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由之说天下: 聚焦全球视野下的北极热点

  一、前言

  今天,“由之说天下”将处在酷暑中的受众视野伸向那遥远的寒冷北极,但那也是“天下”的概念范畴。对于北极,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是一片千里冰封、气候严寒、环境恶劣的不毛之地。除了北极熊以外,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其实是一块人类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图片

北极地缘政治博弈

  近年来,北极地区为何突然成为地区热点并变成香饽饽?它已经引起不只包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等与北冰洋毗邻国家还有世界其它域外国家极大的关注。我们之所以要关注,这是因为那里对大陆架与资源的争夺,正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涉及全人类的诸多“利益攸关方”,这当然也包括中国的国家利益。

  为了帮助受众建立对北极的系统认知,由之借这次关注美国推出《2024年北极战略》之机,聚焦全球视野下的北极热点,撩开它的神秘面纱。就北极的地理概念、资源分布、国际法地位、人类活动、地缘政治、大国博弈、国际合作、中国参与、中国主张等关注话题,作一个系统疏理,旨在帮助建立中国人的“天下”——北极概念,并加深对形成中的中国北极战略的理解。

  二、美国《2024年北极战略》

  根据文献开源信息, 当地时间7月22日,美国国防部 (DOD) 发布了《2024年北极战略(2024 Arctic Strategy)》,并提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三个途径。这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防部对该地区战略方法的首次更新。该战略旨在指导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布局和行动,确保美国本土安全和国家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北极地区正在经历快速变化,无论是战略上还是物理上,北极地区逐渐成为战略竞争的舞台。该战略文件强调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联盟、中国与俄罗斯合作的加强,以及气候变化加速影响等重大地缘政治变化,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美国对北极地区新的战略方法的需求。

  《2024年北极战略》称,美国将与盟友和合作伙伴一起采取步骤,以保护北极作为一个安全和稳定的地区,保卫美国国土并维护我们的重要国家利益。

  1、文件出台战略背景

  该战略以《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和《2022年国防战略》中规定的指导方针为基础,是美国防部实施2022年北极地区国家战略的努力的一部分。

  美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 (Kathleen Hicks) 表示,“美国的北极地区对于保卫我们的国土、保护美国国家主权和维护我们的国防条约承诺至关重要,”“我们的北极战略将指导国防部确保北极地区保持安全和稳定的努力。”

  2、美国北极的战略途径

  为了应对这种动态的安全环境,美国国防部将对北极采取“监测和响应”的方法,并以国防部选择的时间和地点在全球部署联合部队的能力的威慑价值为基础,与能力强大的盟友和合作伙伴进行强有力的合作。美国防部执行这一方法的方式分为三个主要努力方向:

  ①增强其在北极作战的能力,尤其是其领域意识、通信、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

  ②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合作,维护北极的防御和威慑,建立互操作性,并加深对如何在该地区开展行动的了解。

  ③通过在北极地区定期进行训练和开展对维护威慑和国土防御至关重要的例行行动,在北极地区实施有针对性的军事存在。

  3、如何评价美国最新版的《2024年北极战略》给世界带来的潜在消极影响?专家指出:

  一是促推北极军事化。美国国防部力图加大对高科技传感器、雷达系统和一系列军事装备的投入,以确保北极不会成为所谓的“战略盲点”。这可能会加剧北极地区的军事化趋势,引发其他国家的担忧和反对。

  二是针对中俄意味明显。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声称,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中国是“唯一有意愿且越来越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战略竞争者”。这表明美国政府将中俄视为其在北极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并将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遏制和打压。

  三是旨在资源争夺。随着北极冰层的融化,该地区的资源开发和航道利用变得更加可行,美国可能试图通过加强其在北极地区的存在来争夺资源和航道的控制权。

  总的来说,美国的《2024年北极战略》是其北极政策的重要体现,对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将产生重大影响。

  三、关于北极的地理概念

  北极地理概念主要涵盖了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等方面。

  1、地理位置:

  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包括北极点及其附近的地域。

  通常以北极圈(北纬66°33′)为界限来定义北极地区的范围,但具体范围可能因不同的定义和语境而有所差异。

  2、自然环境:

