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7日,以色列球迷被群殴了。
幸亏这件事不是发生在中国,要不14亿中国人又要被国内一帮“理中客”媒体按着头反思,接着被西方几个国家代表的“全世界”共同谴责。
即便这件事发生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荷兰,西方的媒体和政客们也罔顾基本事实,第一时间出来谴责所谓“反犹主义”了。
由于事件发生的时间点恰逢历史上的“水晶之夜”(注:1938年11月9日-10日,纳粹党袭击德国全境犹太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借题发挥,发布声明称:
“明天,(在)86年前,是水晶之夜——在欧洲土地上针对犹太人的攻击,无论他们是什么样的犹太人。现在它回来了——昨天我们在阿姆斯特丹的街头见证了它的重现。这就是发生的事情。唯一的区别是,在此期间,犹太国家已经建立。我们必须应对这一切。”
有了内塔尼亚胡带头,这两起事件很快被西方媒体拿来类比,似乎这真是一场有预谋的针对以色列人的袭击,是什么“反犹主义”。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社交媒体X上谴责称:暴力事件让人想起历史上最黑暗时刻;
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这些骚乱“无法忍受”,强调犹太人在欧洲必须能够感到安全;
荷兰首相斯霍夫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对针对以色列公民的反犹太主义袭击感到震惊,承诺肇事者将被识别并起诉;
华尔街大佬比尔·阿克曼愤怒宣布他的公司从荷兰退市……
然而,事实却是以色列球迷挑事在先:
阿姆斯特丹警察局长彼得·霍拉证实,在事发前一天,以色列球迷袭击了一辆出租车,并焚烧了一面巴勒斯坦国旗;
比赛正式开始前,全场为西班牙瓦伦西亚洪水遇难者默哀一分钟,以色列球迷却在现场吹口哨、放烟花,一点也不尊重当地人;
社交媒体上出现的视频却显示,当天以色列球迷在阿姆斯特丹的自动扶梯上高喊咒骂阿拉伯人的种族主义口号,还有人攀爬房屋,撕毁悬挂的巴勒斯坦旗帜;
此外,以色列球迷还跑到街头高唱种族主义歌曲,叫嚣“干掉阿拉伯人”……
然而,西方媒体和政客们在众口一词谴责“反犹主义”的时候,却对以色列球迷挑衅在先、故意激化矛盾闭口不谈;如果不是自媒体变得发达,全世界人民这一次恐怕又要被蒙在鼓里。
路透社已经证实,以色列特拉维夫马卡比队的球迷确实在荷兰演唱了种族灭绝歌曲,他们在遇袭逃回本古里安机场后又表演了一次。
这首歌就挂在马卡比球迷网站上,第二段的内容是“加沙的学校为什么停课了?因为没有孩子了。”
讽刺的是,此次以色列特拉维夫马卡比球队客场对战的是荷兰足球豪门阿贾克斯。
阿贾克斯有着“犹太俱乐部”的别称,主要原因还不是它的创始人、老板、部分球员有多少犹太人——比起这些血统的话,英超的曼联、切尔西更加“纯正”,真正的原因是阿贾克斯球队和它的球迷有着深厚的“精神犹太人”传统。
二战中,有超过10万的荷兰犹太人在二战中丧生,占比达到75%,阿贾克斯的“精神犹太人”传统,就是为了展现阿姆斯特丹的表达自由及其重要的犹太历史,并且蔑视在荷兰有着颇多拥趸的基督教保守主义。至今人们经常能看到阿贾克斯球迷在看台上挥舞着以色列国旗,高举着大卫之星,传唱着阿贾克斯版的犹太歌曲《让我们欢乐(Hava Nagila)》。
以色列球迷能跑到这样的“精神犹太人”主场,把人家的主场球迷激怒,这只能用“不作死就不会死”来形容了。
今年夏天的巴黎奥运会上,以色列国奥队上场时遭遇观众嘘声和喝倒彩,部分以色列球迷在赛后遭到殴打。笔者当时还觉得世界人民抗议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屠杀是正义的,但不应该把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怒火迁怒到普通以色列人头上。
而这一次,笔者对遇袭的以色列球迷竟然提不起丝毫的同情。
在一段视频里,笔者看到一群愤怒的人在阿姆斯特丹的街角堵住了一名以色列球迷,他们没有无缘无故地上去殴打,而是高喊“For the children”(为了孩子,为了(加沙)的孩子)。而这名以色列球迷却求饶说,“I give you money”(我给你们钱),围堵他的人根本没有要钱,只是大声说,“Say ‘Free Palestine!’ NOW!”(说“解放巴勒斯坦”,现在立刻马上!)……
看了这段视频,笔者深信那些“动手”的人,不是在泄私愤,也不是在宣扬种族仇恨,而是在主持正义!
这一轮巴以冲突持续了一年有余,42000名巴勒斯坦人遇害,其中2/3是儿童、妇女和老人;加沙有10万多人正遭受战争的无尽摧残;加沙的基础设施、住房、医院和学校被以色列国防军摧毁殆尽;以色列还阻止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导致儿童严重营养不良,甚至出现饥饿。
十来个以色列球迷仅仅是被群殴受了点皮肉之苦,数万巴勒斯坦平民失去的可是生命!
那些义正词严出来谴责“反犹主义”的政客们,何曾出来为这么多受害的巴勒斯坦儿童、妇女和老人主持过“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