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子午:从疫苗、核酸到抗原,不能再让资本发国难财!

  3月11日,卫健委发布通知称,“经研究,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消息一出就迅速带动股票市场情绪,11日午后多家体外诊断企业大涨,万孚生物涨20%、安旭生物涨10.19%、热景生物涨11.17%、九安医疗涨10%。

  业内人士预计,抗原检测将在国内形成每年2000-3000亿规模的庞大市场。从疫苗、核酸,再到抗原,大流行肆虐之下,医药资本巨头已经转战到第三战场了。

  万孚生物董秘胡洪3月12日在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获批后,在自己微信朋友圈发布“此刻心情如下”并配上大笑表情包,引发舆论争议:

  当然,某些“二极管”看到笔者谈这个问题,又要骂笔者“反科学”了。

  笔者谈疫苗问题的时候,他们连文章都没细看就来骂,却不知笔者反对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1、疫苗生产不能交给资本尤其是外资,安全放一边先不说,光是这定价权就是大问题,采购疫苗主要用的全民医保基金,而且是老百姓自己交的医保,按照现在的价格加强针一针针下去医保基金未来够不够?2、不应该把抗疫的方向押宝到疫苗本身,而抹杀了中医药在防治方面的功劳,甚至由此走向放弃中医抗疫主力地位的歧途。

  有网友怒批:这是在“发国难财”,“在奥密克戎席卷全国的时刻没有考虑他人感受”……

  笔者谈核酸问题的时候,他们同样连文章都没细看就来骂,却不知笔者一贯是支持通过核酸筛查手段坚持动态“清零政策”的,(放弃“动态清零”造成大面积爆发导致医疗资源被挤兑的后果,远的不说,近的香港摆在眼前,就连被网红们夸赞的上海,六院也刚刚发生了医务人员的肢体冲突,这还是在医疗资源在全国遥遥领先的上海)笔者反对的同样是把核酸检测交给资本手中。交给资本的后果,第一个还是总成本的问题,第二个问题一个活生生的被发现的例子,就是两个月前发生在河南的、最终不了了之的某检测公司区域负责人“涉嫌故意传毒”的事件。(参见:警惕“人为”灾难!从灾难资本主义说起)

  这次资本转战到“抗原检测”这个第三战场,笔者还是要表明笔者的态度,哪怕又有“二极管”来骂。

  笔者不仅不反对,反而是很早以前就呼吁过开放国外早已使用的抗原自主检测。

  之前为了给没有开放抗原自主检测找理由,有人质疑抗原检测的精度问题。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1、任何检测手段都存在精度问题,就算是核酸检测,几十元成本的检测手段跟上万元成本的检测手段精度能一样吗?有些病例前者需要测几次乃至十几次才能发现,后者一次就能精准测出;

  2、目前通用的核酸检测,是通过病毒Ct值(注:通过RT-PCR技术实时监测反应管中荧光经历多少循环数达到预定的阈值,病毒核酸浓度越高,荧光强度越高,循环阈值CT越小)判断患者是阴性或阳性,这本身就是“人为设定”的动态标准,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标准。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负责任的态度,中国定的Ct值标准为40(高于40为阴性,低于则为阳性),而国外普遍采用的标准是30或35,此次冬奥会期间的闭环管理还遵循国际做法调低了这个数值;

  3、对于Ct值在30-45的人而言,抗原检测出现“假阴性”的概率的确很高,但这个区间的患者基本没有传染性;即便是Ct值在25-30的患者,其传染性也比较低;而目前的抗原检测试剂对于Ct值低于25的患者,检出灵敏度达到95%以上甚至100%。其实已经能够很好地筛查出具有超强传染力的感染者,尽早阻断社区传播。

  此外,抗原检测还有一个核酸检测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不需要专业的实验室和设备,老百姓得到可靠的检测盒,按照指定的几个简单步骤操作,在家就能独自完成检测,而且十几分钟就能出结果。

  当然,有人担心“群众不自觉”,在家检测出阳性了还隐瞒不报。这种现象不是说不存在,而是不能作为不开放抗原自主检测的理由,而且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事实上,现在即便开放了抗原检测,也加了一道“保险”——“抗原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仍是感染确诊依据”。笔者完全支持加上这道“保险”。

  两年来“动态清零”政策所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牺牲,这是毛主席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哺育的中华儿女身上特有的优点。而中国抗疫能否最终取得胜利,就看能够坚持群众路线了,抗原自主检测为今后抗疫战场的人民战争提供了一件有力的武器;如果再配合中医药的预防推广,特别是让普通群众都能学会中医自我保健,提高自身正气和身体免疫力,最终战胜病毒也就是必然的了。

  说完支持抗原自主检测的理由,笔者再来说说笔者反对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抗原检测试剂盒的成本组成中,辅助材料和包装材料占比50%,检测抗原抗体占比20%左右,硝酸纤维素膜(NC膜)占比10%,PVC胶板大概在2%左右。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研报显示,目前我国抗原自检试剂的单人份生产成本约为2-3元;在量产规模的极限条件下,生产成本低至1.5元!

  此前,我国企业生产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全部用于出口,目前出口欧洲均价约0.9美元/人份(5.5元人币),出口美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约2美元/人份(12元人币)。截至3月13日,在国内获批销售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的企业已达10个。

  然而,部分企业已经开放预售的抗原检测试剂盒,终端市场定价竟然高达30多元,低的也要25元左右;广州万孚生物给医院提供的20万人的带量采购报价也高达16.80元/人份(已经省去了流通环节成本)。这些企业此前已经在向国外出口,根本不存在产能爬坡需要初期高定价的问题。

  这个定价不能说是很疯狂的暴利,但也的确算得上暴利了。算上流通环节成本以及给企业保留合理的利润,笔者预期的抗原检测试剂盒终端定价应在5元左右,这才是老百姓日常能够承受得起的价格。

  难道核酸检测的弯路还要再走一遍吗?从2020年到2021年底,核酸检测总费用由最初的每人份100多元降至30多元,这是国家出面通过省级集中招采的结果,就这样核酸检测企业依然趋之若鹜“有得赚”;这也反映出了核酸检测的真实成本,折射出之前的核酸检测有多么的暴利!承受这个暴利的,同样是对全民医保资金的透支。

  笔者不想听“抗原检测试剂盒会慢慢降价”这样冠冕堂皇的说法,毕竟抗原检测的这个钱是由老百姓自己直接出。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尽早出手,对抗原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指导区间,而不是任由相关企业一上来就采取高定价的政策。

  此外,抗原检测试剂准入门槛比较低,欧盟认证的标准也不高,这导致市场上抗原检测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即便是国家批准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能不能全部保证合格也是一个问题。将抗原检测试剂的生产完全交给数家资本企业,将来会不会碰到滥竽充数甚至类似两个月前某检测企业负责人“故意”干坏事的情况?

  笔者以前的文章多次讲过,相比医院的私有化或是公立医院的利润导向问题,医疗器械及药物生产销售领域的产业化、资本化问题更加严重,它直接推高了全民的医疗成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隐患。两年多来的抗疫,我们从资本转战的三个战场,对这些问题有了更直观也更紧迫的认识,希望改变也能先从抗疫这个战场开始。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