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申鹏:苏联的叛徒死了

  8月30日夜,苏联的叛徒、西方的朋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戈尔巴乔夫死了。

  他死之前,苏联已经死了31年了。

  开酒,放歌,敬苏联,敬伊里奇同志,敬阿赫罗梅耶夫元帅,敬泉下的每一位无产阶级烈士,敬那些被抛弃的工人、农民,敬那些被羞辱的红军战士、敬那些被贱卖的英雄勋章......

  戈尔巴乔夫最大的问题,在于虚伪、愚蠢、自私而不自知。

  他拿到“诺贝尔和平奖”时候的喜悦是真诚的,他对自己的“功绩”是赞叹而自恋的,他最在乎的不是国家的未来,也不是人民的诉求,而是西方对他的评价,他当年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躲在办公室,大声朗读西方媒体在报纸上对他的赞美语句,一遍又一遍,秘书推门进来的时候经常看到他读报读到泪流满面、激动莫名。

  他死了,对他不吝溢美之词的是“西方的朋友们”,看看CNN的评价吧:“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在其他国家比在国内更受尊敬的领导人。在西方,他是饱受尊敬的结束冷战的诺贝尔奖得主”。

  戈尔巴乔夫真以为是他是被选中的人,真以为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实际上,他确实是被“两个世界共同选中的苏联领导人”。

  英国首相曾说她的智囊团早就向她推荐了戈尔巴乔夫,因为他“不够谨慎、容易被诱导,极其爱好虚荣。他与苏联政界大多数精英关系良好,因此通过支持他,他能够掌握大权。”

  撒切尔夫人还说:“通过武装对抗、军备竞赛等手段拖垮苏联,这个过程很漫长,而通过支持经我们帮助过的人担任苏联领导人,这可能会帮助西方实现瓦解苏联的目标。”

  实际上,撒切尔、戈尔巴乔夫、里根三人“私交很好”,在苏联解体之前,撒切尔和里根对戈尔巴乔夫评价都颇高,1984年12月戈尔巴乔夫首次访问英国,撒切尔赞扬他“迷人而幽默”,4个月后,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随后,撒切尔夫人给美国总统里根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写到:“他态度比较开放,很聪明。非常友善,是个有魅力和幽默感的人。”“我确信可以和他进行合作,实际上,我还挺喜欢他。

  1984年的时候,虽然戈尔巴乔夫已经是国家领导人、二把手,但他在苏联民众中并没有根基和威望,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出访英国的时候,撒切尔夫人给他一个机会,西方国家一般情况下对苏联领导人都很冷淡,但对戈尔巴乔夫却非常热情,全程电视直播,苏联人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饱受西方欢迎、年轻、有风度,有魅力、反应敏捷”的领导人.......西方世界动用强大的传媒手段,塑造了一个“两个世界都欢迎的苏联领袖”。

  而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前,美国总统里根也通过前总统“老好人”卡特给苏共高层带话,说戈尔巴乔夫上台,才是对美苏两国最好的结果。

  就像《三体》中的程心一样,是三体和地球“两个世界推选出来的领袖”,有助于“世界和平”。

  戈尔巴乔夫贪名,一生以改革先锋、民主斗士自诩,还在位的时候,就喜欢出书,当时戈尔巴乔夫改革陷入泥潭,但他却能把自己的“改革经验”写成书,畅销一时。戈尔巴乔夫的妻子赖莎写的一本小薄书,并没有多少知识含量,也没什么价值,却得到美国出版方300万美元的稿费.......

  戈尔巴乔夫身边有一个“得力助手”,叫做雅科夫列夫,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主管改革时期的苏联意识形态。1985年12月底,雅科夫列夫给戈尔巴乔夫呈送了一份长篇变革方案。在这封题为“政治发展的无上命令”的长信中,雅科夫列夫认为:一切日后改革的目标是人。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的方式就是要摆脱苏联共产党的权力垄断。雅科夫列夫当上宣传部长后,进行了苏联媒体大换血,把大部分亲苏人士换掉了,换上了大批反苏亲西方人士。《星火》杂志成了亲西方喉舌,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抹黑社会主义革命,鼓吹私有化和自由主义。

  而雅科夫列夫,其实是西方着力培养出来的一颗棋子,他有“优秀”的赴美学习经历,回国后就成为了宣传部门领导.......苏联前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在1992年回忆录指出:“在克格勃档案中至今保留着50年代雅科夫列夫、卡卢金留学时代与中央情报局基干人员的合影,但克格勃当时并没有弄清中央情报局是否招募了他们......”。

  戈尔巴乔夫是一个农场里长大的孩子,但他却是“二十大一代人”,苏联存在一个“六十年代人”问题,也被称为“苏共二十大的儿女”。并不是六十年代出生的,而是六十年代时期的年轻人。这代人在青少年时期,都亲眼见证过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本身属于“信仰坍塌的一代人”。秘密报告看似只是否定的斯大林,实际上却把整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历史污名化、庸俗化了,给一代人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戈尔巴乔夫有一份无可挑剔的履历,1950年中学毕业后考入莫斯科大学,并担任法律系共青团书记,从基层干起,先在基层团委任职。历任边疆区党委组织部长、斯塔夫罗波尔市委第一书记、边疆区第二书记、区党委第一书记,到1971年3月,他当选苏共中央委员......从履历上看,他是一个苏联官僚体系培养出来的“精英”。但这样的“职业官僚”,思想上却早已被打上了“反共”的思想钢印。

  戈尔巴乔夫能上位,还因为他长期服务中央高层领导,他年轻时在边疆区任职还有个好处,就是容易接触到高层人物。苏共中央机关和领导人的疗养区就位于边疆区,安德罗波夫、苏斯洛夫、柯西金等都来过这里疗养,负责接待的就是戈尔巴乔夫,戈氏给这些人留下了良好印象。戈尔巴乔夫是一个标准的“两面人”,日后成为“改革派”的他,却在勃列日涅夫在位的时候对勋宗极尽肉麻吹捧.......

