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由之说天下:从企业财报 读懂经济大势与逻辑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第一季度数据之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如是说:透过数据之“形”,读懂发展之“势”。

  文章说,深入分析中国经济“一季报”,我们能够更好理解“5%左右”的“稳”与“进”,从而看清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和大逻辑,不断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其实,我们还可从市场主体的微观纬度,去感知这种趋势与大逻辑。

—、从企业财报看 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

   “春江水暖鸭先知”,旁观者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市场主体对市场的敏锐体察。当然,经济好不好,“荷包”最清楚,微观感受来得更真切。

                                       图片来自新华社

    刚刚,披露的这些公司财报均有增长,反映出市场氛围好转。尽管遭遇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面临重塑、中国制造成本与体制成本上升、消费低迷、债务困扰,但市场主体依然千方百计发奋图强,不断进取,消化了很多不利因素,对冲了许多不确定性风险,显示了企业生命顽强的挣扎力。

   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作为行业的风向标或晴雨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状态、产业布局与竞争力表现,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评价,技术变革与产品迭代升级,常常预示着整个行业的趋势与逻辑,于是具有了行业对标的价值,并成为行业选择的重要参考。

    下面,看看这些公众关注的企业的业绩与财报,也许对于我们“稳预期”“增信心”带来某种振奋。特别是对于有力回击西方唱衰中国经济的种种论调,提供反证支撑。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公布2024年一季度经营业绩。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84.5亿元,同比增长36.66%;归母净利润约196.5亿元,同比增长约564%,净利润率达11%。

——小米集团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季度营收为755亿元,与2023年第一季度的595亿元相比增长27.0%。季度净利润为4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经调整净利润为65亿元,同比增长100.8%。智能手机分部营收为465亿元,同比增长32.9%。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060万部,同比增长33.7%。智能手机平均销售价格为1144.7元。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营收为204亿元,同比增长21.0%。互联网服务分部营收为80亿元,同比增加14.5%。

——海尔智家发布2024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689.8亿元,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47.7亿元,同比增长20.2%;扣非归母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25.4%。

——京东方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营业收入达到458.88亿元,同比增长20.84%。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4亿元,同比增长了297.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97亿元,同比增长了135.77%。

——TCL科技披露2024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399.46亿元,同比增长1.22%,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143.71%。

——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3.76亿元,同比增长54.58%。格力电器公布2024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总收入365.96亿元,同比增长2.53%;实现净利润46.75亿元,同比增长13.77%。

——比亚迪电子发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业绩。期内取得营业额36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8.31%。股东应占溢利6.1亿元,同比增加33.01%。——中兴通讯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5.78亿元,同比增长4.93%;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7.41亿元,同比增长3.74%。

——中芯国际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4;

——海康威视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18亿元,同比增长9.98%至。净利润同比增长5.78%至19.16亿元。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实现净利润17.60亿元,同比增长13.27%。

——浪潮信息公告2024年一季度营收176.07亿元,同比增长85.32%;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64.39%。

——紫光股份公布2024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170.06亿元,同比增长2.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4亿元,同比减少5.76%。公司控股子公司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32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净利润7.54亿元,同比增长8.27%。

——蓝思科技披露2024年一季报。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4.98亿元,同比增长57.52%;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379.02%;扣非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1608.35%。

     按照行业要求,已经到了披露财务信息的时候,了解更多企业业绩,则需关注企业资讯,特别是留心企业财务“三张表”。至于广大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则需倾听它们的心声。

二、从美企业绩下滑 看美对华失策的反噬效应

    不过,在美国发动对华科技战的背景下,控制半导体芯片对华出口,正在反噬美国自己。最明显的例子是苹果、戴尔、思科等美国公司“自损八百”的效果正在显现。戴尔之前对于全脱离我国生产线,颇为自信。结果,2023年2季度,戴尔销量暴跌52%,而华为却趁机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重塑了国内PC市场格局。

  ——看看苹果(Apple)公布截至2024年3月30日第二财季业绩。季度总净销售额907.53亿美元,上年同期948.36亿美元。同期减少41亿美元。还有思科也受到中国市场影响,业绩断崖式下滑。

