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专题学习乡村振兴 供图/王宏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脱贫攻坚中创办“村社一体”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脱颖而出的第一个村集体是贵州省塘约村。在一个地级市,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党组织领办新型集体合作社的有贵州省毕节市。在一个乡镇,党委领导的合作联社统领了全镇所有村集体合作社的有毕节市的鸭池镇。现在我介绍的是:全县行政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并以“联村共建”加以巩固,取得很好效果的县,这个县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
始建于明洪武二年的叶县县衙。全县人民凭身份证可免费游叶县县衙,这是2018年始叶县县委、县政府确定的17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 供图/王宏甲
叶县原是贫困县,有70多万常住人口,3个街道,15个乡镇,554个行政村。2017年叶县时任县委书记古松曾带县级干部、乡镇党委书记等共79人到塘约村考察学习,此后又邀请我去叶县介绍塘约经验。
我初次到叶县,看到叶县还缺少足够大的会场,县委决定在县体育场召开“县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扩大到包括所有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在内的县乡村三级干部,整个体育场基本坐满了。此前我没有见过这种规模这种场景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但我看到了叶县发展集体经济的决心之大。
2021年我再次应邀去叶县介绍“毕节实践”时,是在叶县一个非常有利于学习的能把会议实况转播到全县各乡镇的大会场。当然,我所见的叶县变化,远不止是这个大会场。在此前一年多,全县554个行政村已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村已达330个。至今叶县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全面起势,成为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明星。
我对河南叶县的了解,尚属有限走访中得到的有限认识,但身临其地,已有的见闻,我再次感到不能不说。以下我择其要点,从四个方面简述。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强化组织力
叶县认为,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强化组织力是他们最重要的经验。这不是套话。前句的具体工作是县委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了县委领导的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负责政策制定、统筹谋划。后句的具体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单位协调推进,乡、村抓好具体工作落实。
建设阵地。所谓阵地,就是党组织联系群众开展工作的地方。此前很多村的办公场所小且陈旧残破,长期空置,更谈不上为群众提供服务。叶县提档升级,投入4000万元建设333个农村党群服务中心(站),这就是“党管农村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必要的阵地。同时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叶县党建信息化视频会议系统,上下贯通。
宣传发动。发展集体经济是群众的事业,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缺一不可。缺少深入人心的宣传工作,仅靠发文件、开干部会是远远不够的。要把上下的“阵地”用起来、用好,叶县县委宣传部做了大量的工作。这种工作同样需要提升强化开展宣传活动的组织力和宣传能力。
选好干部。用县委领导小组的话说:“选对一人、稳定一村、发展一方”。当然不只是“选对一人”。或者可以这样表述,叶县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派540名在政治、业务、作风方面都不错的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不仅对每一个人都进行了认真的考察,还逐一进行研判。此外,叶县特别选拔了30名优秀年轻机关干部下沉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一个兼具现实意义和远见的做法。我在叶县看到了,叶县县委组织部如何认真思索、全力以赴选好农村干部队伍的工作状态。
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不仅仅是选好干部,更重要的是着力于培养。叶县每年培养发展35岁左右的青年农民党员300名,选拔优秀者进入村“两委”班子。还有一个硬性举措:为所有行政村招聘大专以上村级事务专干,实施乡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有了这样的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叶县所有的行政村还成立了村党群志愿服务队,密切党群关系。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这不是空话,只有群众拥护,农民才会释放出无穷的创造力。用叶县干部的话说,这是“推动村集体经济工作力量多元化实战化”。
叶县这些举措,实际上是在组建乡村的一支支吸收多种人才发展集体经济的队伍。具体的效果,如保安镇杨令庄村集体,发挥懂旅游开发的人才的作用,与许昌优泰旅游公司合作,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全年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夏李乡小官庄村吸引外出打工返乡人员加入村“两委”,与江苏婴儿用品公司合作,代工生产婴儿玻璃奶瓶,年纯利润达50多万元。这或许不够惊人,但已经使昔日沉寂的村庄有了活力。当保安镇杨令庄村在旅游旺季日接待量持续超过3000人,村庄里荡漾的喜气已经胜过往日任何一个节日。
二、实施联村共建,走向共同富裕
叶县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后,解决了“一户农民单打独斗”的问题,接着就会遇到“一个村单打独斗”的问题,于是叶县迎着新问题去想办法,则有了第二个重要经验:联村共建。
党组织领导的作用使“强村带弱村”、合作共赢成为可能。叶县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筛选战斗力强、综合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与三到五个薄弱村的党组织结成联合党总支部抱团发展。
这里有县委、县政府及其所属的多部门,以及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大量的工作。由强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党总支书记,叶县已成立联合党总支部121个、村集体经济实体546个,实现了集思广益、人才共享、措施共用。率先建立联合党支部的龙泉乡,平均每个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多万元。
