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督查组在内蒙古自治区暗访时发现,当地交警为完成罚款任务,对过往货车司机乱管滥罚。9月8日,此事也被央视曝光。(文章详情:央视曝光:内蒙古公安部门下任务!交警乱管滥罚成常态!) 央视曝光后,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连夜派出3个工作组赴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会同当地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工作。
经初步核查,报道所反映的问题在上述地区确实存在。 紧接着多人被停职: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要求涉事地区公安局对分管交通管理的副局长、交警大队长、相关派出所所长和民警辅警停止执行职务。 乌兰察布市公安局、巴彦淖尔市公安局:要求交管支队分管副支队长、涉事交警大队长及相关民警辅警停止执行职务。
一顿操作猛如虎,可仔细一看,被罚的却大多是各涉事地区的交警大队长、以及民警辅警等人,为此很多卡友表示,对此有些失望。 因为这些涉事人员是停职了,但终究治标不治本,相比于国务院暗访,以及央视的曝光,这些人只是“小喽啰”的量级,处理结果似乎不够大快人心。 罚款创收的背后到底是谁在指使,又是谁制定的这项规则,乱管滥罚的源头究竟在哪个部门?这才是卡友们最关心的问题。
不止卡友如此觉得,专家对这次事件的处理也发表了相关看法。 9月11日,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杨小军指出,内蒙古交警随意罚款事件中,除了个别地区的相关人员应停职,国务院督查组还应对做出这种制度安排的源头部门进行审查。
“对查处违法违规次数设置最低要求,这种规定既不合法也不合理。国务院督查应该先从做出这种制度安排的源头查起,然后才是下级的责任追究。源头治理是根本,不解决好制度规定的源头,治理既不合理也不会有长效。”杨小军表示。
杨小军还表示,据他观察,多年来,量化考核交警处罚次数或处罚金额的情况难以杜绝,有两个原因。一是用简单粗放的方式管理警察执法,层层传导到一线,就变成执法乱来。二是由于经济利益驱动。 “虽然我们早就解决了财政收支两条线问题,但收与支两条线之间的关联问题没有解决。这也就意味着,公安机关上缴的罚款多了,财政部门返还的经费就更多。”杨小军说。
杨小军认为,未来解决该问题必须下猛药,出实招。首先严肃处理作出规定的上级机关,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其次,从政策上取消财政返还制度,使罚没款上缴、机关经费发放之间不发生关联性。最后,从纪律和责任追究方面经常性查处此类违法违规行为,比如专项整治等。
其实国家一直在帮卡友排忧解难,奔赴各地的督导组也通过多次暗访,为卡友解决了很多难题。不管是此前查处的辽宁地区违建限高杆,还是这次内蒙古“罚款创收”,都能看出国家对卡友群体的关注,以及对整治货运行业违法乱象的决心。(文章详情:国务院督查组暗访辽宁!约谈当地政府时,对方的辩解让人哭笑不得!) 暗访才能去伪存真,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为督察组扎实的作风,以及敢动真格的态度点赞!但同时也希望督导组整治违法乱象行为后,能彻查问题的源头,给广大卡友一个更加良好的营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