  斯大林或许没想到,在他和他的战友们打赢卫国战争后保护的那些孩子们,被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收割了。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正是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他们打心眼里就不信任社会主义,不信任苏联的革命史,不信任这个国家的一切光荣和梦想——他们是苏联自己培养出来的“河殇一代”。

  在戈尔巴乔夫的纵容和示意下,苏联开始了自己的“历史虚无主义”,他们不是否定斯大林,而是否定整个苏联的合法性,否定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的合法性,1989年,哲学博士亚·齐普科发表长文《斯大林主义的起源》,认为十月革命是“激进主义”的产物,强行中断了俄国社会正常历史进程,1917年到1988年“激进主义”思想和社会实践是现今社会的主要障碍。1990年3月12日,已成为“民主联盟”主要成员的尤里·阿法纳西耶夫在全苏人民代表大会上公然指责列宁说,“我们的整个历史是靠使用武力和暴力写成的。如果我们的领袖和缔造者(列宁)为某种东西打下基础的话,那就是国家暴力和恐怖政策的原则。”.......全社会使用小说、纪录片、电影去肆意抹黑列宁和他的同志们。

  戈尔巴乔夫所宣称的民主,却是双标的:1987年苏共中央一月全会上,他号召实行“最大限度的公开性”,要求“苏联社会不应有不受批评的禁区”。戈尔巴乔夫在会议闭幕词中提出要“让人民知道一切”。然而,所谓的批评只能批评列宁、斯大林这些党的创始人和苏联领袖,他自己是不接受批评的。

  1988年,一个普通苏联教师妮娜.安德烈耶娃在媒体上撰文《我不能放弃原则》抨击苏联全盘否定历史诋毁斯大林的环境.......戈尔巴乔夫如临大敌,回国后接连两天召集政治局开会,专门讨论安德烈耶娃的文章,形成的会议记录长达75页。戈尔巴乔夫明确把文章定性为“反对改革的行动纲领”,还扬言揪出“幕后黑手”。同年4月5日,《真理报》以编辑部名义用整版篇幅发表由雅科夫列夫执笔并经戈尔巴乔夫修改的长文,严厉批判安德烈耶娃的观点。各种报刊随后表态支持《真理报》的文章。《苏维埃俄罗斯报》后来被迫公开承认错误。”……“自由派”掌控舆论之后,普通民众有“言论自由”吗?

  戈尔巴乔夫时代的经济改革中,有一个著名的“500天计划”,“500天计划”是沙塔林等人经戈尔巴乔夫授权,根据亚夫林斯基、叶利钦等人提出的方案修改、补充而成。该计划主张在大规模私有化的基础上,从1990年年11月1日到1992年3月14日的500天内,分四个阶段将苏联从计划经济迅速过渡到市场经济。经济学家借用医学上的术语,称这一激进方案为“休克疗法”。这份由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谋士和美国情报部门共同参与制订的“500天计划”以上千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为诱饵,逼迫苏联采取激进市场化手段,目的是促使苏联全面放开市场,将苏联国有行业全面私有化,将苏联经济纳入西方自由市场模式的轨道。

  戈尔巴乔夫将经济改革完全寄希望于西方“七国集团”的援助,甚至为了获得西方的支持,不惜在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政策上迎合西方的要求。戈尔巴乔夫执政的6年时间里,苏联政府外债从13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随着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戈尔巴乔夫多次向“七国集团”的首脑乞求财政和经济援助。但西方国家却“口惠而实不至”,找出各种托词,始终不肯给苏联任何实质性的资金和贷款支持。

  而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下,苏联的经济开始真正衰败,1987年初,苏联工农业产值已经开始明显下滑,到了1989年,苏联财政预算首次出现了赤字,真正的崩溃则发生在1991年。与1985年相比,当年经济增长率从+2.3%下降到了-11%,黄金储备从2500吨下降到240吨,外债余额则从250亿美元增加到了1039亿美元。1990年前10个月,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比1989年同期下降3%、0.8%和2%。经济形势极度恶化造成社会日用消费品市场供应急剧紧张,各地商店货架空空如也,引发职工群众日益不满。1989年前7个月有500多家厂矿企业先后爆发罢工....... 所谓“人民排队抢面包”的景象,正是出现在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之后........

  戈尔巴乔夫喜欢被拥戴、吹捧的感觉,他沉溺于在在民众之中作秀,享受所谓的“民心”,戈尔巴乔夫号称要解决官僚机构的腐败问题,但正是在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官僚体系的腐败到达了顶峰,单单是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每年的花费就超过了400亿卢布.....

  戈尔巴乔夫并不知道自己是个虚伪、愚蠢的草包,他在各种场合表现得“激进”、“开明”、“大胆敢言”,善于发明新名词,什么“新思维”,什么“民主的社会主义”,空话废话一箩筐,夸夸其他口若悬河,却并没有改变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他故作大方,放出并支持了各路“反对派”、“改革派”,却并没有改变苏联官僚体系的政治风气,反而让更反共的叶利钦之流掏空了苏共、攫取了大权。

  他对西方世界的千般真诚、万般热爱,只换来了施舍小丑一样的电视广告。

  无论如何,列宁和斯大林依然在人们心中活着,而虚伪自私、自我感动的蠢货,当年像垃圾一样被抛弃,未来也只会成为历史中的“垃圾”。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