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要求根据一句阅读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悟。然而,看了下这个阅读材料却发现,仅仅只有30个字的这个阅读材料,却充满了语病,逻辑更是混乱不堪。这样一句话,只能让人感觉不知所云,正因为其不知所云,就可能让学生们对其有无数种牵强附会的理解,然而出题者必然只会有一个标准解释,因此,这就必然会导致大量学生“偏题”、“脱题”!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作为阅读材料的这句话。
“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分析:
1、“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这里的“技术”指的什么技术?在这里“技术”的意思显然不明确,所以中间应当再加一句话,如“譬如手表、手机等的出现和使用”。当然,我加的这句话也是我的猜测,作者到底指的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也搞不清。
2、“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网上普遍认为,“对时间的掌控”指的是对时间的管理,如果按这个意思来理解,那这个论断我认为就是不成立的:手机、手表等的出现和使用,只是给人们提供了更好地管理时间的可能,并不会导致“人们对时间的掌控更好”这个必然结果,技术再进步,也会有大批管理不好时间的人,有不少人反而因为手机的出现,沉溺于玩手机,让自己的时间管理一塌糊涂,或者因为有了准确的时间,每天把自己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整天像个陀螺一样高速旋转。
3、“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更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首先,“时间的仆人”是什么鬼?有人说指的是“时间的奴隶”,但是,“仆人”和“奴隶”意思差别很显著啊,说到仆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为主人服务的人,说到奴隶,首先想到的是没有人身自由,被主人随意驱使的人,所以,将“奴隶”换成“仆人”,一下子就让人不知所云了:人如何服务时间?
4、“时间的奴隶”这个比喻是最近一一些年才出现的,其使用是比较小众化的,其含义很难准确领会,在我看来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作为以写作为生的我也是百度了一下才模糊知道了其大概含义。因此,作为出题者非常有必要对这个比喻做进一步的解释,以明确其含义,不然,就会导致大量学生理解错误,出现偏题。
5、由于前后两句话自相矛盾,所以,转折无法成立,“但”字就显得用得莫名其妙。因为后面两句都是“技术的发展”的结果,所以,可以把“技术的发展”作为主语,后面就是这个主语的两种不同的行为结果,意思上就通顺了,“但”字也就可以用上了。或者,把“人们”改成“很多人”,后面的“但有些人”也就可以使用了。
综上所述,今年的这个高考作文材料,短短30个字的一句话,问题就有至少七处。这句话可以修改为:1、“技术的发展,譬如手表、手机等的出现和使用,使人们有了更好地掌控时间的可能,但同时也使一些人成了时间的奴隶(,被时间驱使着整天忙个不停,失去了自我)。”2、“随着技术的发展,譬如手表、手机等的出现和使用,很多人能够更好地掌控时间了,但一些人也因此成了时间的奴隶(,被时间驱使着整天忙个不停,失去了自我)。”
但是,这两种修改主要只是对语病的修改,修改了语病之后,在意思上,这句话后半句仍是不成立的,即,从本质上说,并不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导致了有些人成了时间的奴隶,而是现在的制度设计和人们的物欲,使得人们貌似成了时间的奴隶,其实是成了物欲的奴隶。
最后再表达一点感慨:
1、这道作文题60分,这60分会对学生的命运产生多大的影响啊!然而,它会让多少本应当得50几分的学生变成最终只能得十几分、几分甚至零分啊,因为根据一句充满语病的、让人不知所云的话进行发挥,完全可能让学生们一头雾水,怎么写都有可能导致“脱题”啊!
2、这篇文章发到微博后,点击近4万时,仍然没有一个转发,也没有一个评论反对,这就是面对权威时人们的态度:即使文章讲的道理清清楚楚,涉及的语法、逻辑人人都懂,但因为题是全国最权威的语文专家出的,人们就对这些最简单的道理、最基本的语法和逻辑常识都不敢相信了!这多像是“皇帝的新装”的重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