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孙锡良:人先烂,教材后烂!

  文章的开头,我又得重复自己的“名言”——人决定一切

  用人方向不变,所有事情的发展方向就都不会变,让人民群众伤心的事绝不会变少,更不会停歇,只是热点在不断变换,似乎在改,其实啥也改不了。

  有关人教社教材的事,具体问题,大家已经知道了不少。

  可以认为,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悲哀,而是“人民”的悲哀,十多亿人民,被那么一些烂人玩弄着,并且还是长时间地被玩弄着。

  可能是看到我爱管闲事,曾经写过几篇文章批评教材,故在某年被邀请参加“教材改革座谈会”,获得了8分钟的发言资格。

  开完会以后,我就感觉到,教材的问题出在人,人烂了,教材一时半会儿不可能有实质改变,让我这个老实人讲8分钟就是个形式。

  2020年,又有网友跟我反映人教社教材的问题,我跟该社联系后,说是会给我个回复,但最终啥也未收到。

  那年的座谈会,出席会议的官方人员和出版社人员,级别不可谓不高,教育部几乎所有主管教材的官员都出席了,人教社所有高层都出席了,似乎对教材出版是很重视的。

  然而,在大家都感受“达到了目的“的时候,只有我这个坏蛋深感失落。

  我告诉大家三个现场观感:

  其一,除了我这个老实人,其他所有发言人都是泛泛而谈,没有一个人专心到过中小学认真调研听取中小学老师意见,没有一个人就教材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建议,空话连篇,套话连篇。

  我认认真真地长时间到中小学调研,总结了大约90多条建议,涉及宗教、政治、文学、历史定论,中西方对比等,至少有万字以上,因时间太短,会上讲不完,只能把稿子交给了当时参会的教育部教材局领导。

  其二,当时的参会者中有一位老同志,我暂且把他看成是有些党性的同志(曾担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他讲过自己的一些不满意。对哪些人不满意呢?对各科教材编写组的人员不满意,有些人想用西方教材改造中国教材,猖獗程度曾经不可抑制,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只得向Z纪委某领导反映,最后才压住这些狂野人士。

  其三,教材编写和审核其实是个小圈子的事,专家库的选定,各编写组的选人,都圈子化,都学阀化,一般人是插不进去的,“人决定一切“就是这么控制教材的。

  在那个座谈会上,我谈了什么呢?

  不想把90多条都复制,只给大家选取其中15条争议比较大的建议,也可以说是我内心最看重的教材改革方向性建议。

  1、语文教材的文学名著要缩小西方名著的学习与考试份量。语文教材要有“文化对等”的自信思维,西方教材选多少中国文化,中国教材就选多少西方文化,学生想看西方名著是可以的,在课文后面的“延伸阅读书目”中可以推荐,但不放在必考内容中。

  2、语文课文建议删除仍健在作家的文章,更不要涉及到名星,减少意识形态争议和隐形道德风险。比如说史铁生、贾平凹、 余秋雨和张抗抗等。【现在看来,这四人中至少有三人给中国社会留下了道德和意态污点,被我言中了。

  3、语文选材时,有两篇文章涉及圣诞节,而自小学到高中,没有一篇文章写春节。建议用中国春节或其它传统节日取代圣诞节的课文。

  4、历史教材应增设延伸阅读书目。教材是知识纲领性组合体,只能供学生作粗线条学习,不是让学生做深入研究。纲要性的结论特别容易引起误读,相关结论的产生需要提供延伸阅读资料,不要给造谣者以把柄,某些人说共产党的教材有意隐瞒历史,隐瞒错误,其实是抓住了教材资料不完整的缺陷,新教材应该增加篇后阅读书目推荐。

  5、新中国历史应强调整体性和集体性。新中国的成功是整体性成功,要更加强调承前启后,更少出现“特别是”这样的写法。新中国的曲折应以“集体责任”的形式出现,若强调具体领导责任,应扩大集体责任范围,不能由一个领导人负全责。后几十年腐败及黄赌毒等道德滑坡的历史曲折也要写进教材里面。

  6、在讨论介绍新中国历史重大事件时建议设置“附录”介绍重要会议、重要项目、重大成就、重要讲话、重要数据。作为拓展证明材料,不作考试内容。

  7、要坚持“史有出处”的原则。当前,一些公知误导大众的一个典型手法是有选择性地摘引史料,甚至有部分人假借外国的所谓绝密资料攻击教材内容,中学和大学教材的关键史事结论,建议也给出多方面对比史料,可以包含足够的外国资料,供学生课外拓展阅读。

