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市场还得靠制度;制度就是自由市场”这些话是什么逻辑?——评《张维迎:市场与道德伦理》一文的混乱逻辑

“市场还得靠制度;制度就是自由市场”这些话是什么逻辑?

——评《张维迎:市场与道德伦理》一文的混乱逻辑

蔡长运

  摘要: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道德只能在市场中实现;计划经济的市场就不是市场……这些话是什么逻辑?凡认为:自己总是绝对正确,别人讲的都是“强盗逻辑”;人绝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唯心主义的逻辑。凡认为:市场是有逻辑的;一切市场都能使人更符合善的要求(或都是坏的);政府都是强盗(或都是好的)……这是机械唯物主义的逻辑。凡认为:外国的都是好的,中国的都是坏的;用双重标准、以点代面、以偏盖全……看问题的都是形而上学的逻辑。这些都是背叛唯物辩证法的诡辩术;都是不需要逻辑!用这样的方法来论述问题,同样的一些论据,同样的一些资料,他可以推导出任何他想要的“结论”;他的任何主张,哪怕是非常荒唐主张,都可以用任何材料做为自己的“论据”。

  关键词:市场、道德伦理、逻辑、诡辩术、辩证法

导言

  在《张文》中说“关于市场和伦理的关系,从古到今还是有好多误解,有必要澄清。大家都同意,通过给别人带来幸福从而使自己变得幸福,最符合伦理。但仅仅靠说服,作用有限,还得靠制度。这个制度就是自由市场,就是自由竞争!”简而言之,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市场还得靠制度;制度就是自由市场”。这样说话是什么逻辑?

  最近北大教授张维迎在《辛庄课堂》(ID:xinzhuangketang)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市场与道德伦理》(以下简称《张文》)的文章。张教授在这篇文章中东拉扯,又是伦理,又是逻辑地讲了一大通,发表了很多的似是而非的观点。而一认真读起来却感到通篇文章都是语无伦次、双重标准、前后矛盾、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点代面、以偏盖全、不是走这个极端、就是走那个极端;都是想当然的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都是背叛唯物辩证法的诡辩术……总之,毫无逻辑!下面就来谈谈这篇文章的混乱逻辑。

  一、“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怎么就可以得出市场能使人的行为“更符合善的要求”的结论?

  《张文》的第一部份的标题是“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然后提到了似是而非的一大堆“论据”:“人类犯错误或干坏事有两种原因:一是无知;二是无耻”;“儒家的一整套伦理体系也是建立在自我中心的基础上”;“所有的宗教都假定人是自我中心的,这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没什么不同”;“孔子如果不是假定人是自我中心的,就不会有儒家的道德伦理系统”;“正因为自我中心的这个本性可能带来问题,人类才需要被教导,才产生了宗教。儒家内部有人性善恶之争,西方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对自然状态下人的行为描述也大相径庭,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都假定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切主张都从这个假设展开”……最后,毫无逻辑的得出了“市场使人的行为更符合善的要求”的结论。

  1、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吗?

  人是生长在地球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自强不息地让自己能够活着。要活着就得依靠自然界中的万物。人必须以自我为中心。比如:自己感到饿了,就要去吃饭;自己感到渴了,就要去找水喝;自己感到很困了就要去睡觉;干活累了,就要休息;人还要以自己的头脑为中心,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去开展各种工作……人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你要吃饭就得严格按照地球的季节时令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去耕种;你要喝水就得按照正确的路线,用正确的方法自己去求取;人困了就得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睡觉,如果以自我为中心随便乱睡,搞不好就会被老虎吃掉(或被别的野兽、病毒、微生物的攻击);人还必须以自己所处身的客观环境为中心,依据它们的具体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和行动路线……

  人又是社会动物,人只有通过与别人的相互的协作,只有处身于人类社会的大合作中才能够生活。人处身于社会中必须以自我为中心。比如:人需要享受父母的慈爱才能长大;人还需要有配偶、有儿女、有兄弟、有朋友、有同学、有发小、有同事……人还要以自己的头脑为中心,正确地指挥着自己的身体、指挥着自己的下属、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家庭开展好工作。人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比如:人必须以父母为中心——要孝敬父母;人必须以别人为中心——要尊重周围的人;人必须以长辈、以兄长、以上级为中心,服从他们的领导;人必须以法律、以道德、以社会风俗为心,不要去做伤风败俗、违法犯罪的事情;人还得指挥着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下属、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汽车,要以周围的客观事物为中心,才能正确地开展好工作,才能顺利地前进,才能取得成功。

