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核子基因被全网声讨的同时,广西柳州也火了——柳州是全国少有的不做大规模核酸、只在医院做核酸的城市,三年来确诊数仅有24例,网友调侃称这是一座“病毒绕着走的城市”,与其它那些被商业机构垄断核酸检测市场、隔三差五全员大筛、却依然止不住疫情反复的诸多大城市形成了鲜明对照。
除非是螺蛳粉里下了中药,否则这不能视为幸运。柳州并不是偏僻小城,而是人口四百多万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规模与人流活跃度仅次于省会南宁,与之同等规模的国内大中城市三年内几乎都被病毒虐过。
核酸检测本来是击退疫情最重要的武器,从筛查数据能够清晰地读出疫情发展规律,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然而当孕育出一个爆发的核酸产业和无数的商业核酸机构之后,疫情与筛查之间的关系变得诡异起来。
第一波征兆发生在北京。今年四五月份疫情袭来,北京一个月间不断升级筛查措施,从三天两检,到隔天一检,甚至连续一周每天一检,每天都要把两千万人过一遍,努力到了极限,然而每日新增始终稳定在50上下,不见多,也不见少。这个现象为什么奇怪,通常在病毒与防疫的博弈过程中,每天几十例的阶段是不可能持续很久的。如果当地措施到位,它很快就能下降清零,而如果防控力度不够,那疫情很快会上升到每天数百例的下一阶段,这是各地无数次验证过的规律。
于是5月下旬开始,北京警方介入调查,10天之内查获了3家核酸检测机构涉嫌违法犯罪。它们的主要手段是把10混1样本稀释为30混1,偷工减料扩大利润,其直接后果就是检出率的降低,造成社会面始终无法“捞干筛净”,全员筛查再勤也总会漏掉一部分病例继续隐匿传播,反映在数据上就是每天几十例的跑冒滴漏。3家核酸机构几十人被刑事控制之后,高位徘徊了一个月的数据立竿见影开始迅速下跌,一周左右就实现了社会面清零。
此后其它地方也不断曝出核酸机构违规造假的事件,却再也没有北京那样的处置力度。常态化核酸和全员筛查的策略推广到了全国,同时奥密克戎也在各地肆虐,5月份的怪象开始在全国复制。甚至有不少地方封控了好几个月,筛了一轮又一轮,疫情数据始终不好不坏,把当地经济也是拖得半死不活。
像北京这样把违法核酸机构送进监狱的案例太少,所以无法判定各地疫情与检测之间的神秘关联。但从一些确定的因素,柳州经验至少有以下优势:
第一,以公立医院为主的检测服务,排除了商业机构因趋利而造假的倾向。第二,利用正规的医疗人员,降低了商业机构雇佣非资格人士不规范操作导致取样质量低下的概率。第三,利用遍布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均衡而且降低了新建社会面核酸点的成本。第四,减少非必要的全员核酸,以及频度过高的常态化核酸要求,等于降低了排队采样期间的交叉感染,而此类感染已经成为最近一波疫情的重要渠道。
商业机构总是趋利的,监管不到位肯定会设法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稀释样本或者降低雇佣人员门槛,都是最有效的办法。成倍的偷工减料操作,很容易催生暴利,更加大了违法违规的动力。甚至为了长期获利,会出现蓄意散播疫情等令人发指的事情,某地已经曝出核酸采样人员阳性之后继续工作的案例。而很多疫情迁延不愈的城市,居民长时间封控,每天就下楼做个核酸,居然也会不断感染。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核酸采样环节正在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
对此,多地已经有所警觉,广州、北京等地纷纷优化核酸检测服务,宣布对部分人群实行免检,包括长期居家老人、三岁以下婴幼儿、在家上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无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每日核酸检测。
柳州并不是神奇,只是恰好避开了几个坑。其三年来相对克制的防控举措,也恰恰跟国务院二十条相吻合。这证明,并不是精准防控不管用,而是有人在背后设陷阱。防疫大业绝对不能被利益绑架,也绝对不允许任何机构发国难财,严刑峻法打击机构犯罪,是战胜疫情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