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故意感染自己两次,想证明新冠群体免疫效果,结果出人意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新变种卷土重来 新冠病毒实在太狡猾!
新冠疫情开始至今一年,有一个词一直在人们的视线里,那就是“群体免疫”。
早在2020年初就有人提出群体免疫对抗病毒的方法,但是需要满足的条件有2条:
1,一个处于封闭的小规模人类社群。2,76%以上的人感染了该病毒。
理论上,这样达到了群体免疫后,病毒在这个封闭的社群里只能灭绝。
近日,权威组织The Lancet 和 Science 发布了2篇论文,使人们对“群体免疫”幻灭:
这是关于一座达到新冠“群体免疫”标准的城市再次爆发疫情的故事。
Science 论文截图
巴西马瑙斯150万人感染新冠
巴西的玛瑙斯(Manaus)风景独特,位于亚马逊河雨林中央,是亚马逊重要的城市,但同时也保留着热带雨林的土著文化。
这里被称为亚马逊的心脏,森林之城,在这里,你可以走进亚马逊丛林,感受大自然的震撼。
但是巴西作为全球新冠确诊第三多的国家,防疫工作十分不到位,导致这个美丽独立的城市在2020年3月13日被新冠病毒攻破,疫情迅速蔓延。
这个被亚马逊森林包围、与世隔绝的城市,竟然在短短7个月内,达到了76%的感染率。
4月份的时候,玛瑙斯新冠的人群患病率感染率是4.8%,5月是44.5%,6月这个数字达到了峰值为52.5%。
因此,研究人员推测,玛瑙斯的人群感染率在7月时达到约 66.2% (95% 置信区间 61.5~80.1%),在 10 月时则达到约 76.0% (95% 置信区间 66.6~97.9%)。
76%,这是当初人们提出的群体免疫的标准值。
这个有着500年历史辉煌的城市,被病毒打的措不及防。
炎热的环境,糟糕的抗疫,使得病毒迅速的扩散,医疗系统肉眼可见的崩溃,多少人排不上氧气瓶的队伍,就因为窒息而死。
5月份,下葬新冠死者的墓地就已经满了,最严重的时候,这个小城每天有120人死于新冠。
然而,到了2020年8月份,疫情戛然而止,死亡病例降至几乎为0。
感染曲线直线下降:
同时,居民体内检测出的抗体直线上升:
而据文献显示,亚马逊地区新冠病毒的基本传染数 R0 为 2.5~3.0,按照公式 [1-(1/R0)]x100% 计算,达到群体免疫的阈值为 60%~67%。
他们做到了群体免疫!
2020年9月,他们成了世界新闻的中心,他们是全球第一个达到群体免疫的城市!
玛瑙斯全城庆祝兴奋,一个与世隔绝的桃源乡好像出现了。
然而好景不长,殊不知新冠病毒正伺机而动,变异后卷土重来。
2021年1月,已经风平浪静的玛瑙斯,再次沦陷。这次的新冠变种名字叫:P1.
群体免疫失效
全城氧气用尽 病人窒息而死
2021年1月的头三个星期,玛瑙斯新增了1333例新冠确诊病例。仅仅1月14日和15日,玛瑙斯有29名患者由于氧气不足死于新冠肺炎。
群体免疫好像失效了。
亚马逊州死亡人数暴增183%,新冠住院患者飙升到2221人,比去年4月还要高。
床位和氧气都迅速告急,患者不得不跨州转院治疗。医疗系统就要全面崩溃。
更可怕的是,亚马逊这个地球之肺正面临严重缺氧。
供氧量完全跟不上疫情发展速度,重症患者不是死于新冠肺炎,而是死于窒息。
民众抱着氧气瓶上街
公共卫生专家Jesem Orellana称:“重症缺氧问题比想象中更为严重,氧气用尽,而一些重症监护室已经成为了一个窒息室。
就算重症患者能够存活下来,也可能因为缺氧而导致永久性的脑部受损。”
亚马逊州长Wilson Lima也表示,马瑙斯市的疫情扩散已经彻底失控,全州已知可用的氧气瓶储量只能勉强维持7天左右,由于亚马逊州地处雨林中央,物流运输十分困难,基本上已经是弹尽粮绝的状态。
对越来越多的病患,手上有限的医疗设备以及所剩无几的氧气,医护人员需要果断地作出判断:把有限的救命资源给更有可能存活的病人。
这个物资不足,与世隔绝的城市又一次沦陷,全球哗然,群体免疫怎么能失效呢?
