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说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母亲。”这似乎是公论。我也认同。但我还想,语言是一切学科的母亲。我认为,语言是思想之手。如果你无法把想说的准确地表述出来,就好比你的手想去拿一个东西,却拿不到。这算什么?所以,我以为,无法把想说的准确表达出来,或者说出来词不达意,就无异于思想的残疾。
缺乏应有的语言学问,甚至无法思想。
下一课,将讲《语言文字的学问与主动精神》。写这条微信,是想跟同学们谈一下语言的重要。
什么是文学?在我看来,文学就是语言文字的学问。语言文学,简称就是语文。语文并不是文学家才需要的东西。语言文字,是每个人终身都需要的贴身本领。敏捷的语言文字思维,能帮助你理解和运用数理化。缺少敏捷的语言文字思维,也不可能进行哲学思辨,更不可能把哲学思辨准确地表述出来。所以,我以为语言文字的学问是其他一切学科的母亲,甚至是哲学的母亲。
前两天,我发了一条微信《一封寄不出去的信》,其实是想让同学们从语言文学的角度去边看边体会。你是否感动了,为什么感动?是耿展宇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吗?是我使用了煽情语言吗?
你看这位广州大学生给我的私信是这样写的:“我看到了一个很平凡,很立体,很亲切的驻村扶贫干部。他没有各式各样的光辉,他是那么普通,满载着人间最朴素的情感。我也从这个故事中看到无数扶贫干部们的身影以及他们身后默默支撑的家人。他们没有时刻追随的闪光灯,但是心中有理想,带着光芒,默默地耕耘。他们是真正亲切又平凡的干部,这是深深打动我的地方。”
这里我想给同学们说,所谓语言文字的学问,并不只是文字技巧,甚至不是靠头脑去冥思苦想,更需要用心去体会。我在采访耿展宇妻子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不能用我的思维去写耿展宇,我应该把耿展宇妻子的心声表达出来,这是无可替代的。
后来,我们去耿展宇家给他的妻子送《学习时报》登载《一封寄不出去的信》那张报纸,电视台、报社的记者也去了,并且很快就写出了一篇也挺感人的文章。但我读来以为文章没有捕捉到那天最为直击人心的细节。如果我写,我会主要写耿展宇的女儿,而不是我们去送报纸。那天耿展宇的女儿终于大哭了,因为这天报纸的到来,因为我们想见见展宇的女儿,于是读到一年级的展宇的女儿,终于知道她再也等不到爸爸回来了。
那天,我问她,你会写自己的名字吗?她说:“会。”于是拿笔写下了。我惊讶,不是惊讶她会写,而是写得非常漂亮,差不多就是字帖的水平。后来她在痛哭中看着母亲说:“你是骗子,你骗人!”她边哭边说,完全旁若无人地哭诉。
她说:“你给我说,我会写自己的名字了,爸爸就回来了。我会写了,爸爸没有回来。”
她说,“你给我说,我在幼儿园拿到最好的成绩,爸爸就回来了。我把班上评奖的奖状全都拿回来了,爸爸没有回来。你又说,等我上一年级了,爸爸就回来了。我等呀等,我终于上一年级了,爸爸还是没有回来。”
她继续哭道:“你又给我说,我一年级拿到全班最好的成绩,爸爸一定会回来了。我拿到了全班最好的成绩,爸爸还是没有回来……”
她那么伤心地哭着,直到今天,由于我们的到来,她知道爸爸永远不会回来了。她哭得那么伤心,那么绝望。我看着她写的那么漂亮的字,想着这个孩子,为了让爸爸回来,她那么努力!为了让爸爸回来,她学习那么用功,为了让爸爸回来,让她做什么都行!她就这样从五岁到了六岁。那天,看着这个孩子,我泪流满面。这些,都是用心原原本本地去感受现场这一切。孩子的哭诉,最后孩子紧紧地抱住母亲的痛哭。那时刻,我感觉,孩子是知道她已经失去了父亲,现在更紧地抱住母亲。那天,这一切,是同去的记者们都亲眼看到了的。我曾想再写一篇,见记者写了,我就没再写。直到今天,才写在这里给同学们体会。
最近,我看到百里杜鹃普底乡党委抓的“合作联社”有一系列举措和成就很不错。《贵州日报》也做了报道,这当然是很好的事。我读了感觉,这是一个还需要继续报道的事情,重要的不只是普底乡做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文字要着眼于对其他乡有怎样的意义,着眼于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关键在那里?这就需要真正懂农村需要什么。这不是单靠采访能够得到的。
本星期六的课,不仅讲语言文字的学问,还讲主动精神。主动精神甚至更重要。缺少主动精神,是不会有靠得住的作为的。我们班的陈百文是普底乡的党委书记,我看他就有鲜明的主动精神。上一次,他曾经带了十个村支部书记和乡联社负责人来参加听课,那不是“主动精神”是什么!
