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呼吁国家卫健委严查“过度防疫”问题

  9月以来,全国29个省份报告新增本土感染者,部分地区社区传播和疫情外溢仍未完全阻断,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应该说,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在绝大多数地方都得到很好的落实,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三令五申之下,一些地方在执行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乱作为和权力滥用的现象,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不可低估。这同时也说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一再强调“九不准”、曝光典型案例非常必要,其他地方应该引以为戒。

  这段时间有很多地方曝出疫情防控问题,存在着“过度防控”有悖于“精准防控”的现象。对此现象,笔者呼吁国家相关部委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查处。及时梳理社会民众反映的过度防疫现象。

  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已经将近3年,我国举国动员外防输入内控清零,取得了举世触目的成果,积累了成功防控疫情的经验。但是,应该看到,一些省市区县防控疫情中过度检测过度隔离过度防控的倾向普遍存在,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秩序,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收入,严重影响农民的耕种采收。这个问题值得引起社会和决策层的重视。

  从社交网络媒介上一些地方存在明显的过度防控,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损害的是社会经济发展,一些地方在疫情防控期间“用力过猛”的情况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一些“硬核”行为变成了“硬来”行为。例如,一些小区禁止返乡人员进入、例如给农民家房门上锁,严重违背国务院联防指挥中心政策法规,国务院明确要求隔离不得门外上锁,等于明确禁止了一些地方的乱来行为。

  要防止疫情防控出现乱作为问题,光靠地方自觉执行不行,还需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保障,即需要地方政府令行禁止,也就是必须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疫情防控方案和“九不准”的要求。在疫情防控中,对防疫措施执行不力而导致疫情大面积传播蔓延的干部进行问责,有助于增强地方干部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对防疫过度的地方也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真正使“九不准”规定“长出牙齿”来,成为任何人都不敢轻易触碰的“高压线”,不敢随意在措施上层层加码,避免防疫过度造成次生灾害。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搞简单化、粗暴一刀切,合理释放经济发展空间,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才能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在应对疫情危机中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赢。国家层面三令五申,在防疫方面不允许地方上层层加码、出台土政策,但有的地方还是打着防疫需要的旗号变本加厉,甚至掺杂了其他因素。这并不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其本质是把“防疫需要”当成懒政和乱作为的挡箭牌,老百姓对过度防控影响的生产经营是有看法,有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就需要地方秉承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化解困难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概用防疫的手段来遮挡,以防疫为名行懒政之事,行乱作为之实。

  疫情防控工作的每一环节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稳定。疫情防控“大考”之下,严紧细实是对防控工作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依法防控疫情,牢记有权不能任性。执行有力,是比巧干,是比精准,不是比谁更粗暴野蛮。只有地方管理者在法律的框架下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不为自己帽子乱作为,才能让身处疫情重压下的民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安全。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雷正龙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0月13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要求各地加快精准流调,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要及时精准划定中高风险区,及时采取坚决果断的管控措施,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方便群众生活及出行。对风险区域外的学校、餐饮等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坚决避免“一关了之”,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而有些地方恰恰和这些要求相反,老百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这就需要我们相关部门确实履行职责,为相关措施保驾护航,才能让老百姓免受过度防疫之苦。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