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2019年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今年公开时间比去年提前11天左右,且公开的中央部门由去年的89个增加到102个。今年中央部门晒出的“账本”有何特点?确立了怎样的预算绩效目标?“三公”经费压减如何?
做到看得懂、能监督
中央部门“账本”长啥样?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中央部门公开部门预算包括收支总表、收入总表、支出总表、财政拨款收支总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8张报表,全面真实反映部门收支总体情况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据了解,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其中的基本支出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各部门在公开预算报表的同时,还对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占有使用、预算绩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项目等情况作出说明,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作出解释。
“为使公众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各部门的部门预算除在本部门网站公开外,继续在财政部门户网站设立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公开,方便人民群众监督政府财政工作。”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4月2日上午,财政部率先公布了部门预算。公开内容包括财政部概况、财政部2019年部门预算表、财政部2019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及名词解释4部分。情况说明部分也十分详细,包括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总体说明、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情况说明、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说明、“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等九部分内容。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认为,今年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门数量增加,公开的内容更多更细致,说明我国财政管理透明度进一步提升。预算公开程度越高,公开得越细致,对资金的使用部门而言就会形成更大的约束力,进而推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大项目预算的公开力度,2019年列入《中央部门预算草案》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的项目共50个,较去年增加14个。在公开部门预算时,相关部门向社会公开了这50个项目的情况。如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项目、交通运输部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项目、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设施专项业务费项目等。公开的项目内容包含项目概述、立项依据、实施主体、实施方案、实施周期、年度预算安排、绩效目标和指标等。
“加大重点项目预算公开力度,是增加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深度的一个重要抓手,有助于让大众和新闻媒体进一步监督这些项目的执行和绩效,让人民全程监督政府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说。
绩效管理再进一步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中央部门公开重点项目绩效目标的个数由去年的36个扩大至今年50个。公开的绩效目标内容主要包括:项目中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具体的绩效指标,如产出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等。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也是预算执行绩效监控和事后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2019年中央部门公开绩效目标的数量进一步增多,标志着中央财政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通过公开项目绩效目标这一手段,强化部门责任意识,督促资金使用单位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中央政策落实“不跑偏、不走样”。
据了解,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19年拟安排该项目政府性基金预算80000万元,主要用于资助艺术创作生产、传播交流推广、人才培养等支出。包括资助一批正能量突出的现实题材作品,培养一批艺术骨干人才、青年人才作为后备力量,组织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作品巡展、巡演,发挥项目示范作用,促进艺术创作与艺术活动的进一步活跃。
民政部2019年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88个,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拨款 54063.7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1599万元;纳入绩效评价试点的项目2个,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拨款2065万元。
中华全国总工会2019年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45个,涉及一般公共预算194077.94万元,当年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2019年纳入重点绩效评价项目2个,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拨款176430万元。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研究员童伟表示:“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基础和前提,对于预算编制、预算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公开预算绩效目标,有助于推动各部门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统筹决策水平,更加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
压减经费过紧日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压减 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各部门相应对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等情况作了说明。据了解,纳入中央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中央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
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税务系统“三公”支出压缩情况如何?据了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国家税务总局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纳入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部门预算编制的预算单位有:国家税务总局机关,国家税务总局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各地(市、州、盟)税务局、各县(市、区、旗)税务局等共4421个预算单位(含汇总单位)。
全国税务系统2019年安排“三公”经费预算压缩因公出国(境)费230.5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5311.05万元、公务接待费9607.2万元,确保机构合并后税务系统“三公”支出进一步压缩。
今年,各部门进一步压减了“三公”经费,
比如,财政部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8年减少247.04万元,压缩4.34%;2019年外交部“三公”经费预算9247.91万元,较2018年减少533.32万元,下降5.45%;2019年司法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1170.63万元,比2018年预算减少35.68万元,降低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8年预算减少11.73万元,下降3%。
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8年减少46.40万元,下降3%;国家统计局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较2018年减少283.22万元,下降3%。
“下一步,可以把提高预算公开深度作为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社会各界也应进一步加强对预算公开信息的关注,提升监督能力。总之,做好部门预算公开工作,提升财政透明度,需要方方面面的合力,需要各方面持之以恒共同推动。”汪德华说。
热 评
公开为常态 不公开为例外
曾金华
当前,国家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会给财政带来压力,各部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无疑是节用裕民之举,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公开时间提前、公开部门增加、绩效目标增多等一系列特点,反映出中央部门“账本”越来越透明,公众能够更好地监督政府“钱袋子”。
公开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预决算公开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预算“账本”不仅仅是数字,其背后反映的是政府一系列活动,尤其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的情况。
做好部门预算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透明度,对于强化社会监督,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透明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特别是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以来,我国在推进预决算公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法依规公开预算。
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预算公开改革力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应该说,这次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切实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通过更加透明、规范的预算公开,让人民更好监督政府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预算公开中,各部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重点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要求、社会公众较为关注的支出事项。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各部门相应对“三公”经费等情况作了说明。当前,国家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会给财政带来压力,各部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无疑是节用裕民之举,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体现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中央部门公开重点项目绩效目标个数由去年的36个扩大至今年50个。
政府不能乱花钱,必须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扩大绩效目标、绩效自评结果和重点绩效评价结果随同中央预决算向全国人大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有利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促进社会监督。
需要指出的是,预决算公开主体既包括中央部门,也包括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从财政部去年底发布的2017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看,地方预决算公开状况持续向好,但部分地方预决算公开仍存在薄弱环节,一些问题不可忽视。比如,仍有少数部门和单位未公开预决算,部分地方公开内容的完整性和细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下一步在做好中央部门预决算公开的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该切实贯彻执行预算法,进一步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提高预决算公开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及时性,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来源 / 经济日报作者 / 经济日报记者董碧娟、曾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