文超曾经布置我们班的温娟把《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战争》那一课的录音整理出来。她很快整理出来了。我又要求她按照能够出版的标准,把她认为可以不要的文字删掉,再整理一遍。接着就遇到了毕节疫情,温娟只能忙抗疫了。现在毕节刚刚解封,温娟就把它整理完,发给我了。我还没有看她整理的。但我看到了她的主动精神。这其实是一个人一生极其重要的品质。
我所以给我们班的同学每人送了一本《中国精神》,不仅是想让同学们看看“中国精神”,那本书是我的中短篇纪实文学集,最后附有我写的《纪实文学论手稿》节录,就是想让同学们注意和重视写作。
不要以为自己不会写作,不要以为自己不靠写作,不要以为写作“不是我的强项”所以没关系。语言文字的学问,其实是人这一生,无论从事什么,最重要的本领。
最后推荐两篇文章,请你领略文字之美。你的工作,经常要使用文字,愿你敬畏文字、珍视文字,喜欢文字。
2022年11月3日
王宏甲
读刘汉俊《祝福中国梦》
《祝福中国梦》,我一字一句地读下来,读到前两段已觉语言很美,想象开阔而高远;再读两段就惊讶了,扑面而来的都是凝练着煌煌中华文化的散文诗般字句,要是全文都这样写下来,岂不如锦缎。
再读下去,果真如是,但感觉以”锦缎“不足以形容了,凝聚着先哲前贤、志士仁人殷殷梦想的浩荡追求,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的文字是没法读得快的,只能一字一句地读,且读且思,开疆拓荒,铁马秋风,破碎离合,承继再造,万千景象在阅读中色彩斑斓,蹄声壮烈。一字一句地阅读体会的感觉,让我蓦然体会到古人为什么创造出“拜读”一词。
或许不惟文辞华美,因文辞所载的那么多民族英雄是如此地令我们敬仰,令我们低首反躬自问,这大抵是“崇”与“拜”所描摹的本来情境吧!有奋斗就会有牺牲,坍塌里都埋藏着曾经轰轰烈烈的崛起,惟梦想与追求始终如炬如帜。
有奋斗就会有牺牲,坍塌里都埋藏着曾经轰轰烈烈的崛起,惟梦想与追求始终如炬如帜。此文如诗如赋,从祖先补天追日,填海奔月的梦想写来,凡三千余字,烈火铁石珠玉般的历史文化非常密集,感情丰沛炽热,融一个民族梦想与追求的自强不息史于一篇短文。
如此,堪称五千年中华心灵追求史,一篇在手,尽成俯仰。可存下来让孩子们在成长中反复朗读,熏陶情志,所谓经典,这就是吧。
《祝福中国梦》摘录
这是一个祝福的夜晚。夜晚是梦想的时分。灿烂的星辰铺成无边的星海,闪烁的星语泛起满天的星辉,浓缩成一幅夜的封面。每一粒星子认真地写着祝语,每一片星光都是灵动的签名。今夜是2016的月台,迎接我的祖国搭乘高铁飞至;今夜是2017的看台,看我的祖国换乘“神舟”,向梦的天宫翱翔。迸射的烈焰,在夜的封面狂草出一行金红色的书名——中国梦。
这是生机盎然的版图、构想恢弘的蓝图、前景壮丽的宏图,每一粒种子都有梦的因子,每一叶绿芽都向着梦的方向欢歌。春华的梦想是秋实,长夜的梦想是黎明,大地的梦想是苍绿与金黄。梦想是花开的呢喃、雨歇的峥嵘,是竹笋拔节的晨歌、骏马脱缰的长嘶。层林尽染的深涧,梦是清泉与苍岩的问答;霜晨凛冽的长空,梦是雁阵作首尾的呼应。关关雎鸠,梦在河之洲,蒹葭苍苍,梦在水中央。茫茫原野浩浩戈壁落落沟壑,梦是原野对苍天的深情眺望;白云苍狗空明澄碧丽日朗照,梦是皇天对后土的柔情凝视;东岳泰山独尊,西岳华山奇险,南岳衡山苍秀,中岳嵩山峻伟,北岳恒山雄峙,梦是对崇高的仰望;大河奔涌,长江生烟,碧湖如玉,大海无边,梦是对辽阔的礼赞。每一寸土都有梦的根,每一滴水都是梦之源。有梦的祖国美如画,如画的祖国梦翩跹。
梦想是盘古开天辟地的铿锵,是女娲抟土造人的祈语,是追日的誓言、补天的呐喊、填海的啼歌,是炎黄开疆拓荒的劳动号子,是嫦娥奔月舒广袖的千千阕歌。梦想是古老的歌谣,《击壤歌》在田园山垄尽情地叙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故事,《五子歌》在洛水湾畔忧郁地唱起“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祖训;“白云在天,山陵自出”,西王母与周穆王在昆仑山上温情款款地对歌,“将子无死,尚能复来?”“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梦想是丝绸路上的何日君再来。“大风起兮云飞扬”,汉高祖举杯畅饮,梦想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天马徕从西极”,汉武帝未央西望,梦想是“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古老的歌谣古老的梦,不老的民族不老的歌。
赵一曼的梦想是“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江姐的梦想是“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董存瑞的梦想是“为了新中国”。啼血的忠诚,如虹的壮歌,梦是战火中坚毅的誓词,监牢里坚定的囚歌,血泊中坚硬的红岩,刑场上坚贞的婚礼;是反帝大罢工队伍中的《国际歌》、青纱帐里的《游击队歌》、长城垛口的《大刀进行曲》在交响;是铁道线、荷花淀、微山湖、沙家浜、林海雪原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回旋;是高亢而嘹亮的《长征组歌》在雪山草地的上空回响,像雄鹰一样坚强而勇敢。所有的目光注视同一个梦想,所有的脚步踏上同一条道路,艰苦卓绝,玉汝于成,有理想的政党召唤起有梦想的人民,一起走!
