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不能忘记鲁迅,我们仍要“呐喊”!

  前两天,我在文章的最后用了鲁迅先生的话鼓励自己,希望我们人人都能行动起来,不必等候炬火。今天,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还能经常想起鲁迅先生,也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

  一九二七年,鲁迅先生在《“公理”之所在》一文中,讲了这样一段话:

  在广州的一个“学者”说,“鲁迅的话已经说完,《语丝》不必看了。”这是真的,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明年也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他不至于适用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倘这样,中国可就要完了,虽然我倒可以自慢。

  从那时起,鲁迅先生的话,真的适用了十年二十年,旧中国最终果然完了,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中国。只是如今,鲁迅先生恐怕没有想到,他的思想竟然又适用了。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来详细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先进思想,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适用了一个又一个十年二十年?

  01

  启蒙性

  鲁迅的启蒙性在于他首先注意的是人的精神,是“愚弱的国民性”,是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

  诸如孔乙己的深受科举之毒,华老栓的愚昧麻木,闰土的屈服于命运,阿Q的“精神胜利法”,祥林嫂的坚守礼教等等。

  这些都是“不幸”,人们身受惨重的压迫而不觉悟,不思为改变命运而抗争,反而苟活着,甚至庆幸暂时做稳了奴隶。

  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还有一种特有的“看客”心态,这是在很多鲁迅小说里都有所体现的。

  比如《孔乙己》所提供的就是“看/被看”模式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处于“被看”地位的是下层社会的不幸的人,这是鲁迅最为关注的,而“看客”现象正是这“病态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加深了不幸者的“病苦”,这就自然成为鲁迅表现下层人民不幸命运的小说的重要内容。《孔乙己》之外,还有《祝福》、《阿Q正传》诸篇。

图片

  请读《祝福》里的这段描写:

  祥林嫂的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她到处向人倾诉自己的痛苦;人们如何反应呢?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这些乡下老女人“特意寻来”,与《示众》里的胖小孩、胖大汉们赶去看白背心一样,都是“看客”,是在无聊的生活中来寻求刺激的。这里有一种真正的残酷。

  钱理群先生在他对鲁迅小说的研究著作中提到,“看/被看”的模式在这里已经转化为“吃/被吃”的模式,而后者正是前者的实质。被看客的“眼睛们”咀嚼着灵魂的,岂止是阿Q、祥林嫂、孔乙己,连鲁迅自己,以及我们读者也在内……

图片

  由此,民众的心态跃然纸上,鲁迅也通过自己的文字完成了他对于民众的启蒙。

  所谓启蒙,就广义而言,是指反对蒙昧主义,启发人民觉悟。

  鲁迅在一九三三年写的《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明确地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目的,“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中间,意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其启蒙思想的渊源。

  02

  现实主义精神

  鲁迅小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瞒不骗,十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这一时期里中国社会现实的某些重要方面。

  在《药》里,最先觉醒的革命者在寂寞中死去,自己的血做了愚昧群众的送命药。在《祝福》里,一心坚守封建礼教的妇女,却正被礼教所吞噬。

  鲁迅在真实、冷静地描写血淋淋的人生时,溶进了他的感受和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礼教吃人、群众的启蒙、国民性的改造、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等,都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的紧要问题。这是鲁迅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的根本原因。

图片

  而在揭示这些令人心寒的事实之后,鲁迅还是那么热烈地支持这些敢为人先的社会改革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坚定地发出“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样铿锵有力的声音。

  可以说,虽然鲁迅自己说他的任务就是为他们(中国的改革的“前驱”)“呐喊几声”,但实际上,在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他对这些“先驱者”的支持,而这些支持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03

  我们不能忘记鲁迅

  时至今日,鲁迅先生恐怕万万没有料到,近十年二十年以来,他当年说过的话,竟又大多适用于现今的中国了。

图片

  因为鲁迅笔下的人物又活了,他以前写的内容有些和当下社会的一些情形一样了!

  看看现在的社会怪相就知道,孔乙己式的迂腐又回来了,阿Q式的底层互害又回来了,祥林嫂式的男权压迫悲剧又回来了,赵老爷式的乡绅也回来了……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在当今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社会在变,滋生乱象的私有制没有变。

  鲁迅这些文章都是启蒙一个人心灵的重要读物,所以说,鲁迅的文章值得读,必须读,文化是需要不断沉淀的,小时候知道的很多道理会在成熟的时候慢慢懂得。

  最后,还想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问问所有国人: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们不能忘记鲁迅,我们要“呐喊”!

  参考书目:钱理群 |鲁迅作品十五讲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