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中国文科生的困境,在于艾跃进太少

  在毛主席的好战士、进步青年的良师益友艾跃进同志逝世5周年的前后,关于文、理科生的议论,仿佛突然间多了起来。联系到艾跃进同志的生平事迹,我们不禁要问:

  这个社会,究竟是文科生“太多了”,还是像艾老师那样的文科生“太少了”??

  文科生的问题,不在于文科生本身,而在于文科生从小接受的“文科知识”;不是文科生自己误国,而是多年来文科生从小接受的“主流”东西误国。

  须知文科领域的一系列东西,具有直接而鲜明的阶级性,所谓“文科”恰恰是阶级斗争激烈进行的领域。试问几十年来,究竟是谁,在不懈地把洋奴思想、亲资思想、修正思想等等烂玩意儿,硬塞给我们的文科生??究竟是谁,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文科领域,拼命磨灭革命学说的革命锋芒,使劲歪曲马列毛指导思想???

  所以,“误国”这个锅,文科生真的不背。冤有头,债有主;要算账,找赫秃。

  有人或许会责问:怎么都怪别人了,你们文科生自己不会“独立思考”吗?

  所谓“独立思考”,确实是个好话题。

  须知很久以来,在剥削社会中养成的一大恶习,就是:大多数人并不会独立思考,或缺乏进行独立思考的条件,被动接受统治阶级的思想灌输乃是一种常态,一种不折不扣的常态。这种状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现在想想,毛主席当年号召大家“关心国家大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向历来的剥削社会,包括西方貌似“理性”了的现代社会所形成的,一小撮人的思想垄断、政治垄断宣战、开战并战而胜之。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要求什么呢?就是要求大家起来独立思考,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意识形态(马列毛主义),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然后改造社会。显然,我们的社会,离这种精神上的“社会主义状态”,还有相当距离。我们无疑还需要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代条件下,来一个普遍的、深入的、持久的、全面的社会主义思想革命,或说马列毛主义“启蒙运动”。

  在弄清楚了上述这些,我们就不得不质疑:

  在今天,煽动文、理科生对立,跟煽动性别对立、民族对立、种族对立、地域对立等等,有什么区别呢??

  炒作这些议题,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

  人为设定,或人为夸大的一个又一个对立,当真不是现今条件下的“挑动群众斗群众”吗??

  归根结底,不都是在模糊实际的、决定性的阶级问题,迟滞社会主义的比较完全的实现???

  为什么要“忘记”阶级??为什么要“忘记”阶级斗争???我们决不能把西方那一套炒作无聊对立的做法,搬到中国来;也不能上了某些炒作者的当,陷入无聊争吵当中不得自拔。别人“忘记”了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难道我们也能“忘”吗??

  我们今天回过头去看艾跃进同志捍卫毛主席、捍卫革命路线的言论,有人可能已经会产生“老生常谈”的感觉。决不能忘记:仅仅在几年前,在艾跃进同志活动的那个时期,说那些现在看来有点“老生常谈”的话,是特别需要勇气,特别需要担当,甚至需要某种程度的自我牺牲精神的!!

  艾跃进老师身上,恰恰体现了马列毛一贯倡导的,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某种意义上,正是艾跃进这样的文科生,在毛主席逝世以后的中国,在21世纪的中国,在20年代的中国,前赴后继,成为了这种革命的反潮流精神的化身。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艾跃进同志离开后,这样的文科生,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也更加年轻化了。他们固然有缺点、有短处,但无疑正在进行着生气勃勃的创造,并力图与一切右倾机会主义的和资产阶级右派的丑恶东西划清界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句:一个艾跃进倒下了,千千万万个艾跃进正在站起来。

  这样的社会动态,甚至,已经引起了某些口口声声说别人是“逆流”,实则“逆流正是他自己”的、站在右边的坏分子的恐惧。恐惧是无用的,歇斯底里也是无用的,只会使真逆流分子们显得可笑。事实上,他们现在,除了苍白的叫喊,几乎什么都不会。“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

  这种动态背后蕴含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那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不管你试图“补课”还是“留级”,始终都逃不脱这个历史定律。代表这个方向的艾跃进们,是真正的进步分子。艾跃进类型的文科生不但决不“误国”,而且反倒是在科学社会主义轨道上“兴国”“强国”“富国”的人才基础。艾跃进类型的文科生,恰恰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反共反毛,甘愿充当西方帝国主义文化走狗的文科生,近半个世纪来,才是多了,而且太多了。正是“右派文科生”这个群体,构成了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障碍。可以想象:接下来社会前进的结果,不是这帮人换脑子,就是换一帮人去干他们的事儿。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