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已勘得海平面以下最大深度为11034米,是目前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但是,真正令人胆颤心惊的不是它的深度,而是隐藏于平静水面之下的未知危险。
因此,马里亚纳海沟也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表面平静,实际却可能隐藏着巨大危机的现象和事情。
就当下而言,新冠病毒溯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的“马里亚纳海沟”,平静的水面之下,将会搅起多大的波澜完全无法预测。
一个多星期前举行的世卫大会上,以美国为首发起了进一步调查新冠病毒起源的呼吁,持相同立场的澳大利亚、日本、葡萄牙等国家,也相继加入队伍之中。来自英国的代表则要求调查要以专业、科学为准则,算是对此前世卫公布的调查报告表示了不满。
随后发生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不仅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转变态度支持病毒泄露论,连拜登也要求情报部门90天内给出调查报告。
事情在引发热议之后很快又趋于平静,不仅因为人们觉得90天还远没到来,更主要是外界对职业政客拜登和老狐狸福奇的决心普遍抱有怀疑。
不过,事情很快又发生了意料之外的进展。
美东时间6月1日,“华盛顿邮报”和“Buzzfeed”两家媒体根据“信息自由法”,获取了大量福奇的电子邮件内容,时间跨度从2020年1月至6月。邮件多达886封,除了披露福奇在美国疫情期间的失职表现,还揭露了他早就知道病毒存在人工设计的可能性。与他往来的很多人员也被扯出水面。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经过网友的挖掘和保守派媒体的报道,其中一封写于2020年1月31日的邮件引起了最广泛的关注。这封邮件,由美国斯克里普研究院的病毒专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Kristian G. Andersen)于当天晚上10点32分发送给福奇,里面的两句话至为关键。
其中一句是这么写的:该病毒的异常特征只占基因组的一小部分(<0.1%),因此人们必须非常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一些特征可能经过设计。(The unusal features of the virus make up a really small part of the genome (<0.1%) so one has to look really closely at all the sequences to see that some of the features (potintially) look engieered.)
另外一句是这么写的:Eddie、Bob、Mike和我都发现基因组与进化理论的预期不一致。(Eddie, Bob, Mike and myself all find the genemo inconsistent with expectations from evolutionary theroy.)
福奇在收到邮件的次日,就给安德森发了回信,写道:“谢谢!我们很快在电话上聊。”
1月31日的邮件截图
这意味着,至少在收到邮件那一刻,福奇就已经得知病毒有可能是人工合成的。但是,在那之后的无数次面向公众的讲话中,福奇都将这件事隐藏了起来。
这仅仅是其中的两则邮件。经过网友的发掘,有其他邮件显示,有吹哨人早在去年2月就给福奇爆料了染疫死亡的真实数据,甚至还有邮件显示,福奇和来信者讨论了病毒的制作方法。但跟处理安德森的来信一样,福奇同样选择将这些信息隐瞒起来。
讨论病毒制造的邮件截图
目前,这批邮件已经在网络上引发了海啸般的讨论,网友正在繁琐的字句里挖掘更多的细节。随着不为人知内幕的曝光,声讨福奇的声浪也越来越高。有人嘲讽道,福奇成功扰乱了川普政府的防疫措施,不料反而在拜登任内栽了跟头。
原先信任福奇的美国民众,已经开始走上街头,高喊“逮捕福奇!”推特上只要输入福奇的名字,跳出来清一色全是谴责他的内容。亚马逊更是见风头不对,赶紧将福奇上新不久的书籍作下架处理。
福奇邮件门的爆发,可谓是病毒溯源进程的强大推手,原本半捂着的盖子,一下子被掀翻在地。这样一来,不论拜登政府有何小算盘,美国上下都不会放过对真相的追查。
病毒溯源,必将进行到底!
在这件事上,我百分百肯定只要追查没有半途而废和背后掺水,绝对有一天要掀起大涛大浪的。
话说回来,病毒溯源一事之所以逃不脱,不仅在它造成的伤亡人数超乎想象(还处于继续攀升之中),更在于它对社会形态和人类文明有着无法预测的潜在风险。
我之前就说过,如果疫情好转,缓过劲来的国家会启动追责。如果疫情加重,受到威胁的国家也会启动追责。无论如何,追责一事避无可避,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启动而已。目前,这一工程已经启动了,并有望在福奇的“助力”下提前获得结果。
但是,溯源工作一开展,一定会遭遇强大的阻力。也定会有人通过制造话题的方式,转移注意力。
就在福奇邮件门曝光的当天,向来与川普不对付的纽约时报的一个记者,突然在推特上用模棱两可的字句,发了川普即将在8月回归的消息。这个消息第一时间被国内的澎湃新闻、凤凰卫视等媒体以“出口转内销”的形式搬运进来,带起了一个小热点。
这则爆料没有来源、时间、细节,属于十足的“三无”产品
我第一时间翻了一遍美国左派和右派的多个新闻网站,都没见到相关报道。
毋庸置疑,随着溯源工作推进,这一类转移话题的小道消息也会越来越多,阻力也会越来越大。但是,当两股力量相容的空间越变越小,制造话题的方式也失去效力,那么,又有谁能保证不会制造出更激烈的事端呢?
遥想当年古巴导弹危机,全世界仿佛坐在一个巨大火药桶上,美苏任何一方不小心擦枪走火,就有可能引爆炸药。
虽说今天的局势还没到当年的地步,但是仔细衡量一下西方国家日益团结的强硬姿态,又有谁敢百分百保证不会有意料之外鱼死网破的情况发生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染疫人数实时统计:截至6月3日全球病例超过1.7亿人,死亡人数超过369万人。疫情越不乐观,病毒溯源的呼声就越高,由此带来的冲突风险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