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润发超市卖隔夜臭肉遭暗访记者曝光,那些没被曝光的超市呢,我们究竟吃掉了多少问题食品呢?
正文>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六起食品安全案件,涉及到“小龙坎”、“蜜雪冰城”、“华莱士”、“杨国福”、“奈雪的茶”和“大润发”等知名品牌。
这些品牌很常见,想必不少人都去消费过。
我们不禁想问,难道只有这几家品牌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吗?民以食为天,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吃得放心呢?
事实上,从八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就一直吃得提心吊胆的。
八九十年代假货泛滥,人们调侃道除了喝的水和呼吸的空气是真的,其他都有造假的。胆子大的、脑子“灵活”的、有关系的,只要抓住机会就能发一笔横财。
那时食品安全问题似乎还不突出,可能是因为食品造假利润率太低吧。最可恨的是卖假药的,人们用了假药,轻则耽误治疗,重则残疾丧命,著名的“莆田系”先富起来的秘诀之一就是卖假药。
据统计,1985年到1990年间,全国共查处假劣药品案件5600多起,价值3亿元人民币。而1991年全国就查处制售假劣药品案件1500多起,总金额超亿元。前一段时间炒得火热的片仔癀,1989年在厦门一个市场上抽检时,2310粒当中的2300粒都是假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有300%的利润,资本就可以冒杀头的危险”。当时的调查记者感慨道,“马克思没想到100年后有人用非法手段获取15000%的利润,而不必冒杀头的危险”,说的就是当时广西一个用猪饲料乃至砖头为原料制假药的村子。
当时卖假药的有多猖狂呢?河南沈丘县周口地区第一兽药厂从1985年到1992年连年制造人用、兽用假药,以低于国家牌价30%的价格出售谋取暴利。药厂老板王志强却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当上了当地农业局副局长,甚至还是副县长的主要候选人。事情捅到了中央才逐渐引起重视,中央和省联合调查组进驻,当地公安却不同意逮捕罪魁祸首王志强,可见当时当地的官商勾结到了何等地步。
怎么形容这种假货泛滥的情况呢?一个字——黑!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那些手头拮据的底层老百姓。
市场经济浪潮袭来,医药市场放开,医药专营被打破,许可证满天飞,自然是泥沙俱下。人们各显神通纷纷做起了医药生意,由于监管不力,动歪脑筋的不少。有的为财而亡,有的则早已鸟枪换炮,像莆田系,把医院开到了全国各地。
假药的危害太大,不少医院拿回扣进假药,谁也不清楚这些假药最后会用在谁身上。
1993年,专门为北京各大医院供血的北京红十字会使用的采血、输血设备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回收带血的旧针头制成的伪劣产品,自用和出售到各大医院的总共有近20万套。这当然不能允许。
进入新世纪之后,假药似乎没有那么疯狂了,但食品安全却泛滥起来。什么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让人心惊胆颤,甚至打起婴儿奶粉的主意,祸国殃民害人不浅。大品牌靠不住,小作坊更是肆无忌惮,加上不易监管,食品安全几乎成了不治之症。
笔者曾在一家高档饭店兼职,后厨卫生状况堪忧,菜掉到地上拿起来简单处理一下继续上桌,很多调料已经过期。当时办婚宴,这样的一桌菜要收费5000元。各地的饭店估计也是大同小异吧。
资本唯利是图,只要有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空子它就一定会钻,你不钻别人也会钻,你不钻就只能被别人淘汰,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经济。有人会说,又不是所有的资本家都造假。的确如此,资本家的目的是赚钱,当造假损害到其声誉和长远利益时,他们当然会变得“诚实”。
但我们搞了几十年的市场经济,企业家们虽然不像初期那么野蛮,但不少还是见缝插针地坑害消费者获利,至今让老百姓连基本的吃喝都缺乏安全感。
这难道不应该反思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吃得放心呢?
红色卫士
2021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