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之死如“导火索”一般,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成千上万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示威,怒火蔓延至全美各地,白宫外火光冲天,特朗普躲入地堡,政府状态一度走向失控……诸此种种让还没从新冠肺炎疫情中走出来的美国再次雪上加霜。
如此激烈的抗议事件背后根本矛盾点是什么?特朗普本人煽动性、威胁性言论层出不穷,背后到底打的什么算盘?示威活动在持续近两周后将会走向什么境地?遭受示威和疫情双重打击后,美国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为环球人物记者做了全面解析。
一、疫情、经济压力致“400年积怨”爆发
环球人物:这次黑人男子被跪杀之后引发大规模的暴力事件,背后根本原因是什么?
吕祥:其实,诸如此类的事情在美国是非常常见的。许多警察过度执法致黑人死亡事件发生后,在报纸上登出来可能只是一个豆腐块大小的新闻,都形不成大的风浪,因为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如果追究背后的原因,用案发地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市长的话说,“这是400年的积怨”。自从黑人被从非洲强行带到美洲之后,他们一直处于美国最低的社会阶层,长期受到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积蓄了非常大的不满。
另一方面,这次警察施暴的过程的确是过于残暴。这次事件甚至让我联想到之前恐怖主义者在中东杀害人质的一个视频,他们把人的头摁在地上,用小刀慢慢割下来,过程持续十几分钟时间。这次警察9分钟跪压致死,残暴程度史无前例。或许在美国历史上也有过类似残暴的事件发生,但没有被录下来,而现在视频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现场被拍下来一经传播,立即引发巨大反响。综合来说,正是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事件发展到目前几乎不可控的局面。
环球人物:之前类似的示威活动都没有这一次激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吕祥:这一次之所以造成这么大影响,我认为,主要还是目前美国疫情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压力之下导致的。疫情之下,美国已经有4000多万人失业,所谓居家办公那是高级白领的事,而黑人的工作几乎都是在室外,他们是首当其冲者。虽然,美国政府也出台了不小规模的纾困政策,但效果仍然有限。尤其对于平时几乎没有任何储蓄的黑人来说,纾困政策一旦结束,他们的生活马上没有了着落。而且,数据显示,新冠肺炎感染者和死亡者中,黑人群体的占比都是最大的。综合这几点因素,他们就是这个社会中最“vulnerable(脆弱)”的一个群体,反抗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
环球人物:为什么类似事情一直发生,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吕祥:这其中有一个恶性循环存在。黑人作为美国最底层的社会群体,几百年来一直受到压制。虽然上世纪60年代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 “民权运动”,使黑人在政治地位上有所提高,但是他们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最底层的工作仍然是由黑人在做。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恶性的循环:首先,黑人的孩子从小就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除了经济条件制约之外,超过70%的黑人儿童实际上是非婚生子女,这更导致他们无法接受恰当教育;其次,美国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非常低,12岁左右的孩子有一点过失就可能获刑,出狱也很难继续融入社会,“二进宫”可能性比较大。有一个数字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全美人口中黑人所占比例为13%,但是在美国监狱人口中,黑人则占到高达40%。也就是说,经济地位低下,导致受不到良好教育,然后导致高犯罪率,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环球人物:您提到之前也有过类似事件发生,有没有历史上哪一次事件可以和此次类比的?
吕祥:如果作类比,我们就会发现,类似事件发生的原因几乎是一样的,每次都是因为黑人的一个小过失,甚至是完全没有过失的情况下,遭到枪杀或暴力执法。比如,1992年洛杉矶黑人青年罗德尼·金遭4名白人警察殴打致死引发大规模抗议,还有2014年弗格森地区18岁非洲裔青年迈克尔·布朗遭警察6枪射杀引发的震荡,但这些都属于地方性事件。上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因为有马丁·路德·金等精神领袖存在,总体而言也是和平的。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后,有过较激烈的暴力反应,但影响面也不及这一次。而这次从小规模的抗议示威突然演变成大规模的暴力事件,短时间内蔓延至全美上百个城市,从规模和蔓延速度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与此前的任何事件没有可比性。
· 非洲裔青年弗洛伊德遭暴力执法致死视频截图。
二、用煽动性语言制造对立
环球人物:此次事件中,包括华盛顿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出动了国民警卫队,特朗普之前也曾威胁要出动军队,那美国的维稳体系是怎么运转的?各级权限又是如何界定的?
