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湖南新宁县某中学小卖部3年承包权,拍卖出320万元的天价,激起网络一片哗然。
不仅网友们纷纷质疑,许多人还借机吐槽学校小卖部各种高价暴利乃至强制消费。
其实,学校小卖部拍出天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2016年,媒体就报道过南宁一中学小卖部年租金173万的事儿。有消息说,这个小卖部在拍卖的前几年,营业额已达到500万。
今年3月,广东电白某中学某小卖部租赁权公开拍卖,起拍价高达1309000一年。你没看错,就是起拍价,最终的价格未见公布。
可能电白吸取南宁的教训了吧。
对于学校小卖部拍出如此天价,许多人都震惊了——知道学校小卖部挣钱,没有想到会这么挣钱。
鱼叔我想说的是,这几个曝出的零星个案,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想想看,新宁和电白,不过是十八线的小县城,学校小卖部的估值居然能炒这么高,若是一二线城市的中小学,又会是什么情况?
实在让人细思极恐。
学校小卖部租赁权屡屡卖出天价,当然让人反感。网友担心,这些小卖部租赁权被炒上去后,成本最后还是要摊到学生头上,对此我也忧心忡忡。
不过,如果这个事仅仅停留于痛批奸商逐利,痛批拍卖会本身,恐怕搞错了重点。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倘若把学校小卖部的租金降到零,小卖部的东西就能便宜了吗?动辄一两倍,甚至数倍的暴利加价就会从此绝迹了吗?
当然不会,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决定商品价格的,不是成本,而是供需。你把一瓶茅台出厂价降到50块,它的市场价还是3000多。
当学校小卖部占据绝对垄断地位,而学生又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和买单能力,你要小卖部降到和外面的平价超市一样,可能吗?
事实上,绝大多数学校小卖部租赁权,都没经过公开拍卖,那么,这些学校小卖部东西卖便宜了吗?显然并没有。
老实说,高价拍卖固然令人反感,吃相难看,但是如果不是“价高者得”,那么结局恐怕会更坏。
因为一旦没有公平、透明的规则,那只能按“潜规则”来了。最终能拿下学校小卖部经营权的,必然都是那些有背景的。
校长的小舅子以及七大姑八大姨们,以及那些在地方上神通广大的人,他们恐怕要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所以,如果非要在“价高者得”和“按权分配”两者之间选,鱼叔我宁愿选前者。
拍卖的价款,进入财政的大盘子,我们普通百姓至少能分到一杯羹。若是让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暗中瓜分了,我们恐怕连一毛都看不到。
当然,在这两种选择之外,还有第三种,那就是向垄断开刀,向小卖部背后的利益链开刀。
这才是改变暴利的现实,避免学生成为摇钱树的釜底抽薪之策。
据悉,针对新宁县这次的学校小卖部高价拍卖,当地官方已介入调查。
然而,查拍卖会,能解决问题吗?
学校小卖部的垄断暴利就像一个大脓包,拍卖会就像一根针,不小心把这个脓包给戳破了。
无视脓包产生的真正成因,大费力气去追究针的问题,这不是舍本逐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