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庄稼长什么样了?

  因为国庆没有出去旅游,最近两周,和北京的几波朋友约了几场饭。

  没想到,在不同的饭局上,不同行业的朋友,竟然不约而同地聊了这样几个“共同话题”:

  第一个话题,某多多上200块一台的电视,很多店铺动辄销售几十万台,数据是真的吗,真的会有这么多人买“廉价”电视机吗,这样的电视机能看吗?

  第二个话题,某某甄选直播间6块钱一根的玉米,售价到底合不合理,卖这个价格到底对谁更有利,普通玉米真的是做饲料的吗?

  第三个话题,像马有铁、“二舅”这样的人,现在还有吗,还有多少?

  (某多多评论区图片)

  说实在的,关于这几个话题,不论相关涉事人员,还是很多媒体的解读,跟我的认知,区别都不小。

  我甚至都有点诧异,这样的话题,究竟是怎么火起来,怎么就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

  关于这些话题,大家可以去翻看任何一个平台的评论区,不论是理性还是冲动,不论正反立场,不论是支持谁,都有不少“何不食肉糜”的言论。

  我记得,跟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大概问了这样几个问题:

  谁知道农民人均几亩地?

  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

  农民只靠种地,一年能挣多少钱?

  在场的,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即便,其中也有“见多识广”的媒体工作者。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些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和见闻。

  2021年2月中旬,我去四川省凉山州参加了一个关于帮助贫困儿童上学的公益活动。

  当时,我跟组走访的这户人家的男主人,由于家里穷,没怎么上过学。因为学历低出去打工也不顺利,后来一直留在村里。

  他家门在山脚,门前是一条特别窄的小路。从最近的县城到他家门口,开车要大概2小时。

  (2021年2月 我本人的手机拍摄 下同)

  有很多网友说《隐入尘烟》的马有铁是个“全才”,什么都会。

  这家的男主人,也像马有铁一样,什么都会。

  大叔种田很勤恳、也会制造农具、也会用泥土混着秸秆盖房子。

  大叔 左一

  当我们几个人向他的女儿夸奖她的父亲真厉害、“什么都会”,大叔只是憨憨地笑。

  至于大叔“什么都会”的原因,也很简单。种粮食,只够一家人糊口。他给别人摘花椒、打零工,一个月忙前忙后也就能挣几百块钱。

  而家里还有俩孩子需要上学。自己能省就省,能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也就不会花钱去买。

  可能是泥土房子承重不太好,墙壁上并没有留窗户。

  尽管,大叔一家为了迎接访客,已经提前打开了堂屋里唯一的灯泡。白天刚进屋时,眼睛还没有适应暗环境,还是要等好一会儿才能看清屋内的摆设。

  大叔一家堂屋里最贵重的电器,就是那台小小的、“200块级别”的老式电视机。

  至于堂屋左右两侧的房间,是没有任何电器的。

  因为屋外正午阳光太强,屋内太暗,我实在看不清是屋顶有两片透明瓦片,还是直接揭掉了两片瓦。

  总之,两侧的屋子靠自然光照明。

  同样是2021年,我受邀参观某品牌的产品展厅。

  在干净明亮的展示大厅里,下面这个电视,很是抢眼。

  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堆件,都达到行业顶峰。称之为业界骄傲,也并不过分。

  根据尺寸、配置不同,这系列的电视,每台售价数万到数十万元不等。

  (2021年我本人的手机拍摄)

  这种画质、音质,想买电视的人,看了之后,恐怕没有不心动的。

  大概四五年前,我去了一个朋友家串门。现在回想,大概能明白什么样的人能买得起这样的电视。

  这是北京某处一个二进的四合院。

  (我本人的手机拍摄)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这家房主人的四合院旁边还有一个小桥流水的花园。

  前面讲到的大叔一家,只是我当时跟组走访的其中一户人家。

  再说,另外一组走访的情况。

  根据另一组组员发来的照片,这户人家,比我走访的大叔家,还要差一点。

  这一家,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灶台和餐具。

  (2021年2月 另一组组员手机拍摄 下同)

  也没有“像样”的家具,来访客人,只能坐在小小的矮凳上。

  招待客人,也就只是煮一锅青菜面条。

  现在,来说说主食。

  我认为,农村和农村可能也有很大不同。

  某主播虽然也是“农民的儿子”,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农村,普通的玉米都是用来当饲料、喂牲口的。

