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由之说天下: 从科学的春天到秋天

图片

新华社图片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和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二〇二三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右)和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左)颁奖。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如数家珍:

  ——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证明,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

  ——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第一颗6G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生物育种、新药创制、绿色低碳技术助力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

  ……

  上述这些,充分表明了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重大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这些重大发现、重大发明、重大应用一同构成了中国科技发展生机勃勃的澎湃画卷,展示了一个正在迈向世界科技强国且在不断上升科技实力与创新发展井喷气场的中国,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科技工作者继续勇攀科学高峰,解决“卡脖子”难题,攻克“短板”“弱项”的豪情壮志,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对“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改变未来” “科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希望期许;极大地凝聚了全国上下围绕“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的举国共识;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最终打赢中美科技战的坚定决心与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殚精竭虑、不懈奋斗。”

  我们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并排除一切时代干扰,始终保持了科技发展的战略定力。“党管科技”的举国体制不断继往开来,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确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发展道路和科技思想体系,奠定了中国特色科技事业的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不久,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出了“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于1956年领导制定了第一个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进行顶层设计,描绘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我国的科技体系。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领导确定了科技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创了科技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那是中国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变革的逻辑起点,也是中国进入“科学的春天”的历史时刻。

  后来的中央领导集体接续把科技进步作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历史任务,准确地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世界新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向,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指导思想。其中“三个代表”之一是代表先进生产力,而“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关于发展观的科学也包涵以科学为引领的发展两层含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我国科技的“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国科技提供了新时代的科技战略导向与指引。

  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一个中国科技的“井喷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不断刷新世界排名,中国以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是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令世界瞩目也令西方恐慌。

  2024年6月12日,英国《经济学家》发表文章:“红月亮升起了--中国成为了科学的超级大国”。配的封面为:“中国科学的崛起--欢迎还是担忧”。‍‍

  文章认为,从两个参数来看,世界的科学格局改变,美国、欧洲、日本的主导即将结束。它用的两个参数是:高引用论文占比和《自然指数》。

  对此,由之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对于外国的“吹捧”要“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须知:“捧杀”与“棒杀”都是“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告诫我们:“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最后强调:“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从毛泽东的“向科技进军”到邓小平的“科学的春天”,再到习近平的“科技强国”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距今已经走过了75年,这个历史是连续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更是具有美好愿景的。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而毛泽东说:“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中国能又一次引领世界吗?世界在复杂心态中等待中国的时间答卷!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