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理论版《思想纵横》聚焦重视发展我国实体经济的问题。
今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就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并特别提醒我们:“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
这次会议提出,要重视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前瞻谋划;要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促进国内外产业深度融合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
人民日报的理论文章也深刻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作为应对经济领域各种风险挑战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
综观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政策导向,发展实体经济,不只是我国经济面对的主战场,也是世界经济面对的主战场。
当前,国际的产业竞争已上升到“体系”的竞争,其中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已再度上升到许多国家的战略。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包括美国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内的上百位跨国企业高管时表示,希望他们加大在法国的投资,推动法国基于绿色创新的“再工业化”转型,并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 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 “回归” 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德国政府早就提出了“工业4.0”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该战略已经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
美国自2016年开始,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就积极号召美国制造业回流,以增加本国的就业,改善本国的经济状况。之后的两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拜登,不仅提出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口号,而且政府部门还采取了促使制造业回流的举措。一方面歇斯底里打压、掏空别国产业;另一方面采取了相关的支持和鼓励企业回流的一系列具体税收及补贴,已确实收到效果。特朗普当年把“制造业回流”看成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关键。
所谓“制造业回流”是指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投资和生产从国外向国内转移的一种现象,它既包括把海外的工厂迁移回国,也包括在国内建设工厂,取代在海外建厂或采购的计划。
比较下中美两国在一、二、三产业构成及占比发现,中美在经济结构、产业支撑上存在数质量的巨大差异,各有千秋。
美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很低,常年保持在0.9%左右,可见美国并不靠农业来赚钱。
中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高于美国,中国每年的第一产业增加值都超过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关于第二产业,美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9%左右,近些年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所以整体占比略有提升。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9%,比例明显高于美国。202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27.7%。所以在工业生产和制造业领域,中国的产值远高于美国,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和最齐全的大中小工业门类,这是中国的参与囯际竞争的底气,也是中国经济的亮色与韧性所在。
最后聚焦第三产业,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0%左右,贡献率占比八成以上,所以第三产业才是美国的经济支柱。相比之下,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2.8%,故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看来,围绕第二产业的世界竞争才是焦点。
记得前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提出过科技方面的“四个面向”,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其实,这“四个面向”对发展我国的实体经济而言,又何尝不是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