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安阳市林县(现为林州市)的红旗渠,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一个艰苦的年代,饱受干旱之苦的十万林县劳动者在太行山深处苦干十年,逢山凿洞,遇壑架桥,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是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赞誉的伟大工程,周恩来总理曾对国际友人这样赞誉红旗渠:“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这项工程,是新中国的制度环境下,在当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的伟大壮举。上个周末,我有幸赴林州进行体验学习,强烈地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中原大地了不起,奉献给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既有“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还有这个红旗渠精神。我想,它是是中原人民给中国精神、中国气质的一大贡献,是构成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一大来源。这里,择其要者,说点感悟。

01、是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

自力更生,在根本上被逼出来的。林县,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之间的太行山深处,由于山高路远,加上水土流失严重,旱魔肆虐。“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形像地描述了林县人民为山所困、因旱受贫的生存状况。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历史上的多年、连年干旱,加重了贫穷百姓的生存艰难。百姓盼雨,村村都建有祈雨的龙王庙,而贫困人家,往往会因干旱庄稼绝收,欠租欠债,甚至出现过人相食的凄惨场面。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至于穷人的家庭,则会受到地主、干旱、债务的三重折磨: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林县人民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为改变极度缺水的状况,自力更生,靠着双手、双肩,苦干出来的。从起初的蓄水为主、小型为主的水利施工,到1959年开始论证引山西省的漳河水,穿山进入林县,彻底改变林县缺水面貌,组织十万劳动大军,历时近十载苦干出来的。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看看使用后砸得变形的大锤,钢楔子,就会明白需要付出多大的苦力: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几乎全靠人力来施工: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遥想当时的劳动场景,联想中国劳动人民的品质,这种自力更生、坚韧不拔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靠勤劳的双手挖掉穷根,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这就是我们这样的农耕民族顽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内在奥秘。我们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均少,发展过程中不像西方列强一样吃了“野草”(掠夺殖民地财富和资源),我们只有靠劳动人民的勤劳苦干,才能过上好生活。林县人民通过修改红旗渠所体现的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这岂不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基因吗?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如同飘带,蜿蜒于巍峨的太行山上

今天的林州,有了水,一切都活了,物产丰富,山川秀美。子孙后代都因前辈们的艰苦奋斗而受益。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建设,从精神和人才上激励后来的林州发展。60年代干成了红旗渠,改革开放后的林县人民,林州人民秉持了这样奋斗的精神品质;同时,通过红旗渠建设,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建筑技能人才。十万大军走出太行山,奔赴全国建筑大市场。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380多个城市,都有林州建筑者的身影,其中,林州建筑队伍承建的郑州绿云小区、太阳漪汾苑小区、北京青年湖509号公寓、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工程获得了全国建设工程最高质量奖----“鲁班奖”,“林州建筑”成为全国的一个知名品牌。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林州建筑企业还先后承建了欧洲、非洲、中东地区的国外工程项目,1989年,林县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劳务输出县”,目前林州农业强壮劳动力的60%从事建筑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建筑业,银行储蓄存款的60%来自建筑业。建筑业,名副其实地成为林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致富的根基。这是红旗渠精神留给林州人民最大的财富!

02、是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

红旗渠的成功,离不开近邻----山西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红旗渠引水工程的成功,有赖于成功地引入山西平顺县境内的漳河水,这是一项跨省的引水工程,需要先修建拦河坝,再穿过连绵起伏的太行山引入林县。在项目论证期,作为世代邻居的山西平顺县老百姓理解林县人民深受干旱之苦,同意将自己境内的漳河蓄水并引入邻省。这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互助精神的具体体现。不仅如此,在蓄水时期,数万名林县施工人员在平顺县一没道路,二没住房。是平顺县的老百姓,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互助美德,积极热情地为林县修渠社员腾房屋,送木料。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图片来自河南人民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1973年版连环画《红旗渠》

水,作为农业之源和生存之需,历来都是矛盾之源甚至战争的导火索。战火延续达几十年的巴以冲突,要害就是对水源地的争夺。即使在我国历史上,也常有邻村、邻乡之间,大旱时节为抢水而引发的械斗流血事件。但在新中国的之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等因素使得因抢水引发的社会矛盾大为缓和。其实,水,在干旱时节是财富和生存,在洪涝时节又是麻烦和灾难,本身就需要上下游之间进行科学调度,互相体谅:上游在干旱时节更为有利,而下游在洪涝时节容易成为泄洪区。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旗渠的筹划、修改和维护,体现了河南、山西两省百姓互相理解和支持的伟大友邻精神!

红旗渠的建成,也有部队官兵的鼎力支持。在开工时,安阳驻军就支援8辆汽车,为修建大军运送物资。红旗渠修建过程中,驻豫部队拉练途径林县时,派出车辆为工地送水泥、煤炭等物资,官兵还与民工一起劳动,共同修渠。“军民鱼水情”在红旗渠建设中,得到生动的体现。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03、是勇挑重任的献身精神

红旗渠,在上世纪60年代的艰苦岁月里,用了长达十年努力,创造了“人工天河”的奇迹,离不开干部、党员、优秀分子勇挑重任的献身精神,这里举几个实例。

领导带头。县委主要领导杨贵、李贵走在修渠大军前列,条件再艰苦,工期再庞大,主要领导带头下工地,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人民群众就不怕;无论生活有多苦,人民也不觉得苦。无论任何年代,共产党人,只要坚持好这个吃苦在前的好传统,再艰难的事业,都会有成功的一天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先锋攻坚。在修渠过程中,无数的先锋人物,勇挑重担,展示了舍我其谁、攻克难关的英雄主义精神品质。共产党员任羊成,为了解决施工中松动的岩石伤人问题,担任突击队长,带领12名除险队员,腰系绳索,凌空飞荡,用勾撬除一块块险石,时刻都会有生命危险。在一次的除险石过程中,他被一块悬崖上掉下来的碎石砸在嘴上,三颗门牙横在口里,他吐掉碎牙,除险不止!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像任羊成这样的先锋人物,在红旗渠建设中多不胜数: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也有很多的劳动者,牺牲在红旗渠建设的工地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青壮年,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红旗渠: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正是奋斗者的劳动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才换来“人工天河”的落成: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一渠清水使全县从山坡到梯田,从丘陵到盆地,当时60成人口、3.7万头大牲畜的饮用水有了保障,林州人民的千年夙愿才变成了现实。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在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当年的红旗渠建设者被授予“最美奋斗者”国家级最高奖励,建设者代表受邀请到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颁奖: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李中建:感悟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的丰碑,是团结互助的历史见证,是党员干部吃苦在前、先锋人物勇挑重担的化身。愿这种精神品质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有了这种精神和意志,“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终究会变为现实!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