山河板荡,骨肉天涯,破碎的日子梦想是完满,离散的日子梦想是团圆;千村薜荔,万户萧疏,战乱的年代梦想是和平,饥寒的年代梦想是温饱。仓廪殷实,国库充盈,温饱的时代梦想是小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小康的时代梦想是复兴。从“帝国梦”的幻灭到“救国梦”的艰难探索,从“建国梦”的功成到“富国梦”“强国梦”的渐入佳境,中华民族一梦五千年,东方醒狮重抖擞。
以上所摘只是该文片段,阅读《祝福中国梦》全文请看2017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王宏甲
读刘汉俊《飞扬的诗词 文化的乡愁》
此文的风格如同上篇《祝福中国梦》,都是内涵丰沛,文采璀璨,美极。
此篇之浩瀚更甚于彼篇。不得不一字一字地读,一句一句地思。文章开篇就点出,中华诗词是“精神源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一脉”。思之,确实如此啊!
《尚书·舜典》中记舜的话就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之载。《左传》也说“诗以言志”,《庄子》则曰“诗以道志”,都是直击思想的话语。然则只在今日,在读着您放笔纵论中华诗词的文章开篇之时,才蓦然读见中华诗词原本是最富思想力的。加上“精神源流”与“一脉”的描述,更点出这思想力量是源远流长的。
文章果然是从唐尧时期的歌谣写来,春秋义胆,战国悲歌,多少苍劲的古诗在您的介绍中滚滚而来。唐诗的庄严瑰丽,宋词的壮怀激越,直至清代诗词,毛泽东的诗词,在您情感炽热的介绍中,诗风骚韵万里浩荡,令我们不知该如何来评价了。
如此论说中国诗词,本身是史诗般的评说。评价精准,情思辽远,耿耿丹心,巍巍正气,诸多用词用句,生动传神,别开生面,引思索无限。如此文章,实属罕见。这样的文章,本身对人就有强劲的激励,令人不敢懈怠,不敢骄傲。
从前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是因为闻之习之,被深深吸引而废寝忘食。我以为此文读三载,也不能读透那些诗词蕴含的历史背景和心灵乾坤。
《飞扬的诗词 文化的乡愁》摘录
中华诗词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葳蕤芬芳的一枝,是精神源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一脉。史志、经书、宝笈、医典、铭文、石刻、楹联、题额、戏文、歌赋、唱词、散曲、小令、灯谜、书画、碑帖等文字典籍,哪一个都离不开诗词之美。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苍白无力的,失落了诗情画意的民族是没有创意和想象力的。诗之志、歌之言、声之咏、音之律,是中华诗词的四大要素。中华诗词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流在我们的血脉,滋养了中华民族高贵而纯洁的心灵。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自古以来的中华经典无一不是智慧的深泉、文化的航标、思想的峰峦。
这首唐尧时期的歌谣《击壤歌》,反映的是劳作的场景,表达的是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诗经•蒹葭》里“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却“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的既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先秦古歌《五子歌》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对历代治国理政者的警言。汉乐府《东门行》《病妇行》《孤儿行》《艳歌行》等记录了对普通人命运的嗟叹;魏晋南北朝诗词里的《薤露行》《短歌行》《蒿里行》《饮马长城窟行》《咏荆轲》等显示了对命运的抗争。
没有唐诗就不是唐朝。盛唐之美,不仅仅在倾国倾城之妩媚肥美,寺庵庙殿之庄严华美,更在诗行词句之瑰丽唯美。唐代卢照邻的“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杜审言的“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王勃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孟浩然的“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等等,他们对自心的观照,油然而生的顾影自怜与高洁孤秀,谁人能比?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与粗犷,谁不震撼?“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的隐逸与超然,谁不羡慕?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气势豪迈,谁敢争锋?