  人一方面必须以自我为中心,一方面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人过分地强调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然万物都要为自己服务,认为全社会的人都要围绕着自己转,那就叫做唯心主义。反之,过分地强调以客观事物为中心,认为人不需要去研究和认识自然万物,不需要主动地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去管理好市场,自然万物、人类社会、市场也一样可以自动地为自己的生活起作用,那就叫做机械唯物主义。把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客观事物(如市场)为中心对立起来(而不承认他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就叫做形而上学。这三者往往都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所以,他们讲出来的话都是违反唯物辩证法,都是不符合逻辑,都是诡辩术。

  2、最无耻的人正是把自己的无知当成“智慧”的人?

  《张文》中提出“人类犯错误或干坏事有两种原因:一是无知;二是无耻”;“这二者不容易区分,是缺乏智慧的表现,结果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论据,下一句马上又说:“许多无耻行为从根本上讲也可以说是因为无知”,最后得出结论又却是:“不要简单地把人类犯的所有错误,都归于无耻,这点非常非常重要”。论据中的第一句说“无知”和“无耻”“二者不容易区分”;下一句说两者是一回事(是因果关系);结论却是有两者有着“非常重要”的区别。这依据的是什么逻辑呀?这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思想呀?

  无知的人不一定会表现为无耻;但无耻的人一定是因为无知。最无耻的人恰恰是最无知的人;恰恰是把无知当成有知、把谬论当成真理、把诡辩当成逻辑的人;恰恰是那些以自我为中心,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自己的脑袋的想象出发认识问题的人;恰恰是那些明明自己是愚蠢、无知的,还敢以精英自居、还自以为掌握着约对真理、还敢高高在上地瞎编一套一套歪理邪说去“教导”别人的人。连最基本的逻辑都不懂,却敢大言不惭地宣扬“市场逻辑”;连基本的伦理都不知,却敢高高在上地大谈“道德伦理”,这样的人难道不正是无耻之人吗?

  3、凭什么逻辑说“所有的宗教都假定人是以自我中心”的呢?

  儒家、道家、孔子、老子、以及所有的宗教、所有的文化体系,难道不都是劝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的吗?凭什么逻辑说“所有的宗教都假定人是以自我中心”的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就认为:任何人,包括国君、皇帝、圣人,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必须“去甚、去奢、去泰”,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必须以别人、以客观事物、以社会规律为中心;要让民众“常无欲”,并长期保持无知、无欲、无我、无为的,不自是、不自伐、不自见、不自矜的状态;要求人们“致虚极,守静笃”地去“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就是政治家、军事家在用兵时也必须“不敢为主而为客”,才能“勇于不敢则活”……

  “儒家的一整套伦理体系”和孔子的学说难道最反对的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歪理邪说吗?《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难道不就是以朋友为中心吗?“入太庙,每事问”难道不是以别人、以客观事物为中心吗?孔子说的“勿必、勿固、勿我、勿意”难道不是教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吗?孔子运用各种不同策略和手段应付阳货,难道不正是以阳货为中心?《中庸》中讲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不正是教人要以“道”为中心吗?君子“善继人之志”不正是要以别人的“志”为中心吗?《大学》中讲的“富润屋,德润身”,“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不正是教人不要以“富”、不能以“财”为中心,而是要以“德”为中心吗?

  佛教中所说的“普渡众生”、“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不渡尽众生,誓不成佛”、“不我执”、“空性”、“无我”……不都是强调要以众生为中心,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吗?基督教中不是也要人们“爱主你的上帝”、“要爱邻舍如同自己”、“彼此相爱”如同兄弟、要为别人服务、顺从真理、传播福音……要求人们不能相互算计、相互攻击、相互仇视……在伊斯兰教不是也要求人们要谦恭、知耻、贞节、慷慨好施、诚恳爱众、接济亲朋、善待客人……要求人们不得赌博、贿赂、偷盗、浪费、卖淫、嫖娼、行奸、放高利贷、背判他人、挑拨离间……这些,不都是强调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的吗?

  4、假定的东西可以做为理论依据吗?