我注意到,由于叶县在开展这项工作中有乡镇党委的积极参与,这使叶县已经处在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的前夜。迈上这一步,将非常有利于乡和村互动发展,从而更有利于巩固村一级集体合作社和开发更大的市场。
还有更具潜力的一大步,由于叶县开展这项工作坚持全县一盘棋,强化协作配合、互助互促,叶县必然会走向县委领导的县乡村三级联办的合作经济。这个领域具有的远大前景是:县国有经济平台与乡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融合发展,那就是发展出新型的县域经济,那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胜利会师。如此,县委书记才能更有效地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还应该肯定,叶县已经做到的“联村共建”,使乡村得到稳定发展的一个重大好处是:这是在走向共同富裕。
三、“十权同确”,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
叶县认为“十权同确”是筑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必要保障。贵州省塘约村曾经“七权同确”,叶县学习塘约,使“十权同确”更彻底地推广到全县所有的村。
叶县抓住“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契机,不是把原本属于村集体的资源分解到农民个人,而是把集体建设用地及宅基地使用权、小型水利产权、集体财产权(基础设施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集体林权、四荒的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产品使用权等确权到集体所有。
叶县554个行政村、3503个村民小组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清查出资产14.19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74亿元。“十权同确”成果由各联合党总支部统一调配使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力蓄势。
四、建立廉情监督机制,打造廉情监督网
一旦真正展开发展集体经济,叶县就有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举措,如强化财政倾斜支持,从财政预算中每年拿出5000万元,用于村级集体经济整体产业培育、人才招引、环境改善等。还有深化金融服务,扩大贷款规模、给予贷款贴息、补贴担保费用、开展保险托底等等,千方百计推进和保障村集体经济富有活力地发展和安全地发展。也由于叶县集体经济富有活力地发展起来,如何管好集体资金、用好资金,为叶县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于是他们在“廉情监督”方面有了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和成效,值得所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地方关注和学习。
如何防止“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一批干部倒下去”?叶县在全县各乡村选聘了554名廉情监督员,赋予他们在一线的知情、质询、建议、审核、监督五项职权,参与村内重大决策、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
建立廉情简报工作制度。这是一项常态化工作。由村(居)、乡镇(街道)和派驻机构、县纪委监委三级,每周自下而上汇总上报纪检监察信访、劳动力流动及就业、涉农资金资产资源使用利用等情况,自上而下反馈通报,揭短亮丑、促进提升。
我在叶县田庄乡东李村走访时,看到他们的农民监督员向乡党委书记写的监督报告,反映乡干部的问题。乡党委书记必须作出调研回复,对存在的问题必须改正。同时这些信息都会出现在叶县的廉情简报和廉情监督网上,进一步接受全县人民的监督。我看了感到惊叹,深为敬佩!
打造廉情监督网。建立全县廉情监督大数据库,设立各乡镇廉情监督信息化管理平台,把清产核资、“十权同确”结果及村级事务等数据录入,加强对村经济的财务全面监管。
叶县廉情监督网 供图/王宏甲
搭建廉情监督平台。依托乡镇(街道)“三资”中心廉情监督服务大厅,搭建民生监督服务平台,形成各类组织协同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民生项目资金全部处于阳光之下。“一员一简报、一网一平台”廉情监督机制,打通了基层监督“神经末梢”,形成“鼠标监督、数据站岗、全面覆盖”的基层监督新格局。
叶县建立的覆盖全县的基层监督新格局,在2021年乡、村两级共追缴集体资金2850万元,收回各类集体土地15083亩,收缴各类违规违纪资金859.9万元。叶县的廉情监督经验做法,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称赞,并入选全国“新时代清廉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十佳案例。
从以上经验可以看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单靠村党支部难度是很大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及所属诸多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扶助,需要乡镇党委、政府更贴近更直接的领导帮扶。叶县正是这样,全县一盘棋,上下密切配合协作,才化解各种难题和障碍,使集体经济得以办起来,步子迈得开。建立廉情监督机制,叶县纪检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同样需要县乡村各级组织的通力配合。
思考: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以上是叶县全县推进党组织领办新型集体经济的概况。县新型集体经济具有怎样的特征、怎样的现实意义和前途?在我多年的寻访中,这是思索已久,以为值得辨识,值得认清的,在此一并叙述。
塘约村、毕节市和叶县的实践,都是在新时代产生的实践。新时代的新事物,可能带来某种认识的难度。曾经有人质疑,塘约经验可推广吗?甚至质疑:可以发展集体经济吗?这是不是走回头路?其实质疑也是一种思考。有效的认识,则需要建立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年来我还认识到,即使到了实地,走马观花般的“调研”也是不够的。重要的问题,也许不是可不可以推广,而是塘约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塘约村创办的“村社一体”合作社,一开始就是村“两委”干部带头全部加入,接着把该村存在30%的“债民”(欠债的农民)全部吸收进集体合作社。在我国农村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现实环境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自发组织的专业合作社、非集体性质的农业企业等,都是文件所称要大力培育的“新型经营主体”。塘约村党组织首先把所有的原贫困户都吸收进村集体合作社,这是一件什么事?