论文中提出了4个可能性:
1,76%的感染率数据只是一个通过建模得出的数字,存在出错的可能性。所以,很可能第二波疫情到来之前,玛瑙斯没有达到群体免疫。
2,从首次感染建立抗体后,免疫保护作用日益下降,到12月的时候抗体可能就已经消失了。如果他们都是3月-5月感染的话,那么到过了7个月,抗体可能已经无法保护他们了。
3,病毒已经变种,之前的抗体无法预防新变种。
12月,日本检测到4个从巴西来的旅游者身上有新的病毒变种,命名为P1,刺突蛋白发生了 E484K 突变,使得它更容易和人类细胞结合,科学家推测,P1比普通的新冠病毒高出50%的传染性。
P1在1月12日首次在玛瑙斯被检测出,随后迅速扩散,现在玛瑙斯有42%的病人感染的是P1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一病毒突变,有可能逃避针对先前感染而产生的免疫系统抗体,使得已经得过新冠的人再次感染。
世卫网站截图
究竟是否该寄希望于群体免疫?
一名俄罗斯的科学家为了验证群体免疫的可能性,铤而走险让自己第二次染上新冠病毒,然而结果却让他感到失望!
今年70岁的亚历山大·切普尔诺夫(Alexander Chepurnov)博士曾在制造俄罗斯新冠疫苗EpiVacCorona的国家病毒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媒介中心(State Research Vector Centre of Virology and Biotechnology )工作。
去年2月他从法国滑雪归来,飞往新西伯利亚时中途停留在莫斯科,结果首次感染了新冠病毒。
切普尔诺夫此次是轻度感染无需住院,在自家休养后就逐渐康复。此后他和他研究所的团队就展开了有关新冠病毒抗体的研究,竟发现抗体在他的体内迅速下降,直至消失!
切普尔诺夫博士的团队研究了新冠病毒抗体的行为方式、强度和在人体内能停留多久。他表示:“从我感到生病的那一刻起,到第三个月末,我们就不再能检测到抗体了。”
很多人寄希望于感染新冠病毒后能就此免疫,但既然病毒抗体几个月就消失了,那人们是不是会再次感染呢?切普尔诺夫决心拿自己当实验的小白鼠,来衡量群体免疫的可能性。
在首次感染后6个月,他故意毫无防护措施地身处在新冠患者周围,把自己暴露在可能充满病毒的环境中,直到再次确诊阳性!
第二次感染来势汹汹,已经年近70岁的切普尔诺夫博士这次直接病倒住院了。他感到嗓子痛,连续5天一直高烧39度以上,嗅觉和味觉也出现了问题,情况似乎越来越糟。
在切普尔诺夫患新冠的第6天,CT扫描还显示他的肺部是清楚无阴影的;等到3天后再照X光,已经显示出左右肺部双肺炎!
幸运的是,切普尔诺夫再次从新冠肺炎的侵害中挺了过来。在大约两周后,他的鼻咽道和其他样本中都不再能检测到该病毒。但切普尔诺夫博士也就此得出了遗憾的实验结果:指望群体免疫来对抗新冠病毒恐怕希望渺茫!
切普尔诺夫博士表示,新冠病毒将继续存在,而疫苗虽然可以产生免疫力,但可能只是暂时的效果。
切普尔诺夫博士也强调:“我们多次使用的疫苗,重组腺病毒载体并不适合。这种疫苗无法注射后重复使用,因为针对腺病毒载体的免疫力将继续干扰疫苗的效果。”
目前全球在研究的新冠疫苗有多种不同原理,比如有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等。
此前俄罗斯已给重要工作者使用、包括普京女儿也已注射的疫苗“卫星V”(Sputnik V)就是腺病毒载体疫苗;而已通过审批的第二种疫苗EpiVacCorona,也需要重复注射以保持微弱免疫力。
有关群体免疫的结论,也与英国研究人员的最新报告不谋而合。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The Imperial College London)在27日发表一项最新研究,表示英国民众感染新冠病毒后获得的抗体保持率从6月底的6%下降至9月份的4.4%,对新冠的免疫能力在夏季“迅速消失”!
换句话说,即便人们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并痊愈获得抗体,免疫作用也不能维持很长时间,很可能需要每年接种疫苗2次!
虽然仍有很多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出现的时间不长,它对人体的影响力还需要更多观察和试验,现在就做出判断太过片面。
不过如此看来,如果放弃极其有效的中医药,那么人类与新冠病毒之间还有很长的战役要打,并不是简单地等到疫苗出现、有了抗体就万事大吉了。
因为,新冠是单链RNA病毒,不稳定,极易发生巨大的变异。
相关分析,详见鹤翾文章:《谭亚娣博士:对打不打新冠疫苗的风险获益分析》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