从北京传过来的新文化运动主将们主办的各种宣传新思想刊物,不免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

  所以徐向前在小学当老师的时候,有时候会在学校里给学生念一些从北京传过来的新文化运动的刊物上的文章。在本质上说,这和今天偏远山区的中小学老师给自己的学生讲,几个网络上流传的段子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让徐向前任教的这个小学的校长怀疑徐向前是一个左倾分子,什么也没有说,就直接把他辞退了。徐向前为人老实,也没有去问,辞退了就辞退了吧,就回家务农去了。

  到1924年,徐向前听说黄埔军校开始招生了,就在家里筹了一点路费,一路颠簸到了上海,通过在上海的招生点儿的面试,取得了入学资格。但他的回忆录里面并没有提到,他在上海面试的面试官,真是后来给他授衔的那位,姓毛。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除了正常的学习,徐向前因为性格比较老实,在学校里也并不起眼,所以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他。蒋校长曾经和他谈过话,但很快就结束了,很显然两个人都话不投机。是向前不想拍校长的马屁,校长对这个看上去有些木讷的学生也不感兴趣。

  但他还是受到了当时黄埔军校里流行的左倾思潮的影响,秘密入了党。这在当时并不奇怪。在当时的黄埔军校里,左倾的学生非常多,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胡宗南,在学校里虽然没有入党,但也是以左倾著称。

  黄埔一期还有一个当时并不太起眼的学生,来自江西,名字叫黄维。他的家境只能算是一般,但以上的中学受到当时社会上的左倾思潮的影响,反对军阀统治,倾向革命。跟着一个江西同乡的老大哥,到上海去报考黄埔军校。

  黄维知道,带他一起去上海投考黄埔军校的这个老大哥,就是一个党员。这个老大哥的名字叫方志敏。他们一起在上海通过了录取考试,主考的仍然是那个姓毛的教员,当时他是KMT上海支部的干部。

  虽然方志敏和黄维一起通过了招生考试,并且得到了发放的路费,他们又结伴,一起前往广州上学。走到半路上,方大哥告诉这位黄小弟,他因为接到了组织上安排的其他任务,要先回江西老家了,于是黄维一个人去了广州,上了黄埔军校。

  同样是在1924年,一个出身贫寒家庭的学生也决心去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他的名字叫宋希濂。因为他家里很穷,没有多少钱,连路费都没有凑足,走到半路上,他就没有路费,继续前进了。这让他进退为难。

  就在他因为路费而发愁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同样来自湖南的老乡,性格开朗,爱开玩笑,出身将门世家,很有钱,也是去投考黄埔军校的。听说了宋希濂的事儿,二话没说,他就满口答应帮宋希濂承担路费。因为这点钱对他来说本来就是小钱,无足挂齿。

  这个带着宋希濂一起去投考黄埔军校的大哥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在国共两党都风生水起,名气很大的一个人,名字叫陈赓。而这个时候陈赓也许还没有宋希濂左倾,但在黄埔军校的教育之后,他也秘密入党,并且成为黄埔军校的风云人物,校长对他尤其青眼有加。

  这就是黄埔军校在前几期招生的基本情况,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他们都是自带干粮投奔革命而去的。他们去报考黄埔军校,不是为了当兵吃粮,而是为了参加革命。当然只是那个时候的革命,还只是国民革命。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