  8、政治课本应保持政治严肃性、稳定性和表述的规范性,政治语言不应该过度文学化,不能表现为单纯的报告和讲话文本格式。政治课本不应该写成时政讲座,可以提及,不宜过多展开,更不宜把中短期时事政策作为青少年政治观点培养的一部分,因为政策有失败可能。

  9、道德与法律读本应该基于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应该立足于中国法系,不能把道德与法律教育嫁接在西方体系之上。

  10、宣传外国政治人物的太多。林肯、丘吉尔、里根、华盛顿、克伦威尔、甘地、拿破仑等等都作为重点伟人宣传,西方教材不可能这样正面宣传中国伟人。建议对外国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均以拓展读物展现为好,不要以必考课文形式学习。

  11、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描述太过简单。新中国初期最重要的二十多年,只用了9页篇幅做介绍,有刻意贬低毛泽东历史地位的倾向。事实上,这个阶段是最艰难的探索阶段,是为后时代打基础和找路径的阶段,是为新中国打开局面并确定国际地位的阶段,希望能增加这个时期重大事件的介绍。

  12、教材中介绍科学技术成就时刻意淡化新中国前几十年,过度强调“国民经济的劫难”,对氢弹、导弹、卫星、核潜艇、屠呦呦诺奖项目、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历程、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想等新中国理论成就及工程成就不进行重点介绍。

  13、论述毛泽东思想时,建议在青少年的教材中不要涉及“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提法。建议删除文中有关“毛泽东思想是集体结晶还是个人理论”的讨论设计,学生知识面太窄,不能辨析,只会误读。

  14、在讨论中国腾飞的表现时,只强调“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不提前几十年贡献,那是不是意味着新中国前几十年的建设发展与现在的幸福生活毫无关系?这个说法是不妥的,应该重写。

  15、历史教材,政治教材,在讲解“世界多极化”时,都未谈及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及其在多极世界构建中的历史地位。难道“三个世界理论”不重要?难道这个理论不是毛泽东的历史贡献?

  我今天摘选的这15条,条条真实,我的原稿是交上去了的,不会撒谎,不是马后炮。其它的几十条,是比较细的微观建议,就不一一展现了。

  我为什么要强调“人先烂”?

  教育乃百年大计,但凡有点知识的人,都明白这一道理。

  教育阵地,是所有人争夺的焦点战场,也是国家间争夺的战场,“教材”往哪里改,教育的重点就往哪里走,人的发展方向就往哪里确定,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走什么路,反什么路,教材都会说话,从幼年时代引导到青年时代,人的格局就定型了,这个国家的方向也就慢慢定了。

  近几十年来,大家都在谈“教育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失败的改革”,最失败在哪里呢?在教材。考试方法只是其次,学什么,考什么,学的有问题,考的只是结果。

  在“资本思想决定一切“的环境里,决定教材内容的”精英圈子“几乎是铁板一块,想撼动这个圈子是极其困难的。

  有人认为,人教社出了这么大的问题,一定会成为改革的最好契机。

  我不认为会是这样,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讲,今天批评人教社的群众,没有一个有机会进入到“教材圈子“,但凡能进圈子的人,一定都在沉默或者在洗地。

  教材圈子,如同其它各类圈子一样,都是“思想类聚“的产物,时代是资本化的,那么,教育圈子和教材圈子也必是资本化的,或者说,只有赞成资本化的人才可以进圈子。

  经济方向上的资本化,意味着其它各个方向的资本化,这是大调。

  大调一定,凡不符合西化的内容一定会慢慢减少或退出,“丑化自己“和”西化自己“只是融入到西方世界之前的准备工作,把中国曾经认定的”真理“先否定,然后才能对新的”真理“进行再认定。把先前的新中国进行丑化,后人才愿意融入到美丽的另一个传说中。

  当前,大家关注的是中小学,大学层面会更好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大学老师的圈子文化和学阀文化更加固化,耗费的财物更加惊人,今天就不展开了。

  “教材风波“很快就会过去,只要这批”烂人“还主导着圈子,教材还会继续烂,只是”烂点“会转移扩散且更加隐蔽

  用人方向不变,教材问题不变。

  除人民教育出版社还在打着“人民“的幌子,还有哪些界别的烂人在假以”人民“?

  我不知道自己现在还能不能算人民中一员?看着这帮“烂人“主导着人民,我甚至不想享受这个权利,不想与它们为伍。

  写于2022年5月28日星期六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