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由之说:说说中国的周边关系与挑战

  今天一早读到原载于《当代世界》2024年第3期的《张蕴岭:周边关系、周边区域与中国的周边环境》的重磅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4mPwnR3uaHpal3R80lGgg对于全面了解我国外交格局中的周边局势、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关系现状、外交政策、合作机制、矛盾存在,现实挑战、合作前景以及帮助提升我们对其处理发展周边关系的全面正确认知,有很大帮助。文章作者系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称得上权威学者。而刊登文章的《当代世界》杂志作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管的国政类核心期刊,成为深入阐释中央外交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阵地;是宣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别是党的对外工作创新成果的权威传播载体;是深入研析世界形势、政党政治、国际格局发展变化和变革规律的“专业智力汇聚场”。一看刊物的学术与编辑定位,便能吸引我们的眼球。

  说到我国的周边关系,国人无不关注。中国人有句俗语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表明中华民族一直有着一种友邻文化传统,非常重视对待和处理邻里关系。“讲信修睦、亲仁善邻”也一直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一个舒服的邻里关系,无论对于个人、家庭还是民族国家而言都是求之不得的。遇上或选择一个好邻居,对于“宜居”多么重要!中国历史上有“孟母三迁,择善邻而居”的传说,只为求得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安徽还有“六尺巷”的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

  历史上的、世界上的邻里“不和与冲突”数不胜数,边界的“主权问题”是太过敏感的问题。如今的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印巴冲突还在激烈进行时,有的还看不到尽头。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能选择与谁做邻居,“邻居”是历史、地缘与机缘形成的,一时无法改变,我们只能选择面对 。

  打开世界地图 ,环顾我国的陆地边界与海洋边界,在陆地一共有14个国家与之接壤。这些国家按逆时针顺序分别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只是锡金的国家主权不再。

  再看海洋边界,我国与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和日本六个国家在海洋分界线上交集。

  基于这种自然的、历史的、地缘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机缘与纽带所形成的特殊历史与地理版图及其周边关系,便决定了这种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格局中具有优先地位。 2023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新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展望》文件,明确提出“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表明周边对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安全与利益至关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这位学者一 一介绍了我国与接壤国的关系现状。对于如何处理好复杂的周边关系?如何推动构建周边区域合作机制?如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特别是如何应对百年大变局下给中国周边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与参考性。

  学者张蕴岭在文章中指出,总的来看,影响中国与周邻国家关系的因素大体有三类:一是领土、海域争端,二是历史遗留问题,三是政治和其他矛盾。三者各有独立性,也相互联系。领土、海域争端是最复杂、最敏感的。

  注意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性地解决了各类边海问题,有力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充分理解周邻国家的合理关切,通过对话、协商、合作增信释疑,为营造开放、合作、发展、和平的周边环境作出不懈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提出了一系列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亲诚惠容”、共建“一带一路”等外交理念和倡议。我国在开展周边外交,发展周边关系,处理周边领土与历史矛盾,回应安全关切,推动民间来往,推动经贸技术合作,推动文化交流,开展各种援助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外交努力,投入了真金白银与国家情感,使得中国的整体周边环境得到了改善并在关系互动中不断巩固和提升。目前,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关系或战略互惠关系的有28国,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周边24国。

  回顾周边关系史,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相继通过谈判与12个陆地邻国创造性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迄今为止同周边9个国家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目前只剩下谈判中的不丹和不愿谈判的印度了。

  当然,国际现实主义政治告诉我们,处理周边与邻里关系也有很残酷的一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永远得不到。”新中国历史上,也发生了多起边境战争。针对外国势力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行径,也没客气,奋起反击,取得了多场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维权胜利,有力捍卫了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几十年难得的和平红利,为中国崛起赢得了千载难逢的“时间窗”。历史的实践表明,毛主席的“以斗争求团结”的论断,仍是一个管用的外交斗争策略。

  这位张蕴岭学者指出,当前,百年变局下中国周边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周边矛盾、冲突、热点相互交织且呈现突变性特点,在由之看来存在“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当被记者问及俄罗斯和北约之间是否有可能爆发全面冲突时,普京回答说,他认为当今世界“一切皆有可能”,距离爆发世界大战仅有一步之遥,但没有人希望发生这样的事。”

  正如学者指出,我们已经注意到一些国家仍然对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表示担心和防备,有一种倾向是“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在“选边站”上周边国家打着各自的算盘,有的玩起“战略模糊”。

  美国是中国处理周边关系最为搅局的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千方百计挑拨与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企图挑起中日、中菲、中越等海上争端以及中印冲突,通过台海问题绑架区域关系,暴露了美西方遏制中国崛起的“司马昭之心”。

  不可否认,当前,中国与周边关系的构建,都有大国博弈的深刻角力。中国一方面需要与相关周邻国家加强协调与合作,有效管控矛盾,防止冲突升级,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另一方面,需要与美国为首的一些域外反华势力周旋,要特别防止中美关系生变的外溢效应,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构建,从这两方面的挑战来说,中国无疑面临多个方向、多个层面的战略压力。

  好在,中俄关系提供了某种战略稳定。据媒体报道,18日凌晨普京总统在竞选总部发表讲话,谈及中俄关系,他表示俄中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稳定因素。“两国关系牢固并且互补”。

  我们希望看到,随着中国实力增强与现代化全面崛起,相信中国有再现汉唐盛世“安定四邦”的周边祥和局面出现,成为“万国朝圣”的向往。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