  《张文》中说:“所有的宗教都假定人是自我中心的,这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没什么不同。”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任何宗教、任何的文化体系都是劝人们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的。凭什么逻辑得出“所有的宗教”都是认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的结论呢?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有这样一个“假设”,假设的东西能做为理论依据吗?

  假定一个前题,是为了依据这个前题,按一定的合理的逻辑(定理、原理、公式)去推导出最后的结论,然后通过这个最后的结论,反过来证明假定的正确(或错误)性。例如警察在破解刑事案件时,就不能依据假设去抓人。当怀疑某人有作案嫌疑时,只能假设是他作案,然后依循他作案时必然会有的作案动机、运动轨迹、时间关系、空间的关系、社会关系……一路寻找、侦察下去,就一定可以找到相应的蛛丝马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证据。最后通过这些证据证明原来假定的正确(或者错误),从而把案件办成铁案。又比如在我们的数学的运用题中,要计算一个未知的参数,就先假定这个参数值为x。然后依据他们之间特定的逻辑关系——定理、公式列出方程式。通过解方程,最后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假定的参数的准确的数值。如果用这个假定的x值直接做为工程建设的依据,你这个工程非得垮台不可。

  5、市场会使人的行为更符合善的要求?

  上面讲了,人并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人真的是以自为中心,依据什么样的逻辑可以得出“市场会使人的行为更符合善的要求”的结论呢?

  恰恰是孔子等圣贤是最反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隔着金钱、隔着一个市场。那样,将是人类社会的灾难。他们都认为人不能唯利是图,不能总是要让自己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也不能斤斤计较,不能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人与人之间不能都是市场交易的冷冰冰的关系,而是要用道德伦理把人们团结起来。

  孔子就说过:“放于利而行,则多怨”(《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子罕言利”;“见得思义”……孔子认为:如果总是依据个人的利益去做事,总是去与别人争夺利益,总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名声、权力去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去行使权力,就会招致别人的很多怨恨;就不得不与别人对抗、争抢、碰撞;也就必然趋向于灾祸。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坚守公道正义,那人人都成为君子;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处于一种争夺利益的状态,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市场化的杂乱状态,那人人就都变成了唯利是图的小人、恶人、坏人了。

  二、认为市场脱离人也会有合理的逻辑,就是机械唯物主义。

  《张文》的第二个部份的标题是“市场的逻辑”和“强盗的逻辑”。难道“市场”还会有逻辑?市场与赌场、球场、战场、赛场、考场、操场……一样,都是没有灵魂、没有思想、任人摆布的死的物,是受人和人的思想所左右的,都是不会有自己的逻辑的。它们的逻辑最终都取决于各个参与者。如果认为市场有逻辑;认为市场不受人心的影响而能独立起作用;认为不论是谁参与到市场中去都可以自动地得到善的结果(或恶的结果),那就叫做机械唯物主义。

  1、市场会有逻辑吗?

  战场上的所有参与者的逻辑都是认为自己一定可以战胜对方,但最后总是有一方是要失败的。在球场上,有的参与者的逻辑是锻炼身体;有的参与者的逻辑是赢球;有的参与者为了赢球甚至不惜吃兴奋剂而伤害身体。赛场、考场的参与者都是想得第一名,但最后大多数人都不能如愿。赌场也不会什么逻辑。赌场的逻辑取决于各个不同的参与者。有的人到赌场去,他的逻辑是在这里能够发财;有的人到赌场去,他的逻辑是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很刺激、很精彩的生活;有的人到赌去,他的逻辑是依靠千术(技术),可以很“公平”地骗到钱;有的不良商人到赌场去,他的逻辑是有意地输钱——顺利地向官员行贿,然后官员就会帮助自己在市场上从别人的手中搞到更多的钱……

  市场是一个交易的场所,它自己不会有逻辑;市场的逻辑取决与参与市场交易的各方的思想方法、文化逻辑、道德伦理。有的人参与到市场中去遵循的逻辑是“为人民服务”、“为顾客服务”;有的人参与到市场中去遵循的逻辑是“童叟无欺”“明码实价”(按张教授的逻辑,这样的市场就不能叫做市场);有的人参与到市场中去遵循的逻辑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的人参与到市场中去遵循的逻辑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端;有的人参与到市场中去遵循的逻辑是“个人利益最大化”;有的人参与到市场中去遵循的逻辑是为了搞到钱可以“坑蒙拐骗”,可以“不择手段”;贪官们遵循的“市场逻辑”则是“拿人钱财,替人办事”;黑社会人物的市场逻辑,至少表面上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梁山好汉们的共同经营山寨的“市场逻辑”则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

2、

  在《张文》中前面讲一句讲了“市场的逻辑其实也是宗教的逻辑”,都是要教人“积德行善”,然后就开始“教导”人们“宗教的逻辑和市场的逻辑最大不同是,宗教的逻辑是通过改变人的心来达到善的行为,市场的逻辑不改变人的心,而是规范人的行(行为),即以利人之行,实现利己之心!”