现实中,绝大多数原贫困户都是未被“强强联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的散户。党组织如果没把他们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经营,他们很有可能深陷贫困无法自拔。“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塘约村党支部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的村集体合作社吸收了全村的原贫困户,他们不拒绝任何一个村民。他们创办的“村社一体”合作社,是在勇敢地艰难地为集体经济争一席地位。2016年我在担任央视大型电视纪录片《长征》总撰稿期间,在贵州安顺发现了这个村,我先后去了这个村5次,在塘约村,在乐平镇,在平坝区,在安顺市住下来,广泛走访,才写出《塘约道路》。我对他们在新时代的创举深深感动,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致敬!
2017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拍摄《榜样》向党的十九大献礼,贵州塘约村党总支是其中唯一在农村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党组织。昔日的贫困村塘约,如今是国家4A级景区。
再看贵州省毕节市,原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级市之一。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毕节有19人获先进个人、15个单位获先进集体,成为全国受表彰数量最多的地级市。这项光荣的背景就是:毕节市在脱贫攻坚中持之以恒地推广塘约经验,全市100%的行政村都成立了党组织领办的集体合作社,100%的村“两委”干部领头加入集体合作社,10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加入了集体合作社,并在市县乡村四级融合发展衔接乡村振兴方面,有创新实践。
无论一个塘约村,还是一个毕节市,抑或一个叶县,变化之大,已经取得的客观成效“本身会说话”。他们当然不是没有缺点,而是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毕节与叶县的集体经济都存在各乡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以提出要“向自己的优秀学习”,譬如毕节市已经多次组织各区县的乡镇党委书记到鸭池镇去参观学习。
现在需要辨识,为什么说他们创建的是新时代的新型集体经济?我想,我们可以从一个可能已有共识的切入点去观察。“单打独斗没出路。”然而,怎么把单干的农民组织起来,却有不同的方式和方向。从塘约到毕节,再到叶县,他们创办的集体经济,共同特征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无论中西方国家,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靠资本、技术可以发展经济,但不可能改变穷人命运。你只需看看科技、资本都号称最发达的美国的贫富两极分化,就不难分辨。在我国,只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民成为生产经营和开发市场的主人,才会真正产生内生动力和内在能力,从而改变命运,创造奇迹。
“新型集体经济”具有怎样的特征?我以为至少有五点:一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二是在土地承包制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巩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这是守住社会主义的性质,也是守住集体经济的底线;三是在集体所有的基础上,面对市场去筹谋和发展多种生产经营,并在发展产业开发市场的过程中,突破本村的局限,与多种经济组织合作;四是在多种合作中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村集体经济的主导地位;五是在集体经济组织中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按资分配为辅。
发展集体经济,在当前有怎样的意义?当前防止返贫,特别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重大任务。我国农村户籍人口尚有9亿,由于仍有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实际常住人口约6.5亿,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存在返贫风险的人口,以及先前非贫困户中的“边缘户”存在“致贫风险”的人口,都有不容低估的数量。塘约一个村,叶县一个县,毕节一个市,都是在脱贫攻坚中把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吸收进集体合作社。在今天看来,这就是防止返贫的最佳举措。
以上介绍叶县情况及相关思索,就是我以为当今需要关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原因。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学者;来源:《乡村振兴》杂志,修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