李白对“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怡情悦性,对当朝现世“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的忧虑惆怅,以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豪放气象,可谓风情万种。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忧世嫉俗情怀,令人肃然起敬。高适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岑参的“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韦应物的“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等戍边报国情怀,赤胆忠心日月可鉴。白居易对“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忡忡忧心,杜牧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愕愕讥讽,李商隐对“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的弱弱幽怨,表达了诗人对帝王骄奢淫逸生活的愤懑和对艰难民生的同情。五代十国时期,欧阳炯“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的失落感,南唐中主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的亡国恨,南唐后主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故国情,留下嗟伤满耳酸楚满心。
这些锦绣文章字斟句酌用心良苦,或气壮山河、吞纳云雾,字如日月声若雷霆;或声声哀婉、句句凄厉。最悲的往事,最惨的现实,凝成最美的文字、最美的意境。中华诗词的清美、凄美、哀美、壮美,美得让你心碎,让你泪眼痴痴,一步三回头。
没有宋词就不是宋朝。北宋九皇、南宋九帝,虽然饱受内乱与围剿,却享国320年,成就了中国古代一次文化的复兴。范仲淹、柳永、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清照、岳飞、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辛弃疾、陈亮、叶绍翁、文天祥等文学名家如烟花绽放在宋朝的夜空。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读得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直教人跃马挥戈征战死;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悲愤与忧伤,字字血、声声泪;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气势千钧,豪情万丈;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忧心系南宋,正气满乾坤,英雄豪气直上九霄,殉国之心耿耿昭然。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些情感鲜明的宋代诗词大多来自中原、出自汉人,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锋、大汉民族与游牧民族争战的背景下形成的文化奇葩。抗辽、抗金、抗元战争几乎贯穿了大宋王朝一半的生命时长,而宋的三个对手辽、金、元对中华诗词也有自己的贡献。如辽太祖的长子耶律倍的《海上诗》、辽圣宗耶律隆绪“子孙宜慎守,世业当永昌”的告诫,辽道宗耶律弘基不用契丹文而是写汉诗,他的皇后萧观音因擅长写诗还被称为“女中才子”,他们的诗词在中华文苑中留下艳丽的一簇;金主完颜亮“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虎虎雄心令南宋朝廷心悸,金代诗人元好问的“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表达了金代逝去的无奈;元代开国名相耶律楚材的“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显示了蒙古铁骑的雷霆气势,而忽必烈的左丞相伯颜的“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喷发着势欲灭宋的豪气。如此猎猎有声的诗戈词戟,怎不令残宋弱帝们胆战心惊!多民族诗词的同坛斗妍,催生了多样多元多彩的中华诗词,建构了共生共荣共享的中国文化。
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数典不忘祖,树高不忘根,这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文可载舟,亦可覆舟,文彰则国兴,国强则文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责任,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以上所摘只是该文片段,阅读《飞扬的诗词 文化的乡愁》全文请看2017年2月17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