  北极地区主要由海冰覆盖的北冰洋及其周边陆地组成,包括格陵兰岛、加拿大群岛等。

  地形复杂,包括冰原、冰川、冻土带以及少量的岩石和土壤地带。

  3、气候特点:

  北极地区的气候极端寒冷,冬季气温可低至零下数十度。

  降水较少,主要以雪的形式出现。

  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海冰融化、气温上升等现象日益严重。

  4、生态系统:

  北极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包括极地植被、野生动物等。

  典型的野生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驯鹿、海豹等。

  生态系统脆弱,易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5、人类活动:

  北极地区的人类活动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科研、探险、资源开采等方面。

  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如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对当地和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北极地区人类活动的重要考量因素。

  综上所述,北极地理概念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四、关于北极的资源分布

  根据网络搜索 北极的潜在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巨大油气资源的吸引力,毗邻各国觊觎北极资源。在能源方面,世界上仍有25%的石油和天然气未被开发,它们就在北冰洋,为此被誉为“第二个中东”,“地球尽头的波斯湾”。据世界石油资源权威机构保守估计,该地区潜在的可开采石油储量达1000~2000亿桶,天然气在5~8万亿立方米之间(全球石油储量为11500亿桶,天然气储量为176万亿立方米)。美国方面,仅1978年发现的坐落于阿拉斯加大陆架北坡的油田,就有90~100亿桶可采原油和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北极圈内俄罗斯部分则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北冰洋一半面积属于大陆架,而且半数以上的大陆架区水域深度不超过50米,在开发上有巨大便利。

  虽然自然条件恶劣、长途运输困难造成生产成本昂贵,但与全球能源日益紧缺、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相比,这些缺点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除了油气资源外,北极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估计占世界煤炭资源的9%。另外,北极地带还有大量的金、银、铜、金刚石、铀等矿藏。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北极是大自然恩赐给全人类的巨大能源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宝库。还要看到,随着北极气候变暖,冰层融化,人们利用北极的丰富资源成为可能,不再是可望不可即了。再过15年,横穿加拿大北极群岛的西北航道,每年都会有几个月时间可以通航,并成为国际海运航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一旦北冰洋夏季航线通航,它将成为北美洲、北欧地区和东北亚国家之间一条快捷的新航道。船只通过北冰洋从亚洲前往欧洲的路程将比现在缩短一半,即大约缩短6000公里至8000公里。显而易见,到2050年之后的夏季时刻,北冰洋将成为“无冰洋”,那时,哪个国家控制了北极,就等于控制了未来新航道,控制了海上交通的咽喉。

  五、俄罗斯开辟北极航道战略构想

  由之曾在2023年10月19日发表过一篇专栏文章:《中国的“一带一路”如何与俄罗斯的“北方海路”的构想对接?》,这里的“北方海路”指的是北极航道。

  俄罗斯开辟北极航道的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先进的破冰技术:俄罗斯掌握了先进的破冰技术,这是其开发北极航线的重要优势。1864 年俄国人发明了破冰船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波罗的海地区。1899 年,俄国人设计的破冰船第一次在北极地区航行,破冰技术的进一步突破,这有助于延长北冰洋的通航时间。

  2.、加强战略规划:俄罗斯重视北极地区和北极航道的发展,为其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例如,2022 年普京签署新版俄国家海洋政策和海上活动领域的战略规划文件,明确了北极地区和北极航道的发展方向与优先事项,为北极航道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运输通道创造条件,同时完善航道航行管理工作,发展港口等基础设施,完善航行、水文和气象等领域的配套支持。

  3.、政策扶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北极航道的发展。如 2035 年前北极航道发展计划,预计总投资近 1.8 万亿卢布,着重发展出口货物基地、沿海运输和过境运输,升级改造现有北极港口并建设新港口,发展破冰船队、建造新船舶,建立并完善相关基础和人员保障,开发配套信息系统等。

  4.、控制管理:俄政府向国家杜马提交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北极航道的控制管理。虽然这一立法行动引起外界猜疑,但俄官方表示没有兴趣禁止其他国家在该航道通行。

