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国企改革长期还在进行的原因是什么?

  今日在头条上读到了《国企改革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2023.2.15;静密)一文,对国有企业改革是深有感触。

  从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有40多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还在讨论国企改革问题。这是因为,改革之后的国企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因为改革之后的国企并没有显示出作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兴企业所应有的优越性。诸如“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突出”,所有这些表明已有的改革并没有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说明40多年的改革未能取得成功。

  为什么经过40多年的改革,仍没有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呢?

  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因为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我们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两个根本原则:一是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一是违背了一切为了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基本原则。

  人所共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广大劳动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就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一毛泽东思想。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什么时候我们遵循这一基本原则,革命和建设就能够顺利进行,相反,如果我们违背这一基本原则,革命和建设就会陷入严重困境,甚至走向彻底失败。

  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求”就是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一致性是内在的。在这方面,毛泽东一方面通过《矛盾论》《实践论》经典著作为我们在理论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运用范例。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他没有局限于十月革命的具体模式,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依据战争双方的基本特点,对战争的发展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并提出了持久战的基本方针等等。

  但是,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上,我们却没有能够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一,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它不仅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具有性质的区别,而且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也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研究和探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我们却用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相适应的企业观念来思考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确定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表面上看,“现代企业制度”提法较为笼统,涵义有待确定,但实际上却用“产权清晰”等要求,把国有企业的改革方面确定为了产权企业制度。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则延续了“产权清晰”这一基本要求。而所谓的“产权”就是“谁所有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资产所有权,它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权利要求。这与改革之前的国营企业制度并没有两样。改革前的“职工拿工资、盈利归国家的国营企业制度”其实质正是“谁所有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这一产权观念的必然产物。国营企业制度是典型的苏联模式,而苏联模式的产生正是因为苏联人在建立国有企业制度时陷入了产权这种旧观念,从而形成了一种错误模式。这一事实说明,在思考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时,我们未能从苏联模式的错误模式中解放出来,未能从旧的资本主义观念一一产权观念中解放出来。

  第二,在研究和探索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过程中,我们未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从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主义所以要建立生产资料所有制,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而在事实上,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的实现确实也消灭了独立的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也消灭了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一一资产所有权赖以产生的基础。相比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事实上具有三大特点:

  1,只有劳动所有者,没有资产所有者。

  2,只存在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不存在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

  3,国有企业作为个体只能作为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不能作为独立的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

  我国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事实上有三个基本区别:

  1,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是宏观调控的产生,而我国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

  2,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是资产阶级,我国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是劳动阶级;

  3,西方国家建立国有企业的目的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而我国建立国有企业的目的是全面体现劳动者的利益要求,即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的利益要求。

  因此,对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西方国家而言,在剩余价值规律起决定作用的环境中,在国有企业建立适合私有制企业的产权制度,虽然效率不佳,但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实事求是,从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特点出发,我们应该建立的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即劳权企业制度。这与常识是一致的。社会主义要让劳动者当家作主,要实现按劳分配,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从经济上而言,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不就是要在管理上体现劳动者对企业的管理权吗?体现按劳分配的权利不就是要在分配上体现劳动者的分配权吗?因此,与国有企业特点相适应的应该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简称劳权制度。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改革,真正在国有企业建立了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主体缺位等一系列弊病,而且因为全面体现了广大职工作为生产主体的利益要求,国有经济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蓬勃发展,像雨后春笋势不可挡。

  然而,我们却并没有真正认识我国国有企业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的根本区别,没有认识我国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相比的基本特点,因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走上了一条削足适履的道路,我们不是根据国有企业的基本特点来选择企业制度,反而是根据产权制度的要求来裁剪国有企业,在“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指导下,绝大部分国有企业被消灭了,只剩下一小部分的国有企业心维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这些企业也毫无例外地建立了产权制度,建立产权制度的后果是客观上否定了劳动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权利要求,从而使国有企业成为无主体企业、不规范的经济体,这是改革后的国企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所在。正因为如此,到了改革开放38个年头的今天,我们依然未能完成国有企业改革。

  人所共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广大劳动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就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以劣势装备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建国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国以二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发展经历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执行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基本路线。在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方针中,也曾规定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但是,由于确立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产权制度,它不是体现广大职工最基本的利益要求,而是否定劳动者的利益要求;正因为进行的是削足适履的改革,实质上国有企业在各行各业的大退却,因而广大职工恰恰是作为改革的包袱来对待的,“减员增效”的提出,说明在改革过程中,职工是作为增效的对立面来处理的。在1997年前后,“工人”几乎就是“下岗”“待业”的同义词。许许多多企业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操作下都姓了私,而国企职工也在这一过程中被迫实现了身份转换。即使是那些没有改制的国有企业,随着“新三会”制度的建立,国企劳动者和私企劳动者一样,回归了劳动力所有者的地位。兵民是胜利之本,作为社会主义企业,国有企业如果不建立全面体现劳动者权利要求的企业制度,没有广大职工当家作主的责任性和积极性,它怎么可能表现出它对于私有制企业或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所具有的优越性的。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能够取得成功的法宝。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和依靠群众正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坚持这两个基本点,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违背了这两个基本点,我们就会走入歧途,虽竭尽全力而难以成功!

  如果我们真正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要建立能够全面体现劳动所有者权利要求的企业制度,就必须要真正从旧的产权观念中解放出来,从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特点出发,就必须执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基本路线。只有这样,国企改革才能顺利完成并取得成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实体,才有可能形成以这种经济实体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一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23.2.15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