  人的内心与人的行为方式能分得开的?世界上有哪个人的行为方式不是由他的内心、由他自己的思想主导的呢?没有正确的思想,人会有善的行为吗?不改变人的内心,怎么可能做到规范人的行为呢?“不改变人的心”而“规范人的行为”的“市场逻辑”能成立吗?任何人的内心(也就是思想、精神)与他自己的身体(行为方式)是一对矛盾着的、又对立、又共存在一起的辩证的统一体,是不可分割的。文化教育之所以要力求去改变人的思想,目的正是让人们能端正自己的言行。不能端正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任何教育也就都没有意义了。社会上设立一定的规则、法律、制度,是限制人们的行为,是用于标明人的自由的边界的,其根本目的正是改变人的思想——让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3、“因为实行一样的价,所以计划经济的市场就不是市场”,这话是什么逻辑?

  在《张文》中还似是而非地,毫无逻辑地批判“计划经济”是“强盗逻辑”,会“持续损害老百姓的幸福”;因为实行“一样的价”,所以计划经济的市场就“不是市场”……

  菜农要上市场上卖菜,估计能卖多少他才能采摘多少,这是不是要计划一下呢?他要什么时候把菜采摘好,什么时候动身,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这是不是要有计划?卖完菜后准备买些什么东西回家,要不要计划一下?在市场上买卖双方预约产品、加工定货、签定合同……这是不是计划?在农村中还必须逢五逢十到了圩日,才能有集中交易的机会,这个圩日不正是政府在用计划、用公权力主导着市场吗?

  就算是在一个家庭里,成员之间也有“市场”交易的行为。为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家长与自己的孩子约定洗一次碗给一块钱。这是不是交易行为?为了让孩子努力学习,与孩子约定考一个一百分,奖十元钱。这是不是“市场”行为?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要给工人发工资,工人拿自己的工资去买一家人的生活资料,这是不是市场行为呢?人民公社要按社员的工作的天数计工分,年终要按工分分红利,这是不是市场行为?

  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会存在没有计划的纯粹的自由市场。这个世界上也不可能会存在没有灵活机动的市场交易,而只有计划、只有强制命令的纯粹的经济关系。任何经济关系都是市场自由与计划安排共存的。强调只能用计划来安排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不能有任何市场交易的行为发生,那就叫做唯心主义;强调只能允许市场上的自由交往,而不能允许有计划、有组织的统筹安排,那就叫做机械唯物主义。只有承认经济生活是既要有计划,又要有市场,两者是对立共存不可分割,是缺一不可的,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只有在正确的组织框架内,在科学合理的计划指导之下,才能有真正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繁荣的健康的市场;只有在人们的现实的市场交往的经济生活中,才能实现组织与计划的目标;也才能验证组织指挥和计划的合理性。

  到底是“计划经济”产生更多的强盗呢,还是“市场经济”产生了更多的强盗呢?凭什么说“市场制度是最符合伦理道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些年青人在因为胡作非为,被人批评为没有道德时,不正是基于“市场逻辑”提出了“道德值多钱一斤”的大命题吗?这个命题到今天还是没有解决吧?依照市场的逻辑,道德该怎么样计量才算是一斤呢?该算多少价钱一斤呢?没办法计量,没有办法计价,那凭什么逻辑、凭什么样的伦理说市场是最符合道德的呢?在旅游市场上,游客手里拿着钱,掌握着主动权时,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千方百计的讨价还价,找最便宜的公司做交易;旅游公司在没有主动权时,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来欺骗顾客、招揽顾客。等顾客上了车,自己有了主动权时,导游再拿着刀在游客面前摇晃,逼着游客再次掏腰包。这样的强盗行为难道不正是自由市场的过度的竟争给逼出来的吗?难道不是因为交易双方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双方的心目都是只有金钱、只有市场、只有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对方的吗?

