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国有疑难可问谁?——毛主席的心祭

  毛主席的诗词作品中,以悼念死者为主题的只有两首,一首是《蝶恋花答李淑一》,内容主要是缅怀他的爱妻杨开慧烈士,另一首就是《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了。毛主席写的挽联倒是有一些,例如写王尔琢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罗荣桓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一、二、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时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全国解放后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事事处处顾全大局,在全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1.jpg

  1955年,当罗荣桓得知自己被授予元帅军衔时,他夜不能寐、忐忑不安,特意找到毛主席说:“我在军队的资历浅,军功方面更可以说是可有可无,能授我一个大将军衔就很不错了。”

2.jpg

  罗荣桓在1927年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红军中从担任连、营党代表到主任,曾经长期在毛主席直接领导下工作。他始终站在毛主席的正确路线一边,毛主席对他很器重,对他怀有深厚的战友情谊。

  1963年12月15日,罗荣桓的病情恶化,一度陷入昏迷。12月16日下午,罗荣桓在战友以及他的夫人和孩子们的守护下,心脏停止了跳动。毛主席极为悲痛,亲自去医院向他的遗体告别。12月19日,毛主席参加了罗荣桓的追悼会,深深地向这位从秋收起义就开始跟随他的“解放军政治思想战线的奠基人”之一的元帅三鞠躬。毛主席痛惜之情,溢于言表,几天夜不能寐,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吊唁诗。

3.jpg

4.jpg

5.jpg

  这首诗,是毛主席献给自己的战友和学生的一束白花,是写在他心里的一篇诗的祭文。

  罗荣桓是十大元帅中最早去世的一位。他从1927年跟随毛主席走上井冈山,到1963年逝世,风风雨雨革命一生,毛主席称其为“一生共事的人”。

  这首七律诗的显著特点,是直抒胸臆,朴实深沉,毫无雕饰。它反映了毛主席当时十分悲伤和沉重的心情,它的极其质朴的风格又同罗荣桓的人品气质别无二致。这首诗的感人力量是内在的,而不是显露的。

  乍开始,毛主席对罗荣桓的缅怀之情便从笔下滚滚涌出,心头的思绪飞向第二次国内战争的烽火年代,追忆着罗荣桓青年时期的勃勃英姿,重温着他同罗荣桓之间的亲切友谊。“记得当年草上飞”并不单指长征过草地,而是概括整个红军斗争时期。那时革命的总战略就是“农村包围城市”,采用的战术是游击战和运动战,红军指战员们年年月月以神速的行动奔驰在丛山草莽之间,同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红军队里每相违”,即常相睽违,意思是说,尽管当时二人同在红军里,而且罗荣桓还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过很久,但是回想起来,二人相处在一起的日子还是太少了,因此感到痛惜和遗撼。从这诗句中,可以窥见毛主席对罗荣桓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

  诗的三、四句,毛主席的思绪飞越到解放战争年代,眼前呈现出与罗荣桓密切相关的攻打锦州之战。“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长征是伟大的,但是比较起来,长征中经历的一切艰难困苦还不算令人难堪,1948年攻打锦州之战能否取胜,才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最大问题。为什么?因为解放战争进行到1948年,已经进入与蒋光头进行战略决战的阶段, 中国的历史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获得胜利,实现了这个伟大的转折,而三大战役以辽沈战役为发端,攻打锦州就意味着夺取全国胜利,“战锦”能否成功自然是一个绝大的问题。罗荣桓作为东北野战军的政委,无疑对这次战斗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对罗荣桓的巨大成绩进行了赞扬。

  诗中接下来的联句: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斥鷃即鹌鹑。昆鸡相传是一种黄白色的鸟。毛主席把昆鸡看作一种不能高飞的鸟,如同家鸡。列宁也说过:“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是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这两句无疑是借大鸟、雄鹰的形象来颂扬罗荣桓的高尚品格,那么斥鷃、昆鸡便是频繁在斗争中诽谤、打击罗荣桓的人,也泛指革命队伍中的一切小人。

  诗的结尾: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里面大有学问。毛主席当时便觉察到有一种羞Z主义的思潮在悄悄萌芽,而理解他的意图,紧跟他的思想的人则少之又少。

  于是毛主席投笔问苍天,这时他心中的悲伤之情和思念之意一定达到了顶点。这是人世间一种最大的悲伤,一种最深的思念。同时,这句诗也是对于罗荣桓的最高赞誉。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罗荣桓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且很注意开拓创新。在开创和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罗荣桓就是以这种科学态度,独具匠心地创造了著名的“翻边战术”,即在敌人“扫荡”时,不是“敌进我退”、“诱敌深入”,而是“敌进我进”,在弄清敌人特别是当面之敌的动向后,选择敌人之弱点,由根据地经过边沿游击区,“翻”到敌人后方去,打乱敌人部署,粉碎敌人“扫荡”。

  罗荣桓能深刻理解毛主席的战略战术,并能在具体的斗争中,既能坚持原则,又能灵活机动,这是毛主席喜欢并激赏的重要原因之一。再者,罗荣桓谦虚谨慎,为人厚道,是不可多得的帅将之才,对于他的英年早逝,毛主席怎能不痛惜、不怅然、不悲伤?

  国有疑难可问谁?毛主席的心祭仍在天边回响。我们每个人也要深刻思考了。

  罗荣桓元帅永垂不朽!人民领袖毛主席永垂不朽!!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