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全网暴怒!小学教材插图画风诡异引争议,谁在毒害孩子们的审美?



在你的印象当中,小学课本里的插画是什么样的?
 
举着钢叉、机灵勇敢的闰土,还有身着蓝白相间校服的李雷和韩梅梅?
 
当时画里的孩子,朝气蓬勃、非常阳光。
 
 
小时候拿到新书,最先翻看的就是这些插画。
 
它们是我们无以复刻的青春。
 
可现在的孩子使用的教材中的插画,竟然是完全另外一副样子。
 
5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巨大争议,连登7个热搜。
 
 
网上的图片显示,这些备受争议的插画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涵盖一年级到六年级,于2012年或2013年审定,版式设计和插图来自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
 
 
这些插画中的人物和孩子们毫无美感。
 
他们眼距过宽,塌鼻梁,发际线奇高,疑似裸露隐私部位,有的居然还有纹身,以及穿着星条旗服饰、兔女郎等形象。
 
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已做出回应,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先看一看以前教科书中的插画。
 
 
 
 
 
每一副插画都充满细节、生动无比。
 
再看一看人教版数学教材,简直刷新了认知下限。
 
网友们对这些插画表示“丑陋”、“震怒”的同时,还发现这些画依稀透着奇怪。
 
为什么比数字时要吐着舌头?
 
 
直角比一比,却暴露隐私部位?
 
 
戴红领巾的小学女生,为什么腿上有奇怪的花纹?
 
 
以下孩子们的打扮穿着,更令人深感不适。
 
 
 
 
画得丑可能是审美问题,但印在教科书上的中国孩子,为什么要个个眯眯眼、穿着美国国旗花纹的衣服?
 
这面国旗甚至是倒着放的。
 
 
难以想象这是怎么过审最后印刷的。
 
同时,还有网友指出,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儿童书籍《流汗啦》中,也有非常猥琐的插图。
 
 
男孩子舔女孩子胳膊上出的汗
 
对此,知名插画师团队乌合麒麟表示,对比二十年前和今天的教科书插图,引申为审美衰退、文化衰退等问题,“我觉得大部分的事还是要就事论事。”
 
 
乌合麒麟的意思是,报酬给的少可能是找不到二十年前那样的好画手的。
 
但有网友表示:别看插图可能不起眼,但儿童处于早期认知阶段,对于具象的插画、实物却有很高的关注度,当小孩子看到诡异的画风、暴露的器官、不雅的举止影响是深远的,说会教坏几代人都不是夸大。
 
 
经网民搜索,负责绘制这些插画的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负责人吴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装潢系书籍装帧专业。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去年的清华美院眯眯眼,究竟发生了什么?
 
究竟什么是美?
 
 
 
2021年6月,清华美院的毕业服装展被骂上热搜,还上传到了YouTube上,本以为是露脸,却遭到广泛质疑。
 
原因不是出在了作品身上,而是出在了模特身上。
 
我们先看看清华美院今年的毕业服装展——
 
 
 
 
有没有觉得这两个模特眼神很“犀利”。
 
 
 
有没有觉得这些模特的眼神都很“犀利”。
 
所有的模特差不多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最关键的还是“眯眯眼”,这种审美是典型的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这次不是杜嘉班纳,不是西方媒体,而是国内高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眯眯眼”是在侮辱谁?
 
在去年的世界女排联赛上,塞尔维亚运动员杜尔德维奇就因为对泰国运动员有“拉眼角”动作,直接被禁赛两场,罚款2万瑞士法郎。
 
这是对亚洲人的一种“歧视性”动作。
 
 
不服的话,再看看《纽约时报》怎么说?
 
“眯眯眼”是对东亚的一种歧视性称呼。
 
西方人接触到的第一批东方人,可能是苦力,也有可能是远洋劳工,表面上不同于白种人的特殊标识,在一个多世纪中不断地被放大、渲染。
 
 
关键是中国人的眼型分为很多种:
 
杏眼、丹凤眼、吊眼、柳叶眼、狐狸眼、铜铃眼、桃花眼等等......
 
单纯的眯眯眼还真不多见,清华美院上哪一下子找了这么多眯眯眼的模特?
 
