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我竟然连高考作文都看不懂了?

 

  最近,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热议,先看看截图的第一段,相信你就知道为什么这篇作文会备受争议了。

  因为三个字:

  看不懂!

  先不说别人,说说我自己,咱好歹也是高考过的人啊,那时候的语文作文不是50多就是40多分啊(满分60),而且我大学还学过古汉语呢,怎么还能没这届高考生认字儿多?

  可是,就是这篇高考作文的第一段,我都有两三个字不认识!既然不认识个别字,我决定开启当年学英语的阅读模式:自动跳过不认识的字词,应该也能把文章大意了解了。

  可我没想到的是,不到1000字的高考作文我竟然都读不下去了!不仅生辟字词多,这位小作者的语言组织也很特别,有几处我竟然没想通这些我都认识的字组合在一起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我觉得是不是我现在的水平太low了,得赶紧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时候,我发现原来不止我看不懂,网上已经开始热议这篇文章了。

  而且,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直接批评这是佶屈聱牙、不说人话,是穿上了“五彩斑斓的掉书袋”的皇帝的新装。

  有人则认为虽然文章有卖弄之嫌,但透露出小作者的文学素养,能够将阅读这么多内容并逻辑通顺的用在文章里,实在令人佩服。

  还有人直言,这篇作文可以得高分,但不应该被作为令人骄傲的满分作文发出来推广,万一后面大家都效仿这种做法,甚至投机取巧怎么办?

  还有人找到了一篇“通篇大白话,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2007年江苏高分作文,来反衬《生活在树上》的空洞无物、深奥艰涩,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不仅网友们争上了,阅卷老师和几个大学的教授也在讨论这篇文章到底值不值满分。

  我自己也算是一个业余的码字作者,看到这篇高考满分作文之后心中五味杂陈。

  “戴着镣铐跳舞”的高考作文写成这样,我觉得这位小作者是有水平的。但作为文学作品,我又觉得文章不应该这样写。

  因为此文的可读性真的太差了。

  文以载道,势必是要大部分人都看得懂。

  就像毛爷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里说的:“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如果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的话,我们的文字写出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做专门领域研究或深度思想分析的,有一些专业术语、生涩隐晦的字词,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考察17、8岁高中生的作文题能达到这个水平吗?

  没达到的话,实在没有必要用太多生僻字词。这些字词用出来,可以证明你有着广泛阅读基础和行云流水的文字功底,但并不能证明你说理、叙事的能力有多强。

  浙江高考作为题目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耐心读完这篇不到1000字的小文(全文附在最后),我们可以发现《生活在树上》不算跑题,但致命的问题是:从头至尾都是空泛的议论——引用哲学家的观点来说理自己的观点。

  任何哲学家的观点都是和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升华的理论。而浙江高考这篇作文题目,恰恰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倘若能够结合更多现实生活,适当用一些生辟字词来突显自己的才华,我想我也是很认可这篇文章的。

  但现在这样子,我只能说:中高分我认可,满分不太好。

  我看到阅卷老师在狠狠地夸完这个作者之后,提到“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但哪个高中生没有模仿过高考满分作文呢?

  在现在的高考环境里,高考满分作文或多或少都会有点示范效应的,教授的这句话只是一句无力的免责声明。

  事实上,现在的本科生、硕士生论文就在以写被人看得懂的论文为耻。

  必须要把通俗易懂的概念复杂化,将“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说成“曦和凌于颠囟兮,琼蕊睹朕而粲齿”;比如把现实抽象化,将“剪头发”说成“人体末梢神经摘除手术”;必须双脚高高在上,离地面远远的……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学术水品有多高。

  这样的学术风气本来就不应该鼓励,更不应该从高考就开始鼓励。

  我们应该鼓励的恰恰是通俗易懂、逻辑清晰、和现实密切相关的文风才对。

  比如,为什么上文提到的2007年江苏高分作文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因为这篇短文讲的就是最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

  真正做到了毛爷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到的“文艺创作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创造出来的文艺作品自然会受人们的欢迎。

  不过可惜的是,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一篇高考作文。

  要想做到在万千密密麻麻的试卷中被发现,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获取高分,能做到这一点可能真的就够了:哇,不明觉厉!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