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发,坚持把一切事物及工作作为系统来认识和把握,反复强调要求广大干部要提高包括系统思维在内的各种思维能力,并在多个重要场合重申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立系统思维的重要性,实现由陈旧的简单治理思维向现代的复杂系统思维转变。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除了强调系统思维之外,还从战略高度强调统筹思维并提出了“三个更好统筹”的总揽全局思想,它是我们驾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它是系统思维在“问题中国”、“复杂中国”、“发展中国“与“信心中国“展开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持续深化。
——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
—— 2016年1月,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使沿江各省市协同作用更明显。”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
——“要提升思维能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系统思维的系列论述,从开启治理思维的历史经验与建立现代治理思维的重大意义出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而《系统工程概念术语的溯源汇总》(https://mp.weixin.qq.com/s/KZ8fblZtFLbKSjvMOCyVqg),则是从系统概念出发进行的知识整理,现将这个具有知识集成的价值汇总分享给大家,可能有助于提升系统思维的某种概念与程序建构能力。系统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
系统学作为一门研究世界运行的系统专门科学,背后还有一整套概念框架体系、理论支撑体系与组织推进体系,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理论焦点。据说还专门成立了全球11000成员参加的“系统工程国际委员会”,该组织的使命是致力于推进系统工程在工业界,学术界乃至政府治理的跨界应用与学科发展。
自此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顶层设计”与“整体谋划”时,都会用到这套理论体系与系统技术进行研究指导,并演化为具体的菜单辨识与流程再造。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已经把系统观念引入到组织体系的设计中。比如每有重大项目都有“总体设计师”的参与把关,我们还把小平同志形象地称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表明我们是将中国改革开放作为前所未有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系统工程“来加以审视的。如今在计算机编程领域,出现了一个“系统架构师”与“边缘计算架构师”的新职位,据科锐国际《2023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报告》这个岗位年薪在80— 150万之间,这被视为拥有编程架构思维、系统知识的人的最新专业变现行情。
回到理论层面,我们有必要建立和丰富关于系统自身的知识系统。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从一般哲学观点出发,整体是部分的整体,部分则则是整体的部分;系统是要素的系统,要素则则是系统的要素。大到恢宏宇宙世界,小到微观物质内部,莫不如此。
所谓系统观是指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形式,提出了系统和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自组织性。
系统论,作为学科名词,是研究系统的结构、特点、行为、动态、原则、规律以及系统间的联系,并对其功能进行数学描述的新兴学科。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
系统论将世界作为一个要素相互协同的系统,以系统为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握系统整体,达到最优的目标。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的思维模式。
而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的原理和观点为指导,对事物进行分析和认识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系统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也可以称为整体观、全局观。而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它的基本要求与落脚点在于不只就事论事,是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
从整体、系统视野出发看构成、看要素需要“多元思维”与“发散思维”;而从构成、要素细分出发看整体、看系统则需要“聚合思维”与“系统思维”。
现代管理科学领域中“系统论”与“运筹学”和“控制论”为其提供了三个强大的、互相联系的思维理论与技术支撑。系统论适用于复杂问题,运筹学适用于组织问题,而控制论则适用于动态问题。这“三个“工具性理论为我们分析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特别是各式治理提供了广阔前景。
系统的“自组织”现象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则会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人类免疫力系统的免疫机制就是这种“自组织”现象的本质反映。
不过 ,历史的经验还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如果没有给予一定条件,或在经过一定时间、一定周期之后都有“变坏”的趋势,系统的“磨损”与要素的“内耗”使得系统的“耦合”发生了改变,这也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系统运行客观规律,系统“变坏”是系统“自组织性”走向了趋势反面或极限的现象,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