是因为这些“眯眯眼”的模特在中国时尚圈非常普遍。
 
把西方国家用来嘲笑东方人的“眯眯眼”当成了国际化的审美,还奉为圭臬。
 
别人的刻板印象投射到了自己的T台上,糟粕反倒是成了文化瑰宝。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化妆师把中国人按照西方人的审美标准全盘接受了。
 
以前,这样的面孔只会出现在其他西方大牌的时装周上,但现在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舞台上。
 
审美趋同一致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种不自觉的“民族矮化”。
 
 
中国难道就没有拥有文化自信并且优秀的设计类院校吗?
 
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中央工艺美院“中国的包豪斯”。创建这所学院的元老们,不少有留学欧洲的经历。
 
庞薰琹先生到法国接触了偏向纯艺术的现代派,同时对为生活而设计的装饰艺术学院深感兴趣,郑可先生则直接受到了包豪斯的影响……
 
 
追根溯源,将中央工艺美院与包豪斯做对比并不为过。
 
曾经,工艺美术是中国的骄傲,是东方的骄傲。
 
可如今呢?
 
当初最好的设计类学府,被清华大学吞并,成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部分,当年很多美术生都认为,清华的含金量远没有央工艺高。
 
在设计类学科里,虽然清华美院依旧实力不俗,依旧万人向往,但是对于中国的美学,却仿佛从此失去了独立一般,沦为一切的附庸,从此不在。
 
 
绘制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的吴勇,也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在时尚圈被西方意识形态占领之后,还要对中国的少年儿童进行新型洗脑?
 
 
 
刘慈欣在《三体》中提到过一个叫做“思想钢印”的概念。
 
凡是被机器打上这种钢印的人,都会思维固化,借以控制人类的意志
 
小说里是这样描述的:
 
“当某个信息进入大脑时,通过对神经元网络的某一部分施加影响,我们可以使大脑不经思维就做出判断,相信这个信息为真。”
 
把思想钢印作为一种公共设施的东西对社会开放,再进一步形成信念中心。
 
 
而“毒教材”的功能不亚于此。
 
通过控制下一代的思想来达成个人的主观意志,宣泄个人民族仇恨情绪。
 
无辜的孩子们却成了几个受极端思想控制的成人的牺牲品。
 
当孩子们翻开课本看着虚构的故事却信以为真的时候,仇恨的火苗就这样播种在了更多维吾尔族人的心里。
 
潜移默化中,将更多人引向认知歧途,产出同样被“思想钢印”固化后的人
 
这才是“毒教材”对下一代的荼毒,正中要害
 
 
示意图
 
类似的事情还有前两年香港被曝光的“毒教材”。
 
2019年的末尾,香港乱象横出。
 
当时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坊间流传着一本绘本童话。
 
这本“黑暗邪恶”的绘本童话,让人们看到香港教育已经“出事”了。
 
这本被曝光的绘本名叫《这个童话算不算是童话》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忠郭”的霸道国王想征服所有子民,
 
好在一个叫“自由港”的地方,被魔法师下了50年不得入侵的魔法,“自由港”内的人民才能生活安康。
 
想尽快统治“自由港”的“忠郭”派巫婆到港设立“传送门”及施“洗脑”黑魔法,将“自由港”子民送到“忠郭”管制地方处置。
 
“霸道国王”、“巫婆”、“黑魔法”……种种隐喻,其含义不言而喻。
 
“忠郭”是中国的谐音,“自由港”则是香港,而拯救了“自由港”的魔法师则是英国。
 
用这样扭曲事实的黑暗童话启蒙孩子,向孩子灌输“仇中亲英”的思想。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长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
 
从教材入手是自上而下,把地方下一代的“未来和希望”推入深渊
 
还有让港毒们钻了空子的香港通识课教材。
 
 
由于自2009年开始缺乏监管,各版本课本无需送审,部分持反中立场的老师参与了课本编写工作。
 
借此在教材中强调“香港人”不是“中国人”,并丑化内地人形象。
 
这些教材中传输的“毒思想”,都为2019年的香港乱象埋下了伏笔
 
中国的教材,真应该清洗清洗了。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