  和糯玉米、水果玉米相比,普通的玉米,虽然粗糙、剌嗓子、不好下咽,但是玉米产量高。新鲜的时候,煮了吃,也挺好吃。

  玉米面煮粥,掺上白面做锅贴、杂粮窝窝、馍馍,在不少地方都是常见主食。

  公益活动的1个月后,一个周末,我跟着朋友去杭州(也可能是无锡,记不清了)蹭了一场产品发布会。

  在企业接待晚宴上,吃什么菜记不清了。只记得上菜特别有仪式感,餐具也很特别。

  我所在的包间是西游记主题的,餐具都是师徒四人造型,餐桌中间放一盆干冰,全程烟雾缭绕,模拟仙境。旁边还有一个小音箱配乐。

  (2021年我本人的手机拍摄)

  听同桌的其他食客说,这家餐馆四大名著主题都有。第二天中午,我们又去吃了三国演义主题的。

  一顿饭,比我在四川凉山走访的大叔一年收入还要高。

  同年5月,我又去了四川,这次是去参加了某企业的活动。

  活动很盛大,全场应该有50桌。连续三天,每天中午、晚上两顿大餐。

  每顿大餐,每张桌,东道主都会安排两瓶白酒。

  吃饭当天,我上网查了一下,仅这两瓶酒市场价就1万多块。

  参加完活动,东道主还送了一瓶收藏级的白酒。从四川回到北京当天,就有局上认识的朋友,表示想出资5000块让我“割爱”。

  我考虑再三,认为还有升值几千块的空间,还是决定自己收藏。

  记得2019年,我在老家过年。有一天,在村里闲逛,路边看到有人遗弃了一个这样的容器。

  虽然从来没见过,但是当时第一感觉,估计是个古董,就准备搬回家“收藏”。

  (本人手机拍摄)

  结果,我三叔看到了,跟我说,这就是个破水瓮。

  还说,十几年前村西头那户老头分家的时候,老二和老三两家还因为这个水瓮,大吵了一架,至今关系也不太好。

  我问这个水瓮值多少钱?

  三叔说,当年这种东西烧得都很差,就值几块钱吧。现在破了,肯定不值钱了。

  以我对我们村、附近村的了解来说,马有铁这样无限忍让的人,是比较少的,兄弟之间为了不值钱的“资产”大打出手的人却大有人在。

  跟城市动辄几千、几万、几十万不同,很多农村人是极其“较真”的,日子是按照几块钱、几毛钱来过的。

  有一年在老家过年,下了很大的雪。朋友圈被堆雪人刷屏了。我也跟风,用一上午时间,在我老家房顶上堆了一个。

  拍下来之后,很得意,感觉菩萨就住在不远处的林中。

  跟家里人“显摆”的过程中,我才知道,这片树林也是一片是非场。又是一户人家的兄弟因为分这块边闲地,闹得不愉快。

  (本人手机拍摄 下同)

  2020年,我北漂多年,多次搬家,第一次租到一个带露台的房子。

  虽然这间房子是顶楼,并且是复式二楼,挑高不太够,夏天很热,每次进出都要经过楼下租户的客厅;虽然,这套房子比另一套同等面积、且更干净的房子月租贵了1000块。

  虽然屋檐下寄居了两窝马蜂,除掉之后,还可能再生。

  我还是租在了这里。

  因为,我有了一个露台。

  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跟一辈子生活在老家的父母、长辈,关于很多事物的看法,已经不在同一个世界。

  去年,一个跟我一样北漂的朋友,休期回老家,他的猫寄养在我这。

  有一天,我跟家里人打电话,聊到村里留守老人都在干嘛。

  我妈说,村里年轻人都不在家,大部分都把地承包出去了。种上了蔬菜。老头老太太能干活,都没闲着,都去大棚里帮人家除草、摘菜去了。

  一天干三晌:

  早上五点天亮起床,干到八点多,回家吃饭;

  九点多干到十二点,再回家吃饭;

  下午两三点开工,一直干到六七点天黑。

  干一晌,15块钱左右。

  我给朋友的猫点了一份“外卖”:1个猫罐头,15块钱左右。

  后来,朋友的猫生了,送了我一只。我也有了猫。

  养猫的过程中,我紧急买了很多东西。其中,就有猫草籽。

  猫草籽,单买一斤是9块多,买3斤,22块,还送一个简易的塑料托盘(培养皿),感觉更划算。于是就买了三斤。

  等收到货,我发现,所谓猫草籽,就是小麦。

  在我的老家,农民人均1亩多地,每亩地一年能产两季作物,小麦能产900斤左右,玉米能产1100斤左右。

  今年粮食价格很高,小麦达到了1块5、6,玉米达到了1块3、4。

  但是,以我的认知,我父母那一代人,很多人都不知道小麦换个名字,就能卖9块6一斤。

  他们不知道猫要吃猫草。

  猫不应该捉老鼠、吃剩饭吗?

