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月12日发布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
其中:河北收购355.9万吨,同比减少93.5万吨;江苏收购1083.5万吨,同比减少10.8万吨;安徽收购592.9万吨,同比减少222.4万吨;山东收购661.4万吨,同比减少54.4万吨;河南收购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湖北收购139.0万吨,同比增加6.8万吨。主产区油菜籽累计收购70.6万吨,同比减少5.1万吨。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264.1万吨,同比增加12.6万吨。
今年小麦收储比去年减少2成左右,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因为农民惜售吗?还是说今年的总产量有所下降?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消息,今年夏粮总产量达到了2856亿斤,比2019年总体上增加了24.2亿斤。因为去年小麦粮食就已经获得了大丰收,今年由于前期出现了长时间的降雨,造成了洪涝灾害,同时还有各种病虫害,造成局部地区的小麦减产绝收。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的小麦总产量比去年还有所增加,这说明今年仍然是一个丰收年,夏粮的收成是非常不错的。
今年以来从国际上看粮食价格普遍上涨,有的甚至出现了比较剧烈的涨幅,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从国内情况来讲,虽然粮食供应比较充足,粮食价格总体稳定,但是这两个月玉米的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上涨的行情。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民同样认为小麦的价格也会出现上涨,所以将手中的小麦暂时储藏起来,等待时机,希望卖出一个高价。
因此,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集中惜售行为,对夏粮收储工作一些影响。
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以来全球都爆发了粮食性危机。有些地区和国家甚至出现比较明显的粮食短缺问题,并且采取了相关的措施,禁止粮食出口,以稳定和缓解国内的粮食储量。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部分农民也采取了自己储备粮食的措施。在今天夏粮收割之后,并没有将所有粮食全部卖出去,而是留下来了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储备粮比往年储备的要更加充足一些,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不怕饥荒。农民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不过是出于本能考虑。所以在,减少一部分粮食销售的情况下,自然今年收储粮食相对来说就会减少。
实际上,主产区小麦的收购总量,每年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
以2018年为例,当年度,全国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95.9万吨,同比减少2151.4万吨;到2019年,全国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则高达6431.4万吨,同比增加1905.7万吨。
数据变动的背后,一个是小麦价格的波动,另一个,则是产量的变化。
但总体上,这种波动并未危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林云告诉记者,国人的主食主要包括小麦与稻米。“每年,我们的小麦产量在1.25亿吨以上,但每年的消费量,大致在9000万吨左右。”林云说,实际上,国内每年的小麦产量,是有一部分结余的,但外界之所以一直有“中国三分之一粮食靠进口”的说法,主要是指进口大豆。每年,中国要向海外进口9700余万吨大豆。“这些大豆,在国内也被列入粮食,但在国外,却是列入油料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就没有危机。
“中国一直是一个水土资源比较紧张的国家,”林云说,中国的粮食之所以能自给自足,一个是靠科技,另一个是靠土地肥力。所谓科技,就是对种子的优化,以追求粮食高产为主要目标;所谓肥力,就是大量施用农药、化肥,追求亩产量。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却是对土地的竭泽而渔,无法让土地得到休养生息,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下去,最终就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最终影响到粮食安全。
文雨 综合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微博、新浪新闻、第一财经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