  5.、应对西方制裁: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有重新“定位”的趋势,北极航道的作用愈发受到重视,可作为与友好国家运输货物的替代路线。

  6.、促进经济发展:北极航道的开通有望促进环北极经济圈的整体增长,改变全球贸易和航运格局。俄罗斯希望借助北极航道的开发,提升其在北极地区的经济地位。

  北极航道主要包括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其中,俄罗斯力推的东北航道西起西北欧北部海域,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途经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亚海和白令海峡,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该航道如果能够顺利开通并投入使用,可以极大缩短沿岸国家的运输成本,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也将因此提升。

  中俄在北极航道开发方面有一定合作。例如,双方成立了中俄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开展北极开发和利用的互利合作,旨在把北极航道打造成重要的国际运输走廊,提升北极航道运量,建设航道物流基础设施,深化极地船舶技术和建造工作等。中国参与北极航道开发,有利于打破美国在海上的战略围堵、开发北极资源,以及减轻在台海等方向的军事压力。同时,中国在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与俄罗斯的寒带作业和破冰船建造技术形成互补,有助于推动北极航道的开发和北极地区的发展。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在北极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涉及科学研究、环境保护、航道利用、资源开发、人文交流等领域。

  六、中国的北极活动与政策主张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由来已久,1925 年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正式开启参与北极事务的进程。之后不断深入探索北极,活动逐渐扩展、合作持续深化:

  1、 科学考察。从 1999 年起,以“雪龙”号科考船为平台,成功进行了多次北极科学考察。2004 年,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建成“中国北极黄河站”。截至 2017 年底,已成功开展了八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和 14 个年度的黄河站站基科学考察。2023 年 7 月 12 日,中国第 13 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 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出发,于 9 月 5 日抵达北极点区域,重点围绕大气、水文、生物及海冰情况开展了冰站调查和海洋综合调查作业,填补了我国北冰洋考察在北极点区域调查数据的空白。此次科学考察是党的二十大后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首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活动,也是我国科考船第一次抵达北极点区域开展综合调查。

  2、北极科研。积极开展北极地质、地理、冰雪、水文、气象、海冰、生物、生态、地球物理、海洋化学等领域的多学科科学考察;参与北极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北极多要素协同观测体系,建设科学考察或观测站、参与北极观测网络;致力于提高北极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建设,加强北极科考站点和科考船只等保障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并提升其功能,推进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的建造工作等;支持和鼓励北极科研活动,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开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以及两者的协同创新,加强北极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积极推进北极科研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开放包容的国际北极环境监测网络,支持通过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等平台开展务实合作,鼓励中国科学家开展北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加盟“北极大学”协作网络。

  3、环境保护。坚持依据国际法保护北极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积极参与应对北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参加北极环境治理,加强环境影响研究和背景调查,尊重北极国家相关环保法规并强化环境管理、推动环境合作;重视北极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相关科学评估,加强对北极候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候鸟迁徙规律研究;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致力于研究北极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及其机理,评估北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预测潜在风险,推动北极冰冻圈科学的发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宣传、教育并促进国际合作。

  4、航道利用:尊重北极国家依法对其国家管辖范围内海域行使的权利,主张根据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管理北极航道,保障各国依法享有的航行自由以及利用北极航道的权利,主张有关国家依据国际法妥善解决北极航道有关争议。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鼓励企业参与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开展商业试航,稳步推进北极航道的商业化利用和常态化运行;重视北极航道的航行安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加强航运水文调查,提高航行、安全和后勤保障能力,遵守相关航行安全规则,主张在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5、资源开发:倡导保护和合理利用北极资源。在尊重相关国际法和北极国家法律,以及保护北极生态环境、尊重北极土著人利益和关切的前提下,以可持续的方式参与油气和矿产等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企业与北极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合作;参与渔业等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利用,主张各国依法享有相应权利,同时承担养护和保护义务,支持制定相关国际协定和建立管理组织或制度安排,加强对渔业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建设性地参与治理,加强与北冰洋沿岸国的合作;支持和鼓励企业与北极国家合作开发北极旅游资源,主张完善相关保障体系,对旅游从业机构与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管,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推动北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七、结语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努力为北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参与北极事务,旨在与有关各方一道,共同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