 ——思科(Cisco)公布截至2024年4月27日的第三财季业绩。季度总营收127.0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45.71亿美元,同比下降13%。其中,产品营收90.24亿美元,服务营收36.78亿美元。季度净利润18.8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2.12亿美元,同比下降41%。

——受中国对美光发起反制裁影响,整个 2023 财年,美光营收为 155.4 亿美元(当前约 1134.42 亿元人民币),上一年为 307.6 亿美元;GAAP 净亏损 58.3 亿美元。

    此外,“城门起火,殃及池鱼”,受美国对华制裁牵累,一些国家也跟着遭殃,被迫放弃中国市场。如半导体巨头三星发布财报显示,2023全年公司实现总销售收入258.94万亿韩元,同比下滑14.32%;实现净利润15.49万亿韩元,同比大幅下滑72.17%。不过,今年一季度有回暖。

    荷兰ASML公司迫于美国压力,对于失去中国市场也忧心忡忡,尽管目前业绩较好,但更担心中国半导体产业突围或寻找新的技术路线。

   总之,追随美国是存在巨大风险的,追随者常常为美国埋单。

    注意到,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4年5个月再次举行,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中日韩同为世界重要经济体,人口总和占全球20%,GDP之和接近全球总量的25%。中日韩选择合作,符合各自利益,期待日韩展示在东北亚的战略自主。

三、从“中国制造2025”完成率,看中国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根据《南华早报》的梳理,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设定的260多个项目标中,已经实现了超过86%的目标。医药、海洋工程、新材料、物联网、消费电子、工业软硬件、造船业等近三十个领域、140多项门类中,中国都已经实现了突破性跨越式的发展。其他一些目标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完成。同时,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等一些目标已经远超预期。 

    曾记否?2015年,“中国制造2025”横空出世,计划用十年的时间,扭转中国的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从低端价值链向中高端价值链进军。

    想当初,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是欧洲的燃油车,天空中飞的是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的飞机,工厂里运转的是日本和德国的机床,电脑手机里是美国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甚至连政府、银行用的软件和数据库也得靠外国企业来维护……

    现如今,天空中飞的是国产C919的大飞机,路上跑的是比亚迪、长城和吉利,海上行驶的是中国船舶业的“三颗明珠”,手机里用的是国产的5G技术,特高压、超长距输配电和新核电技术更是傲立世界,甚至在太空中遨游的都是中国的北斗和嫦娥。

     包括在CPU、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光伏产品、机器人、农业设备、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新材料、物联网、消费电子、工业软硬件等近三十个领域、140多项门类中,中国都已经实现了突破性跨越式的发展,有媒体如是感叹!

    有统计显示:中国的工业产值2008年超过美国,2018年超过美、日、德之和,2022年是美国的196%,2024年则是G7国家之和。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制造2025”从启动到明年5月份截止近10年时间里,有7年是在美国制裁的艰难岁月里度过的。截至2024年4月, 美国已将617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其中319家由拜登政府制裁,数量超过特朗普政府。清单早已涵盖中国制造的“十大领域”。

    这使我们想起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敌人的封锁,毛主席说:“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今天的现实,又一次印证毛主席的伟大预见力。

   明年,就是“2025”了,尚不知道,国家会不会搞个隆重的“中国制造2025表彰总结会”?也不知中国到底是高调点好呢?还是低调点好?

    有意思的是:据参考消息报道,这期美国《华盛顿邮报》刊文说,美国曾经在中国享有盛誉,现在不是了。文章说,曾几何时,在中国,任何美国的东西都被想当然地视为更好。现在,中国消费者更有可能在中国咖啡连锁店瑞幸咖啡喝一杯,而不是在星巴克;他们更有可能通宵排队购买华为手机Mate 60 Pro,而不是最新款苹果手机。如今,没有人说从美国看月亮会有何不同。文章哀叹说:“随着美国文化的光环消退,美国在中国失去了人心。”看来,美国的对华焦虑,也开始“产能过剩”了!

    对于中国发展的澎湃之势,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