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条件下、在技术迭代不断升级的变革浪潮中、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的背景下、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形势要求下、在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下,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经营实践中,迫切需要企业家们与市场主体反思过去,关注现状,展望未来,特别是要关注时代与产业发展的趋势与逻辑,关注政策变化,关注技术迭代,关注竞争对手,关注市场行情,关注内部稳定,关注所有不确定性带来的种种风险,由之为此提出“24字”经营方针:一是固本强基;二是开拓进取;三是稳妥决策;四是管控风险;五是行稳致远;六是基业长青”。这是一个贯穿内在经营与决策涉及公司广泛治理的逻辑链条与行动纲领。
——为什么要固本强基?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因为“内圣为王”。固本强基的意思是:加固本体、强化基础。固本强基是党在新时期的组织建设目标,也应成为公司治理的目标与当务之急。固本强基方略重在“补短板”、“强弱项”、“练内功”、“增实效”、“谋长远”。
——为什么要开拓进取?因为“发展是硬道理”、“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开拓进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品格与精神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必须保持的奋斗者姿态,是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核与使命追求。当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看也是许多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市场主体与市场竞争的具体现实映射。市场发展“不充分”表现在市场整体“占有率”的份额还不高,还不足以对抗竞争风险;而市场“不平衡”主要是业态发展不平衡,市场布局不平衡,资产与资源配置不平衡,公司内部治理关注度不平衡等等。开拓进取,就是自我突破,就是市场突围。
——为什么要稳妥决策?因为圣经说“冲动是魔鬼”,因为“稳中求进“是中央确定的经济方针总基调。稳妥决策关乎企业战略稳定与发展方向。在一个日益复杂、高度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商业环境、政策环境的博弈变局中,必须坚持稳健经营理念,必须提升驾驭复杂经济局面的能力,必须提升企业家的领导力,必须谨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危险的十年”,必须小心把握好政商关系的边界,防止腐败牵连;必须稳妥地推进内部组织变革,必须完善组织架构与选人用人机制,必须关注企业家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与接班人问题,必须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感,必须重视互联网时代舆情对企业的伤害。
——为什么要管控风险。主要是为了对抗“不确定性”。因为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说,风险经常以一种潜在诡异的方式传导或隐藏在企业经营决策的全过程之中。据我观察的许多商业案例,有许多企业是在政府与媒体鼓动与自我决策盲目追求“做大做强做优”中力不从心现金流断裂而最终倒下的,像史玉柱的“巨人集团”,王健林的万达集团、许加印的“恒大集团”都有这方面的深刻的教训。鉴于资金链断裂成为企业死亡的第一大杀手,所以“现金为王”应是一个企业需要把握的、总的理性财务原则。我们必须加强企业治理的风险识别,建立内部整套的风险管控机制与流程约束,树立“底线思维”甚至“极限思维”,加强公司全员危机意识教育,顺着“居安思危,危中思变,变中求稳,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好中求优,优中取胜”的逻辑链条展开企业治理,形成治理良性循环l。但要防止怕担风险而止步不前,选择“躺平”“佛系化”,从而错失发展良机,须知——有时风险与利益也是对等的!
——为什么要行稳致远?因为《左传》说“慎始而敬终,行稳而致远”,这是古人关于“稳”与“远”的辩证法,揭示了“只有走得稳,才能行得远”的深刻道理,也是建立在前述风险认知的基础之上。在前进的路途中,有平坦也有坎坷。要想走得远,就要根据路况和环境的变化调整行走的速度、挡位、姿态,以稳应变,务实前行。
——为什么基业长青不易?著名的延安“窑洞对”黄炎培提出了朝代兴亡历史周期律的时代诘问,其实,以我观察,企业治理与发展也受这个周期律深度制约,“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勃也!”来自高盛的最新报告:1955年至今,500强榜单中,只有10%的公司能在69年的变迁中还在榜,可谓“城头变换大王旗”,这是长期规律。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严重偏低,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大约是3.7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更短,仅为2.5年。而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稍长,大约在7到9年之间。有的则如鲁讯所言“刚开了头,便刷了尾”。中国企业还远远赶不上欧美日的企业寿命,需要进行比较研究,必须找出中国企业“短命”的背后归因。我们需要提升问题导向的危机管理意识以及强化自我反省意识,在企业内部倡导必要的批判文化氛围,这也是华为任正非关于华为治理的长期有效的实践总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与一定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大企业病”,其症候是:体制僵化,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人浮于事、沟通不畅,效率低下,信息茧房,缺乏活力,反应迟缓,竞争力衰退。“大企业病”作为一种慢性综合病症,是全球大企业的普遍现象。企业一旦患上“大企业病”,往往会失去创业的激情和冲动,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显得步履维艰,衰老不堪。克服“大企业病”的方法论同样要进行“自我革命”,加强组织变革与创新,提升应对市场的适变力与竞争力,最终实现卓越长青与基业长青。
总之,企业必须保持战略清醒与时代清醒,形成企业内部的批判与反思文化自觉,在创新驱动中、组织变革中、人才引领中、产业竞争中、行业选择中、时代潮流中与时俱进,使企业始终走在一条正确的赛道上而处于不败之地,一直行稳致远,最终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