4、

  在《张文》中有一段话就这样讲的:“关于市场和伦理的关系,从古到今还是有好多误解,有必要澄清。大家都同意,通过给别人带来幸福从而使自己变得幸福,最符合伦理。但仅仅靠说服,作用有限,还得靠制度。这个制度就是自由市场,就是自由竞争!如果没有自由竞争,靠政府垄断,或者只允许一部分人干,这就不是市场的逻辑,是强盗的逻辑。”简而言之,这段话的意思是:“市场还得靠制度;制度就是自由市场”这句话是什么逻辑?另一层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去用制度去干涉别人的自由,那就不是市场的逻辑,是强盗的逻辑”这又是什么逻辑呢?

  制度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总得有人去制定出制度吧?那谁去制定那一系列的制度呢?那只能由市场参与的各方——也就是人民,推举出能代表自己利益的一部人去制定。人民推举出来的能代表自己利益的一部人不就成了政府了吗?有了制度,由谁去执行这些制度,或者说由谁去监督执行这些制度呢?也还是只能由政府。不要政府,不就成了“无政府主义”了吗?没有了政府的官理,那市场就会变成战场!市场就会变成黑社会的争斗场!这样的逻辑才是强盗逻辑吧?

  抽象的绝对的“政府”并不存在。与“市场”一样,任何政府都是由人组成的。人,有好人!也有坏人!市场是健康的市场,也有腐败病态的市场!政府,有强盗式的政府,也有为人民服务的好的政府。认为一切政府都是坏的,和认为一切市场都是好的一样;认为一切政府都是好的,和认为一切的市场都是坏的一样,都是机械唯物主义的想法,都是形而上学的逻辑。

  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道德只能在市场中实现”,这话是什么逻辑?

  《张文》的第三部分标题是“道德理想只能在市场中实现”。在该部分中,张教授提出了:“计划经济”是“灾难”;“财富是道德的基础”;“市场经济里的人特别注重自己的名声”;“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而“道德只能在市场中实现”……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观点。

  “财富是道德的基础”这话在一定层度上说当然是对。但是,过多的财富是罪恶之源,也同样是正确的。人要有道德,必须以人能够活着为前题。人是这个世界上的客观存在的动物,是要依靠一定物质资料才能生活的。没有饭吃,道德再高尚也一样会饿死;没有衣穿,品行再高洁,也一样会冻死。管仲确实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话,但管仲同样也还说过“温饱思淫欲”的话。人的生命所需要的东西是有限的。过多的财货不仅没有意义,还往往会使人滋生出淫邪、腐败、病态的想法来。人拥有了过多的用不完的财货,就不用劳动了、不用奋斗了。但人是有精力的,人的精力如果不是用来为自己的生活而奋斗,不是用来为人民(为别人)服务,那就一定会滋生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病态的事情来。如:人实在吃得太饱而撑着,没事可干,太无聊啦,就会总想着能搞多少个女人(睡多少个男人)、总想着找人打一架、想着能够折腾点名声之类的东西出、想着找点海洛因吸一吸……

  清初的哲学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就说过:“人主移于贾则国本凋,士大夫移于贾则廉耻丧”。如果一个国家的君主(如政府、军队、医院、学校)把注意力用于市场上,把权力用于做生意,用于投机、炒作、走私,那这个国家的根本就凋零了;这个国家稳定的基础就动摇了。如果一个社会的读书人、官员、精英,把注意力、把精力、把手中的权力、把聪明才智都用于到市场上去做生意,用于投机、炒作、争半,那这个社会就会成为没有道德、没有仁义、没有廉耻的、没有底线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人人都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任何人都无法真正得利。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把一切交给市场,一切的关系都用钱来计价,哪里还会有道德存在的空间啊!

