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个伪命题

  某人说过一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就被奉为圭臬。其后,举国上下便一门心思追求“富裕”。结果,在奔向“富裕”的过程中,才逐渐意识到:口袋虽然渐渐鼓了起来,但似乎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远了。于是,觉悟者方反思到,原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个伪命题!

  其一,这个“命题”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暂时贫困嫁祸到“社会主义制度”上。毋庸讳言,建国后的二十多年,我们国家的社会生活确实不富裕,比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要相对落后,但这完全不是因为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而造成的。众所周知,社会经济发展是需要过程的,不能冀望积贫积弱的社会生活现状一朝就能富裕起来。特别是新中国是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旧中国留给新中国的是满目疮痍,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工业基础,所有西方发达国家一致封锁、孤立新中国,断言共产党很快就会丢掉政权。连已经逃到台湾的蒋某人等,都断定共产党会垮在医治战争创伤上。但共产党让他们再次失望、也再次震惊了:仅仅用了3年多时间,就基本恢复了国民经济——这期间还平叛剿匪、打赢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又用了20多年时间,建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在1975年1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自豪地宣布:“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我国财政收支平衡,即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可以说,没有人民群众勒紧裤腰带,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自己的民族工业体系;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更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成“两弹一星”,让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二,这个“命题”直接否定了此前20多年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这个“命题”一出,给人的印象就是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共产党既不要、也不想建设“富裕的社会主义”。就目前看到的资料,一些“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一类的文字,只是出现在当时的批判性文章或作品里,在党和国家的决策层面,从来没有认定“贫穷”就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相反,从新中国成立到完成“一化三改”、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就一直苦苦探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不断修改“赶美超英”目标,渴望使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尽快发展起来、富裕起来。否则,就不会有战天斗地的“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就不会有“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探索企业管理经验的《鞍钢宪法》、更不会从1953年起就开始编制“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计划”,甚至不会有“大跃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

  其三,这个“命题”彻底颠覆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性质的定性和认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命题一提出,就把人们的注意力、所有心思和全部精力,完全诱导和使用到单纯追求“富裕”上,彻底颠覆了对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理解和认知,诱入“只要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认知歧途。正因如此,为了尽快“富裕起来”,不择手段的发展、竭泽而渔的发展、杀鸡取卵的发展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普遍现象,根本就不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单纯的以“富裕”为标准就能界定的。同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命题的实质,就是“唯富裕论”,导致个人为追求“先富起来”,道德沦丧、弃守底线,坑蒙拐骗偷抢盗、贩毒卖淫、黑社会团伙等旧社会毒瘤沉渣泛起。甚至在很长一个时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力寻租等胆大妄为、党的宗旨意识尽失的恶劣行为,居然堂而皇之、理直气壮地盛行。

  其四,这个“命题”蓄意混淆并摧毁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旧中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正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人民解放,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公平正义的全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人民是国家主人,各民族大团结,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焦裕禄精神、王进喜精神、时传祥精神、雷锋精神等等各层面社会主义时代楷模,成为整个社会崇尚和追求的精神榜样和个人人生价值追求。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命题一出,就蓄意混淆了社会主义本质,一门心思、不计后果地捞钱,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视为傻瓜,从而心安理得的毫不利人、专门利己,摧毁了人们的人生价值观。

  总之,“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命题的本质,就是不关心大是大非的“社”姓“资”问题,否定既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清醒过来的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富裕了就是必然是社会主义吗?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