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胡家阿三回来了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著名公知陈丹青的爷爷竟然混成了“革命烈士”?

  陈砥中,曾任宪兵营长、专区保安副司令等职,双手沾满XXXX的鲜血。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遣散后逃回广东后继续负隅顽抗,后先逃海南再至台湾,追随常凯申反攻-大陆,1990年回乡定居,不久死去。

  就这么一个人,竟然在死后成了“烈士”,被当地视为典型供奉。

  陈砥中死后还能荣耀一把,大抵与他孙子陈丹青是著名艺术家有关,这个纪念亭本来也是陈丹青设计的。

  只不过,陈丹青的成色,熟悉舆论场的都清楚,这里不再多言。

  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祖孙两都可谓是新乡-贤,社会的中流砥柱了。当地当然要极力招揽,既能给自己脸上贴金,好对外宣传,又能拉近关系,争取到可能的“回馈家乡”的资源,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这又如何对得起真正的“革命烈士”?

  胡家阿三、黄家四郎回来了,被某些人敲锣打鼓地给请回来了,不免让人生出今夕是何夕的时空错乱之感。

  想来也不奇怪,当民族 叙事取代阶级 叙事后,抗日 中流-砥柱的史实就不好讲太清楚,更为尴尬的是,解放-战争的正义性就再也无法说清楚了。

  那就只好一锅烩,大家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呗。

  问题是,新-中国之所以新,正是建立在打碎以前的生产关系,工农群众走上前台这个基础上的。这里,必然就饱含对从1927年至今,一直为祸华夏大地的果党的清算。

  可是,近些年来,它竟然成了“座上宾”,这几天看到连某回故里时,当地组织小学生的欢迎视频,肉麻得简直让人想吐:“连爷爷,您回来了!您……终于……回来了!“

  这也难怪,最近热映的八佰,直接抄袭的就是1975年台湾版的《八百壮士》。这是1970年代初,台湾的国际地位风雨飘摇之际,小蒋授意之下搞出的“四大抗日经典”之一,意在从精神层面维护自身的正统形象。

  在这个意义上,八佰是得了《八百壮士》的魂的。

  就这么一部表面赞扬谢晋元等一线将士,实则为果党正名的电影竟然受到了热捧。

  其票房贡献的主力,如上图所示。

  当然效果是有的:

  这绝不是什么段子:

  这是一锅烩的好处,反正不认真追问历史的,也分不清你我他,赞就完了。

  赞完后,会不会还有别的影响就不好说了:

  为果党叫屈的、嘲讽土 八路的、认定弱不能胜强的(这正是汪主席的思想基础),一切都有了合理性。

  对历史的解读变成思想,思想终将会照进现实。这也难怪在今天中 美-对抗的大背景下,什么奇谈怪论都冒了出来。历史与现实,正好互为表里,相互影响。

  相比之下,那些苦苦追寻真实历史的人,待遇可是凄惨多了:

  一切尽在不言中: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