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2 日,《迪奥与艺术》展览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举行,然而展览中的“LADY DIOR 我之所见”板块却引发了轩然大波,因为其中一幅摄影作品明显带有丑化中国女性的意图。
这张图片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视觉冲击?
由下往上恶鬼般的翻白眼神、略带肿胀的眯眯眼、暗黑濒死的妆容、清朝的长指套,还有那古怪的刘海,再加上一脸雀斑,充满着阴森和诡异。
恐怖片海报也不过如此,比图片本身更诡异的是,它居然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时尚品牌“作品”。
迪奥这张图片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从微博、豆瓣到微信朋友圈等平台随处可见,而且是骂声一片。
绝大多数网友除了感到恶心和反感,实在看不到它的艺术成分在哪里,除非迪奥将对中国女性的恶意也视为一种艺术。
今天,迪奥官微已经删除了这张阴间照片,不过,展览宣传还在,小编删评论估计删到了手抽筋。
像迪奥这样的国外时尚品牌已不止一次丑化中国女性,如果有人还认为这只是文化差异或艺术角度问题,那只能说他们连最基本的审美观都丧失了,剩下的只有盲目迎合,甚至是自我贱化。
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忘了这一张,这是2019年西班牙品牌Zara在微博发布的一张彩妆广告,模特也是中国女孩。
怎么看怎么别扭,对不对?跟迪奥这张相比,虽然在色彩和构图上很大差别,但中国女孩眼部周围的雀斑,几乎成了一个特定符号,还有不大正常的眼神。
Zara当时的回应为“审美不同”,最后道歉,但道歉原因与此无关,而是它的“JOIN LIFE”栏目错误地将台湾列为“国家”。
这几年来,有些国外时尚品牌时不时地搞这些花样,出事后,又找一些水军洗地。以后会不会再发生?可能性很大。
迪奥这张照片是由中国女摄影师陈漫拍摄制作的,她也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批评,你为什么要迎合这种畸形的审美观呢?仅仅是为了迪奥的丰厚报酬吗?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中国“时尚圈”一个通病:唯洋是从,缺乏自信。
单单从技术(不说艺术)方面讲,陈漫是一位合格而勤奋的摄影师,她从小长于北京南城,外公是中医,母亲也是医生,中学读美院附中,大学毕业于美院,后来自己成立了工作室,专门为男女明星、企业产品拍摄宣传照片。
她本人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辈,有点小清鲜,喜欢发发鸡汤类小文,绝大多数作品是正常的。
像网上扒出的她的“成名作”系列《中国十二色》,是七八年前的作品。工作之后,她基本上就是一名到处奔波的职业“时尚”摄影师,慢慢地在娱乐圈出名了,不过,她并不是娱乐圈的人。
国家乒乓球队也找她合作过,作品也没有什么出格之处。有的女明星照片有点怪怪的,主要也是女明星团队的要求,希望在形象上有突破。
简单说,就是邀约方请她拍摄,她按照对方的要求将工作完成好就OK,就像一个手艺人,有时自己还会在微博接点小广告。
然而,这次陈漫“栽在”迪奥手里,成为众矢之的,主要原因就是迪奥方面的要求,或者说是她自己怕迎合不了这个高大上西方品牌的“口味”,又用上了“老手艺”,什么雀斑啊,古怪的刘海呀、小眼睛啊等元素都给用上。
迪奥官微发布后,说明“作品”被迪奥认可了。
因此,就算没有陈漫,也会有李漫、张漫、王漫。因为“放弃自我,迎合西方”这已经是中国时尚界的顽疾,所以,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畸形的时尚照。
每次出现这种现象时,网上总会有一个特点:中国人跟中国人在吵。
这是很意思的事情,大家骂的是国外品牌对中国人丑化,但跟中国网友对骂的从来不是品牌方,而是那些自以为懂得“时尚艺术”的人。
这些人会指责我们不懂艺术、不懂时尚、不懂文化,仿佛他们已经跟西方接上轨了,而且以此为傲。
你要是说迪奥这种是畸形的丑照,那就是在摧毁他们的精神圣殿,比踢了他们祖宗牌位还难受。
如果将视野放大到整个文艺圈,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从八十时代、九十时代以来,有不少人就是想凭借着西方奖项来给自己增添身价的。
这种心态就导致了一些人在审美观、艺术观上出现畸形:
中国人要靠丑化中国人形象去“赢得”西方认同,结果就是自信心丧失,价值观扭曲,呈现出病态心理,甚至连《战狼》、《流浪地球》、《长津湖》都接受不了,总说这些不是艺术。要是好莱坞什么动漫影片票房仆街,他们就哭天抢地了,艺术完蛋了。
艺术观、审美观说到底是一种话语权,中国人的美与丑绝不能由西方来定义。
俄罗斯(苏联)当年曾普遍出现过这种自我丑化迎合西方的艺术现象,颓废、畸形、变态作品到处可见。
现在俄罗斯很多艺术家也不想再去迎合西方,前天,俄罗斯女子克谢尼娅·达维多娃赢得国际选美比赛“Mrs. World 2021”决赛中获得冠军。
这是圣彼得堡摄影师给她拍摄的照片,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都很自然。谁说西方人一定喜欢雀斑?谁说西方人有雀斑情节?
这是二战时英国宣传机构制作的一张经典照片,勇敢、从容、优雅、美丽、时尚的英国女性形象流传至今,多少亲西方人士扑通跪倒,高呼“贵族精神”,还装腔作势要我们反思。
从傅满洲开始,西方就将中国人形象定位为猥琐,贪婪和阴险。暗示它们才是正义力量,人类文明的救赎者,并且在非西方国家到处培养“跪族”。
今天的中国青年人可不是这么好骗的,外国品牌把
说成巧克力?那只能由它们自己享用。
最搞笑的是,当事方为了扭转“负面舆论”,又请了一波愚蠢又可笑的水军,洗地通稿也上场了。
注意看第一条,连(转发后截图发群统计,记得删除括号内文字)这一段都没去掉就直接发送了。
下面这些还算有点脑子,括号去掉,队列整齐。不过很懒,连标点符号都懒得换。
网络营销水军素质真的有待提高,当事人这钱花得有点冤。
水军是愚蠢的,请水军的人也是愚蠢的,但最愚蠢的是品牌方。
在中国国力日益增涨的今天,如果这个洋品牌还要在这里装,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如果“跪族”们还站不起来,也迟早会被时代所抛弃,
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观是没有出路的,中国无论哪一圈,哪一界,都必须学会平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