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海水稻团队1月15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宣布,目前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今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拟用8-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的水稻 ,还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 。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 。
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全国的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2万亩扩大到10万亩;9月下旬起,10万亩海水稻陆续完成测产;其中,新疆喀什、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和山东东营、潍坊、青岛等地测评亩产均超千斤。例如,2020年9月25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岳普湖县公开测产。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最终理论亩产结果为548.53公斤/亩。
袁隆平培育的海水稻惊闻华夏,举世关注。但也引起农业科技界专家的广泛质疑。
著名水稻专家凌启鸿曾经著文指出:“陈日胜把在海滩地发现的野生稻定名为“海稻86”或称“海水稻”,都是合理的,不过它也仅是一个耐盐的种质资源,因此,不能把青岛用淡水稀释后的海水进行灌溉的耐盐品种也称“海水稻”。这是因为,灌溉水中80%以上是淡水,而且生产上都是把淡水直接灌入稻田。再则,生产上很难先用淡水稀释海水后种稻。海水灌溉种稻事实上不存在,“海水稻”是名不符实的伪命题。“海水稻”的名称,过分夸大了耐盐育种的作用,忽视了引淡水灌溉的基础作用,会引起误导。”
2018年6月22日,我国“海水稻之父”——科学家陈日胜在新浪微博@海水稻陈日胜 发表博文《关于海水稻的一点声明》,海水稻背后的种种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
1986年11月,陈日胜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的罗文列教授一起普查湛江红树林资源时,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海边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的水稻。穗子顶上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是红颜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当时罗教授叮嘱他收下522粒种子进行繁育,将海水稻种子延续至今。随后陈日胜在湛江默默无闻地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培育出了适合广东广西种植的海水稻品种“海稻86”及多个衍生产品。
但陈日胜的海水稻品种研究长期得不到国家的经费支持,2013年底才由私营企业富程集团投资500万给陈日胜做海水稻研究,但这家实力有限的私营企业对研发经费却十分吝啬,连位于湛江遂溪海水稻发源地的虎头坡种植基地的工人劳务费都拖着不发。后来,富程集团资金链断裂,富程集团被托管给武汉融众集团公司,北京海水稻公司就迁到武汉,进而才有了武汉海水稻公司(武汉海稻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9月3日,袁隆平院士邀请陈日胜到长沙谈合作研究海水稻的事情,袁隆平称青岛愿意拿出25亿研发资金,邀请陈一起研究海水稻。2016年10月,陈日胜受邀远赴青岛参加海水稻研发中心成立仪式,但袁隆平的合作承诺最后却无疾而终。
2016年11月,拥有“海稻86”一个产品的武汉海稻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与袁隆平洽谈海水稻合作事宜。
2018年12月10日,武汉海稻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起的“海水稻研究与应用研讨会暨武汉海水稻生物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出席,海水稻研发产业链正式落户武汉,继续挖掘和利用“海稻86”抗盐碱、抗病虫害、耐瘠、耐淹等基因资源。
后来,袁隆平的海水稻选育了耐盐碱的海水稻(陈日胜未明确说明是否为其培育的品种,陈日胜称2016年12月19日袁隆平参加三亚海稻专家会时还未与武汉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其基因鉴定并克隆出来,转移到高产的栽培稻,其后就有了青岛地方媒体到央视高调报道的袁隆平海水稻。
因此,袁隆平的海水稻还曾陷入转基因风波。有人指出,袁隆平的海水稻,应该先是用基因编辑技术使天然抗盐碱水稻品种获得雄性不育性状,然后再用传统转基因技术构建出转基因保持系,通过自交、回交,获得高纯度雄性不育母本(所谓非转基因的),再与高产优质的恢复系父本品种杂交,从而得到所谓的海水稻。
相关专家以海水稻未转入外源基因来给袁隆平的海水稻进行辩护。然而,转基因技术的广义定义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造生物的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关专家关于外源基因的定义显然就狭隘了。
科学家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担忧,绝不仅仅是所谓的转Bt基因的食品引入了Bt毒蛋白,更为重要的是转基因技术引发的未知的基因变异。水稻基因组有四五万个基因片段,而目前人类对于这些基因各自的功能了解还很有限,所谓的转基因技术只是恰巧找到了需要的基因(例如可以表达Bt毒蛋白的基因、抗草甘膦的基因,或是海水稻所需的耐盐碱的基因),而不是真正能够精准控制基因。
延伸阅读
红雨 综合自新华社、“读资讯”微信公众号、佟屏亚博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