吕祥:美国的维稳体系还是比较清晰的,基本上就是美国的国家制度。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一般的治安事件,是由州、郡(或者叫县)层面的警察来维护。大多数地方性暴力事件由警察出面基本可以平息了,少数情况下要出动国民警卫队。美国的国民警卫队,也可以叫作民兵,属于军队的后备役组织,是有治安职能的,受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双重领导。所以,在很多场合我们也看到过国民警卫队出动。因此,这次出现街头暴力事件,国民警卫队出动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举动,无需过多解读。就美国的维稳体系来说,即使示威人群持有轻型武器,以地方警察和国民警卫队的装备来应对,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只有当总统认定某地发生了暴乱,或者叛乱时,按照美国的法律,他有权引用《叛乱法》调集军队进行镇压。虽然不管是美国国防部长还是州政府领导人,都发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他们很担心特朗普按照个人意愿把事件弄得愈发不可收拾,但在调集军队方面,总统拥有决定权。不过,动用军队在美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我能想到的一次,是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当时适逢美国经济大衰退时期,超过2.5万名退伍军人因为拿不到相应待遇,携家带口在首都华盛顿聚集。之后,美国军队出动镇压,造成了死亡事件。
环球人物:既然此次事件仍然处在警察和国民警卫队能够控制的范围内,那特朗普为什么急着要出动军队?背后有何用意?
吕祥:特朗普之所以威胁出动军队,我觉得这也只是一种表态。特朗普在2016年当选总统时,是在民调落后明显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取得的一个奇迹。此后的4年,他唯一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获得第二个4年的连任。而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会不惜一切代价。
但按照此前的数据来看,他连任的机会非常渺茫,只有一种情况下或许还有可能性,那就是国家出现危急状态。之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对支持率提升有助益。3月13日,特朗普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以及相应的纾困措施之后,他的支持率达到就任以来的最高峰,虽然在净支持率上仍然是负值,但已经有显著的提升。但此后由于他的各种“乱作为”,提高的支持率没能维持很久就开始下降。
现在出现的抗议事件,表面看对他是不利因素,但特朗普的算计是,他要让“骚乱”变成不可控的“暴乱”,因为危机越大,他乱中取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我想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他目前的策略——火上浇油,火中取栗。一旦事件变得不可控,受损最大的会是谁?肯定是白人。因为被砸的商店、被抢的物资,大多都是白人业主的财产。所以,如果以黑人为主体的事件发酵严重,那么白人可能会更多地站到特朗普这边。
这样一来,特朗普很多看似“诡异”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就得到了解释。他很多言论实际上起到的都是煽风点火的作用,而且是政治化非常严重的。比如,明尼苏达州发生抗议事件之后,特朗普第一时间没有去指责施暴的警察,而是指责明尼苏达州的州长和市长,因为他们都是民主党人。由此可以看出,特朗普从一开始就企图用一种非常政治化的手段来处理这件事。此后,他的发言甚至会用到最恶毒的语言,连最起码的“政治正确”都抛之不顾。他用“lowlifes”来形容参与抗议的人,这个词在英文中的意思是“低等生命”。可以说,在美国历史上,我没有见过一个总统会用这种煽动性的语言来制造对立。
其实,从2015年特朗普宣布参选至今,他的策略始终没变,就是希望制造更多的恐惧、仇恨和冲突,用这种方式来团结他的支持者,巩固他的基本盘,这就是特朗普的基本策略。现在他还在用这招,能不能奏效还有待观察,但起码在他的盘算中,他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对于之前威胁出动军队的说法,我本人认为更多的只是一个表态。特朗普的做事风格本来就是 “雷声大雨点小”,这两天他已经在改口说“还没到必须动用军队的时候”,再过两天,他可能再换一个说法,比如“由于我的强硬政策,终于不需动用军队了,我的威胁起到作用了”类似的表达。不得不说,这是他一贯的做法,就好像新冠肺炎致2万美国人死亡的时候,他说“本来死亡数可能达到10万,我现在控制到了2万”,而当死亡数达到10万时,他又会说 “本来要死亡200万而我控制到了10万”。我觉得特朗普就是一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也是一个典型的小聪明不断的人,他会见机行事,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总能为自己找到一个说辞。
环球人物:抗议示威活动未来的走向会是什么?
吕祥:各种各样的抗议活动会一直持续到大选,但是暴力事件应该慢慢会走向平息。因为暴力事件是在人的情绪最激愤的情况下发生的,而对广大的黑人群众来讲,他们也会意识到暴力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迎来更严厉的镇压,而且会让特朗普从中获益。虽然换一个总统不能从根本上改善问题,但至少和平的抗争能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改善,而暴力的抗争只会让他们更加凄惨。
所以,我们现在也看到,一些黑人在街头示威的同时也会积极地维持秩序。而另外一方面,很有意思的是,美国有一些白人至上组织,反倒会伪装成黑人在网上煽动暴力。最近,美国的几个社交媒体封掉了一批帐号,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些居心叵测的人。
· 抗议示威人群。
三、疫情政治化成抗疫最大障碍
环球人物:目前,国民警卫队内已经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死亡的非洲裔青年在尸检中也被发现已感染,抗议示威活动对疫情防控会产生什么影响?
