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仁和镇:“最美家庭”走在战“疫”前线

  连日来,仁和镇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在一线疫情防控人员中,他们主动请缨,走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家他们是父女(子)、夫妻、姊妹,在抗疫“战场”,每个人都是螺丝钉,在不同的岗位,大家的心时刻在一起,汇聚成一股股力量 ,共同战“疫”!

父女“手牵手”

  “爸,在外头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保护好自己。” “晓得咯,闺女,你也是哈 !”对话是来自仁和镇老街社区的一对父女。父亲刘正贵历任大河社区党委书记、纪检小组长,女儿刘清莹是仁和镇老街社区党委书记。由于刘清莹所在的社区人口多、小区楼院多,一线防空力量薄弱,疫情防控难度大。大年初二,知道社区正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刘正贵就第一个主动报名成为党员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负责其居住小区的疫情防控宣传、排查等工作。

  每天天还未亮他就起床,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始遍访小区住户,每到一户他都耐心地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常识,核对排查外来人员和返攀人员,排查的数据他总是第一个上报社区。除此之外,他每天还坚持到小区关卡值班站岗,检查进出小区人员。

  传承了老党员刘正贵的为党和人民做奉献的良好家风,刘清莹连续13个日夜坚守在岗位上,饿了就啃一口干粮,困了就在桌子上趴着眯一会儿,但她不说苦、不言累。“大疫当前,党员先行。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深知‘我们是谁’,在大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必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

父子“肩并肩”

  王志祥是一名58岁的老党员,现任沙沟社区党委书记。“从1月27日开始我们就在各小区逐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武汉等疫区返乡人员重点登记。”王志祥说,他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在重要出入点设置了疫情防控卡点,往各家各户发放告知书,24小时值班,外来车辆、临时车辆禁止进入社区。

  “我们两个从26号到今天,就回家拿过4次衣服,其余时间都在社区。我们在社区支了张简单的床,平常也就给妈妈打电话报个平安。”在土城社区工作的儿子王顺评坦言。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两人坚守在各自的社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爷俩也会互相说一些鼓励的话,为对方加油。“元宵节也没能回家吃汤圆,妈妈说了,等疫情结束,我们胜利回家的那天,就是真正的过年、真正的团圆。”

姊妹“背靠背”

  在抗疫一线,处处都有妇女干部和同心姊妹的身影。王雪和蔡依伶就是一对亲姐妹,姐姐蔡依伶是仁和镇政府经济发展办的工作人员,性格豪爽,妹妹王雪是仁和镇沙沟村的文书,行事干练,她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中发光发热、贡献巾帼力量。

  面对席卷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姐姐蔡依伶接到返岗通知后,立即回到工作岗位,作为镇上的统计员,每天必须对全镇的入户排查数据进行汇总统计,核对有无重复的信息,还要对所有数据进行分类存档。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却又直接影响领导对疫情防控的决策,压力不可谓不大。

  另一边,妹妹王雪也一直坚守抗“疫”一线没有离开过岗位。她每日坚持挨家挨户入户排查,为了确保排查无遗漏,她先后在上沙沟组反复排查了三次,第一次挨家挨户敲门排查,发放疫情防控宣传资料;第二次是复查摸排返攀人员;第三次再次复核农家乐返攀人员时间及人数。通过排查,动态掌握了人员基本情况,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

夫妻“心连心”

  “我家那位这阵子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毛子梅丈夫罗清华说,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毛子梅每天守在辖区小区里,入户登记、量体温、排查,做居家观察人员的“快递员”,每一幢楼都要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晚上忙到11点才能回家。

  心疼妻子一直这样忙碌,2月3日,也想为社区出一份力的罗清华毅然报名参加了弯庄社区党员志愿者招募,主要负责在社区卡点值班。毛子梅每天至少要接打100个电话,有时候忙起来连坐下来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双双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无暇顾及家中幼儿的夫妻俩只好拜托年迈的母亲,抽空电话、微信联系一下,直到深夜才能回家。罗清华说,清晨一起出门,深夜12点回家是常态。躺在床上,夫妻俩谈论最多的还是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然后在互相鼓劲打气中睡去。

  面对疫情,总有一些人,逆向而行。他们,也许是谁的孩子、谁的父母,也许是谁的妻子、谁的丈夫,他们更是仁和镇众多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基层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不论是在一线奋战的他,还是在单位值班统计的她,都尽己所能、默默奉献,用责任和爱心筑起一道抗击疫情的“防火墙”,书写出一篇篇特殊时期的感人故事。

  刘祝林、刘漪澜父女开展疫情宣传工作

  罗清华、毛子梅两夫妻入户开展疫情排查

  欧志军、苏静两夫妻入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

  倪方伟、倪方川两兄弟为疫情检查点送午餐

 

来源:仁和镇
编辑:吴晓莉

审稿:张  丹   任  婧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