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由之说:关于产品思维与用户思维

  产品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属于一种比较底层的思维能力,它的核心是用户驱动,从看见用户的需求,到洞见需求背后的原因,再到预见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形态,与用户建立连接,并在用户的交互反馈中持续迭代和优化。

  而用户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针对客户的各种个性化、细分化需求,提供各种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做到“用户至上”,建立用户的上帝视角。

  建立产品思维的过程,就是建立认知框架的过程。而建立用户思维,就是在产品思维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将“以人为本”产品化、服务化、功能化、实用化,尊重用户的主体地位与需求定位。

  如果把产品和思维拆开来看,产品是用来满足用户需求的载体,而思维则是思考问题的方式。

  有人把满足用户的需求,形象地概括为解决用户的痛点、爽点、痒点、睹点。具体说来:

  解决痛点,是帮用户克服心理恐惧。

  解决爽点,是让用户获得即时满足。

  解决痒点,是满足用户的自我想象。

  解决痛点,指市场不能充分满足的,而用户迫切需要满足的需求。

  而关注上述问题,就是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好坏,关系到产品服务的响应度、美誉度与适变性。产品服务的“顶层设计”的灵感,就直接源于解决用户的痛点、爽点、痒点、睹点问题。

  乔布斯说:“大多数时候,直到你把新产品呈现到他们面前时,他们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这就是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逻辑,是源于用户思维,却高于用户思维的产品服务开发逻辑,是理解需求、挖掘需求、开发需求、引导需求的产品革命与主动战略。

  我们对商业的定义无非两样东西:一样是产品,一样是服务。企业与商业的巿场定位也是两样东西,要么服从生产,要么服从生活。产品与服务也是两样东西,要么是物质的,要么是精神的。

  产品与服务作为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基础与依存,永远处在“被需要”的时代进程之中。所有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都是围绕这两样东西展开,而用户思维与用户驱动,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商业兴趣与商业动力。

  赚钱,其实是用户思维的“副产品“,是伴随满足用户需求而自然而然的交易实现所得,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的动机严格来说不是“赚钱”,而是解决用户问题。

  我们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双重”定位,你可能同时是“用户”与“用户”开发者。要么你是别人眼中的“用户“,要么你是满足别人“用户”的人,这就叫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而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相互满足” 、“ 相互成就”的分工社会与商业体系,进而升级到全球化时代。

  所以“脱钩断链”是违背商业逻辑与商业道德的,也不符合市场原则,不会使整体增益且不得人心,不可持续。比方美国对华的芯片制裁,最终会“反噬“美国,你的产品再好,一旦不被需要,也就没有变现的可能,也就失去为技术迭代提供研发经费来源的能力。正所谓“吹灭别人的灯,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光明”。

  话说从“用户思维”来看企业的基业长青。企业能否活下去,决定于多大程度上“被需要”被“用户感觉良好”的及时性、优越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一旦在竞争中不“被需要”了或者说“被替代”了,企业的存在价值也就归零,也就离“边缘化”破产不远了。

  其实,现金流中断并不是企业破产的背后深层直接原因,而是其产品服务的生命周期寿终正寝了,你的产品服务在迭代竞争中失去了在供应链与产业链的竞争地位,最终被逐出链条而淘汰出局,再也不可能产生交易的现金流了,导致企业因现金流枯竭而死亡。

  所以商业繁荣与企业长青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户驱动”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与“联动效应”。用户思维决定产品思维,产品思维,决定巿场的适变力与竞争力。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