吕祥:我们知道应对疫情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就是隔离,让人尽量少接触,这是最基本的医学常识。美国的疫情已经非常严重,染病人数、死亡人数都是世界第一,我们不希望看到美国疫情继续恶化,但现在这种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对防疫是非常不利的。部分州发布的数字显示,这几天的大规模聚集活动,使疫情恶化的迹象明显。同时,社会的动荡也会对医院、救护体系造成损害,让本已严峻的疫情现状雪上加霜。
环球人物:您觉得这会造成疫情第二次大规模的暴发吗?
吕祥:我个人不是医学专家,但从我的观察来看,不管有没有这次事件,疫情的第二次暴发几乎是注定的。目前,对于复工复产的同时如何防控疫情,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给出一个有效的措施。而从经济层面来讲,他们为了恢复经济又主动选择放松一些管制,这都为疫情的再次暴发埋下了伏笔。就疫情本身来讲,我们仍然认为寒冷的天气更益于病毒传播,所以,到了今年秋冬季,也就是11、12月份一直到明年,疫情还可能卷土重来。而美国大选是11月3日,届时可能会面临疫情第一波还没有结束、第二波就重来的局面。
环球人物:美国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间不断“甩锅”,甚至戴不戴口罩都成为两党之间制衡的政治工具,您觉得疫情失控与政府把疫情政治化有关系吗?
吕祥:我认为有很大关系。疫情开始在美国暴发之后,民主党人虽然不在行政职位上,但反应还是非常快的。比如,民主党在3月13号之前,就率先宣布要停止竞选活动,避免群众集会。当时,共和党人还嘲笑他们“胆小”,说他们在制造恐慌。特朗普甚至把疫情看作是民主党制造的“hoax(骗局)”,认为根本不存在新冠肺炎疫情。由此看出,特朗普政府一开始就把疫情当作政治事件处理,并采取政治化的应对。共和党为了党派利益而散布盲目的乐观情绪,导致群众完全没有防范意识,甚至戴不戴口罩、吃什么药都成了政治问题。
比如,特朗普极力推荐的一种叫羟氯喹的药引发巨大争议。我看到一个针对“是否应该使用羟氯喹”的调研,结果是70%的共和党人支持,80%的民主党人表示不支持。如果连用什么药都变成一个政治化事件,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美国很难就疫情防控措施达成一致。尤其总统本人带头“胡言乱语”,甚至 “用消毒液洗肺”这样的建议都被提出来了,防疫前景真的无法乐观。
环球人物:目前美国疫情后的经济重启进展如何?
吕祥:经济重启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美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收缩了5%,对于二季度的预测普遍是收缩程度还会进一步加大,可能达到10%—20%,甚至有人预估最坏的情况是增长率腰斩,这些可能性都存在。因为这次疫情造成的经济危机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年至1935年期间,主要是因为我们传统的经济学能解释的“供给过剩”,再加上股市泡沫造成的经济危机,简而言之,即供给端的问题造成的。2008的经济危机则主要是金融泡沫造成的。
而此次经济危机是供给和消费两端同时出现振荡,而且最主要的是人不能流动。我们知道经济要发展,一定要让人流动起来,而疫情之下,这就会成为一个悖论。要发展经济,人就必须动起来,当人一旦动起来,疫情就可能加重。所以如何平衡处理二者关系,对任何政府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美国目前这种混乱的政治状态下,想要有序复工复产非常难,所以,经济复苏前景也并不乐观。
环球人物:对于唱衰美国的言论,您怎么看?
吕祥:美国的实力在减弱,这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历史过程,今年疫情蔓延导致经济衰退也是不争的事实。但目前,国际上对美国未来的展望普遍还是不确定的态度居多。实际上,美国内部存在很多矛盾,或者叫作暗流,比如美国一些州要求独立的声音从没有间断过,在目前的状况下,暗流会不会发展成一次惊涛骇浪,这都无法预测,只能说everything is possible(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此前我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中曾经提到,现在是可以放飞想象力的时候,我们对各种“剧情”都要有所准备。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环球人物”,记者陈佳莉 周盛楠,授权察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