  不论是猫罐头,还是猫草,甚至猫粮,对于我父母那一代人,都是不太能接受的。对于四川凉山州的大叔一家,恐怕更是无法接受。

  然而,和我一块吃饭的90后朋友相比,我只是“穷养”猫,他们才是“富养”。

  因为物质基础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人对于庄稼、对于动物的看法,是很不一样的。

  我和朋友的饭桌上,有些人甚至意外是否真的有人会吃“给牲口吃的”玉米。

  在去县里读寄宿初中以前,我一直都在生活在农村。

  为了供我读书,交学杂费、生活费,家里卖粮食、卖猪、卖鸡鸭。

  至于农忙季节,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劳动力,都得干活。

  我很小的时候,老家机械化水平是不高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是工业水平的问题。

  现在想想或许并不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历低、打工机会少的农民,就是要出卖汗水赚取那一点的收入,怎么舍得把这不多的挣钱机会“让”给机器?

  所以,我上小学时,就和爸妈一起拉过耧种小麦、玉米,用铁锹挖坑种棉花,挎一只铝盆徒手撒化肥……

  在四川走访的那个大叔,和我父母的教育观是很像的,只要孩子要写作业,就不用干农活。尤其是孩子学习好,得奖多,可以免去很多农活。

  所以,小时候的我和大叔家现在的孩子一样,喜欢上学。

  (2021年2月 另一组组员手机拍摄 下同)

  但是,到了收玉米的季节,就很难“逃避”了。

  收玉米,要先把玉米连着玉米衣掰下,拉回家。如果不尽快把玉米挂起来,堆起来的玉米就会发酵,就会坏掉。

  所以,就要全家人动手,晚上点灯加班,把玉米外面几层厚的、硬的玉米衣撕下来,保留内层柔软的,剥好之后,再把玉米编起来,挂到通风的地方。

  就像下面这样。

  等玉米晒干了,还要一个个摘下来,才能脱粒。然后,才能拿出去卖,或者磨成面粉。

  至于牛、羊,甚至猪,很多时候吃的都是秸秆、青草。并不是以玉米作为“主食”。

  粮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家里的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劳作、去节省。

  直到现在,华北很多地区农作物收入还占到农民总收入的4成左右,东北部分地区甚至有占到50%。

  我应该是和很多80、90后一样,站在父母肩头上,走出农村,来到大城市。现在很多80、90后,也成了各个媒体机构的骨干。

  按理来说,我们对于农民能买得起什么电视机、种各种玉米的收入、村里还有多少马有铁,都应该是门儿清的。

(本人手机拍摄 我老家邻村的砖房、废旧土墙、牲口)

  我觉得这些事,之所以在舆论圈引起这么大反应,可能有这样两层原因:

  第一,很多年轻的媒体人,以及更年轻的网友,父母的“肩膀”很高,或者从小就没关注过“肩膀”以下长期存在的现象。

  等他们长大之后,有一天,突然被震撼到,那些人怎么不开车去农田干活?

  怎么买那么廉价的电视机、卫生巾、卫生纸?

  怎么会有马有铁以及他三哥这样的人?

  第二,可能是“人均百万身价”的社交平台太多了,就比如说我一顿饭吃了几千块的菜、喝了1万块的酒,我不说是蹭的,谁能识破?

  1992年之后出生的人,赶上了中国改开以来经济增速最快的时代,一切财富奇迹,都可能出现。伪装的暴富,看起来也都像是真的。

  所以,很多年轻人,可能从小是在“幻梦”中长大。殊不知,我们头部的地区,虽然已经挤进欧洲、美洲,我们腰部的地区,还停留在亚洲,而我们的尾部还没能全面超过非洲。

  中国太大了,不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都抵得上一个大洲。这个国家的复杂程度,各种数据之庞大,任何一个单一茧房,都无法容纳得下。

  最近,动辄几十万人买200块的电视、动辄上千万人参与玉米价格的舆论战,并不是这些事刚刚发生,而是长期都存在。还有几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块呢。

  这些积极参与辩论的人,有多少是真正走到农村去看看,或者给农村亲戚打个电话核实真实情况的?

  又有多少人,待在茧房而不自知,并且“大义凛然”捍卫茧房的?

  尾声

  去年国庆前后,我参加了两场婚礼。

  一场是高中同学的,是这样。

  一场是大学同学的,是这样。

  我能感受得出来,这两个同学都做出了最好的准备,都给出了让配偶、让双方家长满意的婚姻效果。

  我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

  今年国庆之后,有报道说,国庆出游人次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60%。

  另有数据说,周边游人均消费增长了30%。

  这都是很好的征兆。

  中国的面积很大,不论有没有疫情,能去的地方真的很多,未必都要去名胜之处打卡。尤其是年轻人,更应该多了解周围,然后再了解远方,尤其是那些未曾设计在出行路线中的地方。

  不论你要对这个国家、这里的国民表达不满还是热爱,你都应该先了解这个国家最真实的情况。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