  原来的报纸人们都是爱看的,对其中的内容人们也是相信的。自从市场化以后,报社都把精力用于做广告、用于赚钱、用于开发市场。到现在,报纸是成捆的送到订户单位,又成捆地送到垃圾回收站——基本上没人看。对其内容,人们也是越来越怀疑了。原来的电视人们也都是爱看的,对其内容人们也是相信的。自从市场化以后,电视台都把精力用于做广告、用于赚钱、用于开发市场。到现在,虽然电视频道与节目越来越多,电视机也越来越好,但开机看电视的人却越来越少。

  四、“全球化出现后”,“共同价值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

  《张文》的第四部分标题是“共同价值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其中,张教授表达了:“全球化出现后”“一些基本规则就得统一了”;“过分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可能是因为无知,也可能是因为无耻”;“人类好多利益冲突被我们大大夸大了,这些夸大有的是出于无知,有的是因为无耻”……一系列观点。

  在文章前面的三个部份中,张教授是想“教导”国内的人们“市场”是如何的重要,该如何理解“市场”,该如何建立国内的“市场”。在最后的这一部份中,张教授是想“教导”全国人民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该如何融入由外国人主导的“市场”);我们“统一”于外国人的“共同价值”和“基本规则”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我们自己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独特性”,那样“对中国的利益”“中国人民的利益”是不好的,否则不是“无知”就是“无耻”;要“为别人创造价值“,”为别的国家、民族带来财富”;我们不能夸大与外国人的利益冲突,否则不是“无知”就是“无耻”……

  五、综评

  在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来:

  1、在要求全国人民去追求“市场”化时,张教授认为:“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也就是每个人都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独特性)。如果强过分地强调共同性、合作性、强调相互认同,那样不是“无知”,就是“无耻”!

  在要求全国人民去追求“全球化”时,张教授则认为:“过分强调自己的独特性”,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去搞“全球化”,不愿意与外国人合作,不愿意认同外国人,那不是“无知”,就是“无耻”!

  2、在“教导”人们认识国内“市场”的重要性时,张教授认为:“市场还得靠制度,制度就是自由市场”;谁要是敢给“市场”制定“统一”的“基本规则”,谁就是“强盗”;政府要是敢去干预“市场”,那就是“强盗政府”。

  在“教导”人们要信仰“全球化”时,张教授则又认为:一定要有“全球共同遵守的规则”;目的是“解决我们的冲突”和“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统一”于外国人的“共同价值”和“基本规则”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

  3、在讲到自己国家的人们,自己本民族的人们在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要讲道德,要有伦理时,张教授“教导”人们:“财富是道德的基础”(人与人之间只能有金钱与财利的关系);“道德理想只能在市场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只能在利益冲突中,在相互争斗中才能实现道德理想)。如果用“计划经济”去为人民服务,让人们团结起来,合作起来,那就是“灾难”,就是“强盗逻辑”……

  在“教导”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人们处理与别的国家、别人民族的关系时,张教授认为:我们不能夸大与外国人的利益冲突;我们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得尊重每个外国人的权利,要“为别人创造价值”,要“为别的国家、民族带来财富”。否则不是“无知”就是“无耻”……

  张教授还说:如果不承认他所说的这些,“就只能走向强盗的逻辑”!

  这些就是张教授的逻辑!

  这样看来,张教授的逻辑就是:前后矛盾、语无伦次、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点代面、以偏盖全……的逻辑;针对中国人用一个极端,针对外国人则用另一个极端正,的双重标准的逻辑;是想当然的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逻辑;都是背叛唯物辩证法的逻辑,都是诡辩术……总之,毫无逻辑!

  六、结论

  市场还得靠制度,制度就是自由市场;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道德只能在市场中实现;因为实行一样的价,所以计划经济的市场就不是市场;"计划经济”是“灾难”……这些论点的产生依据的是什么逻辑?“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怎么就可以得出市场能使人的行为“更符合善的要求”的结论?“所有的宗教都假定人是以自我中心”假定的东西可以做为理论依据吗?

  凡认为:自己总是绝对正确,别人讲的都是“强盗逻辑”;人绝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宗教只要改变人的思想而不用改变人的行为;计划都是错的(或都是对的)……这是唯心主义的逻辑。凡认为:市场是有逻辑的;一切市场都能使人的行为更符合善的要求(或都是坏的);政府都是强盗(或都是好的);只要改变人的行为,不用改变人的思想……这是机械唯物主义的逻辑。凡认为:计划经济的市场就不是市场;外国的都是好的,中国的都是坏的;用双重标准、以点代面、以偏盖全……这样看问题的,都是形而上学的逻辑。

  这些都是背叛唯物辩证法的诡辩术;都是不需要逻辑!用这样的方法来论述问题,同样的一些论据,同样的一些资料,他可以推导出任何他想要的“结论”;他的任何主张,哪怕是非常荒唐主张,都可以用任何材料做为自己的“论据”。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